中方高层“督战”妙瓦底,不到24小时救出200人,中方给泰国提要求

小费看世界 2025-02-22 18:38:42

近日,中缅泰联合打击电信诈骗和人口贩卖行动取得重大突破,被骗至缅甸电诈园区的中国公民开始陆续返回国内。200多名中国受害者从电诈园区中被解救,这一成果离不开中方的高压介入和积极推动。

一、联合行动的背景与成果1. 背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全球性毒瘤,其跨境性、隐蔽性和产业链化的特征对多国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构成严峻威胁。诈骗团伙在东南亚多地建立规模化电诈园区,通过虚假投资、冒充公检法部门等方式实施犯罪,利用暗网、加密货币等技术手段转移资金,形成“信息收集—技术支撑—资金洗白”的犯罪产业链,并与人口贩卖、毒品走私等犯罪交织,不仅损害有关国家公民的财产权益、生命安全,也对区域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危害。

2. 成果

此次行动中,中缅泰三国警方加大工作力度,联手对妙瓦底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展集中打击。泰国对妙瓦底地区采取断电、断网、断油等措施,在泰缅边境加强巡查管控,坚决阻断涉诈人员偷渡、转移通道。缅甸部署对妙瓦底地区电诈园区开展集中清查,缉捕涉诈犯罪嫌疑人,解救被困中国公民。经三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打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大批缅甸妙瓦底地区的涉诈犯罪嫌疑人落网。2月20日,缅方将向中国遣返的首批200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移送至泰国湄索,公安部组织江苏公安机关民警执行包机押解任务,将相关人员全部押解回国。根据工作安排,预计还将有800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被陆续押解回国。

二、中方的高压介入与推动

1. 高层推动

本月16日,中国公安部部长助理刘忠义率团抵达泰缅边境的泰国达府湄索县,实地考察当地用于接收被解救中国公民的设施,并与缅甸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丹穗、内政部长吞吞楠举行了会谈。次日,刘忠义亲自前往妙瓦底,访问了诈骗园区撤离人员集结地,并与缅、泰两国高级官员一起前往克伦邦妙瓦底电诈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在中方的全程监督下,缅甸和泰国的行动效率大幅提升,仅用不到24小时,就成功在妙瓦底及周边诈骗窝点救出200名中国公民,其中大部分为被拐卖至缅甸从事诈骗活动的受害者。

2. 明确要求

中方在此次行动中向泰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其继续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包括切断诈骗园区的基础设施支持、加强边境管控、深化中泰执法合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泰国在此次打击电诈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受害者正是经由泰国中转至缅甸,而且泰国还掌控着缅甸边境地区的电力、燃料及互联网供应。只有泰国持续配合,不松懈、不掉链,打击行动才能顺利推进,确保犯罪网络被彻底摧毁。

三、未来展望

1. 长期措施

此次成功解救200名中国公民,只是打击跨境电诈的第一步。中方深知,要彻底根除电信诈骗产业链,仅靠一时的突击行动远远不够,必须采取更加系统性的长期措施。因此,中方在此次行动中向泰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其继续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包括切断诈骗园区的基础设施支持、加强边境管控、深化中泰执法合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

2. 区域合作

可以预见,随着行动的持续推进,更多被困人员将被成功解救,诈骗园区的生存空间也将不断被挤压。但要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电诈和人口贩卖问题根深蒂固,未来仍可能出现新的变种和挑战。对此,中国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安全的区域环境,确保类似大规模违法犯罪不再重演。

3. 多边合作

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形成打击跨境犯罪的长效合作机制。一是要构建多边、立体的合作机制,实现双边、多边的法律合作、情报共享、执法扩容和监督问责体系推进,共同打击区域内电诈、贩毒、人口贩卖等犯罪活动。二是科技赋能打击电信诈骗,包括充分运用泰国推行的“生物识别SIM卡注册”和“大额转账限制”,以及我国推行的国家反诈中心App等科技手段,从技术层面压缩犯罪空间。三是解决电诈猖獗地区存在的贫困等社会问题,通过多边合作,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源上削弱滋生犯罪的土壤。唯有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中国与东盟各国通力合作,才能铲除电诈网赌毒瘤,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国家间的交往秩序。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更深的见解,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0 阅读:0
小费看世界

小费看世界

来自小费的独立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