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缺爱家庭的孩子,逃不过3种结局,一个比一个悲凉

美妈很帅 2024-07-24 16:26:13

我认为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一是父母真的不爱这个孩子;二是父母有爱,但是没爱得那么深,又极其含蓄,没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我属于第二种。

从小我不知道“爱”为何物,没有真切感受到父母的爱,童年是在怀疑和内耗中度过的。自我有记忆起,妈妈就外出打工了,我跟爷爷、爸爸和弟弟生活在一起。

印象中,我跟爷爷在一起的时间多过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爷爷不太喜欢我,自然感受不到爱。爸爸为生活奔波,整天不在家,加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也很难感受到他对我的接纳和爱。

在灰暗童年中,我曾无数次自问,“既然不爱我,为什么把我生出来?”,脑海里也曾冒出过不少轻生的念头。

生活不尽是黑暗,偶尔我也能看见一丝光。在零花钱方面,父亲很舍得,只要我问,他都会多给,即使那时家里很穷;我表现好的时候,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也会变得明亮起来。

但这些小小的光,不足以扫除心里的阴霾。

不过有两件事,可以确信父母是爱我的,一是在我结婚前,父亲到处打听婆家的家风(这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二是我每次回去,他们都会把自己养的鸡鸭鱼,种的东西把车尾箱塞得满满的。

大多数父母是爱着子女的,也许认知有限不懂教育,也许不擅长表达,让子女感受不到他们的爱,给孩子种下了“父母不爱我”的种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综合心理学与自身的经历来看,来自缺爱家庭的孩子,难逃3种结局,一个比一个悲凉!

1.不合群

以前一些同学跟我玩熟了之后,看到我很“疯”的一面,都会对我说一句话,“以前你给人一种很难相处的感觉,没想到玩起来也很疯。”

是的,自幼我爱一个人独来独往,端着一张很冷的脸,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事实上确实如此,不会轻易跟别人交心,与人交往充满了戒备。

因为依恋形成不充分,让我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对周边的世界和人都抱有一种难以言明的警惕。就好像担心草丛里有狮子,随时开启逃命模式一样。

我向往友谊,但是同时因为担心背叛而深感不安,在摇摆不定间,选择了躲在贝壳里。

2.情绪化

情商是一种可以和他人舒服相处的能力。情商高的人,性格笃定,情绪稳定,遇事沉着,和他们相处,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一直羡慕这样的人。可我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性格懦弱,经常患得患失,做了别人的妈妈后,这些缺点被无限放大。

缺爱的人没有安全感,很多时候都处于警觉状态,皮质醇(压力激素)的水平高,微小的刺激都会成为导火索。

比如在我能量很低的时候,孩子出现了行为偏差,我会冲着孩子大吼,那感觉像极了扑上前去撕咬小羚羊的狮子。

可是当你发泄完,又有另一个声音告诉你,不该这样做。然后你陷入了新一沦的自责、内疚、羞愧当中。

3.不太懂得如何去爱

有智慧的父母,他们从小就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基地”,他们温暖地回应孩子,认可孩子的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孩子做得不是那么好,也会找到好的地方去鼓励他。

他们像一艘航空母舰那样,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孩子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孩子从中习得了与自己、与他人舒服相处的能力。也正因如此,他们在社交上、婚姻里如鱼得水。

但是来自缺爱家庭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摊上了“不成熟”的父母,在为人处事方面复制了父母的行为模式。

向往恋情,但又不知如何开展。好不容易进入了一段恋情,一旦感到不适,就想着逃避,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

如果你不曾感受到被爱,你也就不懂得如何去爱。

如今我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常常被一些莫名的情绪折磨,也学着像别人那样去爱,却发现非常的笨拙,不时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刺痛。

疏离、敏感,拧巴、阴晴不定,像极了刺猬坚硬的刺,想要保护自己,但同时也伤害了对方。

好在大脑是可以重塑的,虽然父母的行为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大脑,但长大成年后,我们依然可以创建一条不同以往神经回路,只是过程比较艰辛,程度好比你需要在布满荆棘的丛林里开出一条小路。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所察觉,并想着去改变。

怎么说呢,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童年烙下的印记真的很难抹掉,即便可以,也会剥掉你一层皮。

不管怎样,我已然成为了母亲,自然要慢慢学着去改变,孩子从小能感受到我的爱,不用像我一样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了。

1 阅读:74

美妈很帅

简介:专注分享孕产、育儿与辅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