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除夕夜的故事!老主任的保温桶藏了40年秘密······

神时经 2025-02-12 02:33:31

在生命最脆弱的战场,总有些温暖在生死间隙悄然生长——褪色的红双喜保温桶里,四十载医者仁心正熬煮着永不冷却的人间烟火。

新年故事

当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窗外的鞭炮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而监护仪的滴答声也恰在此刻与之重叠。门不知被谁推开了,中间依稀夹带了金属碰撞的声音。我蜷在会诊室的长椅上,呆看着墙上的秒针,心中默默数着钟声一下又一下。

这已是我在急诊科轮转的第三个除夕,消毒水浸润的指尖,仿佛还残留着下午给3床张大爷换药时的温度。恍惚中,我的脑海依稀浮现出下午的情境,那时我正给老人换药,他那布满老年斑的手背蓦地覆上我的手,浑浊的眼里倒映出了监护仪的幽光。

“闺女,你指甲都泡白了。”

他又轻声说到:“我孙女也该有你这么大了······”

似乎是保温桶磕碰在不锈钢桌面上,声音清脆夹带了一丝沉闷,这声响惊醒了半睡半醒的我。我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只保温桶出现在桌子上,我掀开了桶盖,袅袅热气升腾而起,四只金黄油亮的蛋饺浮在澄黄的鸡汤上。这不是食堂的饭盒——自老主任走后,每年除夕都会出现这样的神秘食盒。

我的记忆倏忽溯回至3年前那个雪夜,刚下手术台的我,沾血的手套还未得空脱下,就见老主任抱着个褪色的红双喜保温桶,蹲在护士站的角落。这位七十岁的“心脏外科圣手”,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他有些局促地问:“小周啊,你说我要是现在给肿瘤科送夜宵,会不会被当成变态老头啊?”

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个总在除夕夜给值班室送热食的“田螺姑娘”竟是他。老主任的保温桶里,装过东北酸菜汆白肉,盛过四川腊肠焖饭,甚至变出过福建佛跳墙。每个除夕的深夜,他总佝偻着背穿梭在病房走廊,保温桶里永远飘着不同地域的烟火气。

“您这是要把全国年夜饭都偷师个遍?”我曾打趣他。

老主任只是笑笑,说:“小周你看,这栋楼里有多少回不了家的人?”。

我的脑中似乎出现了老主任切菜时的情景,我的臆想中,他指间翻飞的姜丝在灯下宛如金线,它们翩然地跳到空中又井然有序的落在案板上,老主任这时会慢条斯理地笑着说:“治病救人就像做菜,要讲究火候,更要懂得调和百味。”

然而,去年立春前夜,老主任倒在了他守护了40年的急诊大厅。监控录像里,他抱着那个保温桶踉跄着扶住转运床,在最后时刻,他还在给心梗病人做胸外按压。抢救室的灯光落在他霜白的鬓角,我不经意的一瞥,发现了他手术服口袋里露出的那半截诊断书——晚期肝癌,时间是半年前。

我正呆滞地看着那金黄的蛋饺在热汤中沉浮,思绪还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突然间,保温桶不知被谁挪了去,我诧异地转头一看,原来是实习医生小林!他涨红着脸杵在桌旁,白大褂下露出半截红毛衣,说道:“周老师,这······这保温桶是我妈寄来的”。他手忙脚乱地掀开桶盖,第二层的八宝饭的甜香混着消毒水的气息在空气中发酵,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大男孩耳尖通红:“主任不是说过?说值班室总要有人续着烟火。”

就在这时,监护仪骤然发出刺耳的鸣笛。3床的心电图在显示屏上剧烈震荡,我还来不及回应小林,就抓起除颤仪冲进病房,却看见张大爷正颤巍巍地把压岁红包塞给换药护士,我四处乱蹦的心跳顿时缓了下来。

“使不得!”护士急得直跺脚。

老人却执拗地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红纸:“收着,你们都是我的亲闺女······”。

正当我沉浸在这温情中时,又听见走廊传来纷沓的脚步声。原来是各科值班医生抱着各自的“年货”涌了进来:呼吸科主任拎着腊味合蒸,麻醉医师端着桂花酒酿,连保洁阿姨都捧着罐腌笃鲜。在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八十岁的老人挨个给我们发橘子,果皮迸裂的清香竟一时间盖过了药水味。

清晨交班时,保温桶又不见踪影了。我在更衣室发现小林正往里面装芝麻汤圆,男孩的眼眶还残留着因上夜班出现的青黑。

“周老师,您说老主任的保温桶现在到哪个科室了?”。

窗外晨曦穿透雾凇,急诊大厅的电子屏闪烁着“新年快乐”,那些彻夜未眠的身影依然在抢救床间穿梭,像永不熄灭的星辰。

消毒台角落,那个褪色的红双喜保温桶静静立着,桶身细密的划痕里沉淀着四十载春秋。我猛然明白,所谓年味,不过是这般模样——在生死竞速的间隙,在仪器嗡鸣的深处,总有人固执地守护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就像此刻保温桶里腾起的热气,正在融化窗棂上的冰花,勾勒出春天最初的轮廓。

小编有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可当我们沉浸于这篇饱含深情的新年故事,却会惊觉,有一种年味,藏在医院急诊室的角落里,藏在生死竞速的紧张时刻,更藏在人与人之间那份质朴而温暖的关怀之中。

故事以一位急诊科轮转医生的视角徐徐展开,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平凡日子里的坚守与温情。消毒水味弥漫的急诊室,滴答作响的监护仪,这是与死神较量的战场,却也是人间烟火最暖的角落。从老主任的神秘保温桶,到实习生小林的八宝饭,再到各科医生带来的“年货”,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承载着浓浓的年味,更传递着医者之间的传承与关爱。

老主任,这位“心脏外科圣手”,用他的保温桶,为除夕夜坚守岗位的同事们送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也送上家的温暖。他的那句“这栋楼里有多少回不了家的人”,质朴却直击人心。治病救人如做菜,讲究火候与调和百味,这不仅是他的行医之道,更是他对生活、对患者的理解与关爱。他倒在急诊大厅的那一刻,口袋里露出的晚期肝癌诊断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的无私与伟大,他用生命守护着这份责任,直至最后一刻。

实习生小林,继承了老主任的精神,用母亲寄来的八宝饭延续着这份温暖。他那句“主任不是说过?说值班室总要有人续着烟火”,简单的话语,满是传承的力量。而3床张大爷给护士塞压岁红包的场景,更是让人动容。在这生死一线的地方,医患之间的情感如此纯粹,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这篇文章,没有刻意渲染春节的热闹,却用一个个平凡又动人的瞬间,勾勒出了一幅别样的年味图景。它让我们看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年味不是张灯结彩,不是阖家团圆,而是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同事间的相互关怀,医患间的相互理解,是那份在生死边缘坚守的温暖与希望。

作者|马建斌

编辑|易飞扬

审核|于丽水

0 阅读:0
神时经

神时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