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因何事引毛主席大怒:我上山打游击好了!

呱呱聊历史 2023-12-10 05:22:01

1964年1月17日下午4时,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家里非常热闹。

这一天,他邀请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籍专家柯弗兰、爱德乐和中国籍专家爱泼斯坦及李敦白作客。

斯特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她自1925年起就多次前来中国访问,并于1946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采访了毛主席。

就是在那次采访中,毛主席作出了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一论断后来流传很广,一直传播到了全世界。

1958年春天,斯特朗第6次来中国访问,并长期在北京定居,她将中国称为自己“理想的归宿地”,并在去世之后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然而在这几位外国友人当中,应该属爱泼斯坦和中国共产党相识和共事的时间最久。爱泼斯坦早在1917年就来到中国,并于1939年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

爱泼斯坦

1951年,定居在英国的爱泼斯坦应宋庆龄的邀请再次来到中国,他于1957年加入了中国国籍并于196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实到了1964年初毛主席的精神和心态都是相对放松的,那时中国度过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对外则成功挫败了印度在西南边境地区的不断挑衅。

尽管外部环境仍然不理想,特别是中苏交恶之后,中国实际上和美国与苏联两个大国都存在论战和紧张,在国际上处在不利位置。

但总而言之,在成功战胜了内外困难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因此毛主席和客人们的交流氛围总体是轻松愉快的。

尽管1927-1949那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之久,但在毛主席心中依然历历在目。

他记忆最深的还是自己在陕北窑洞里度过的那几年,虽然他和自己的同志们呆在中国最贫瘠最荒凉的地方之一,但却指导着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业。

1957年,毛主席与斯特朗(左)杜波依斯(右)在武汉

谈起自己从事革命的历程,毛主席对客人们感慨地说:“革命者并不一开始就是革命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迫革命的。”“每次起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并不想去,但压迫者使他无路可走。”

当然包括毛主席在内,所有被后世称为“革命家”的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为革命者的。

很多时候,他们是被压迫、被剥削、被反动派逼出来的。

  谈到1946年下半年的情况,毛主席又对斯特朗说:

  “你离开我们后,以及我们离开延安后,国内外的一些朋友,以为我们一切都完了。你知道,任何反动势力,不管有多么强大,我们都没有害怕的必要。因为他们一定会分裂。”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中国革命确实经历了一段比较困难的岁月,那时候,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大军在陕北对毛主席穷追不舍,而且除了东北以外,全国各个解放区都遭到很大破坏,导致解放军连吃喝都成了问题。

转战陕北时期的毛主席

但毛主席从来没有害怕过困难,当困难来临时,他总是以自己卓绝过人的智慧、魄力和胆色带领同志们迎难而上,解放前是如此,解放后的十多年来也是如此。

随后毛主席又问客人们:“现在,在外交上遇到两个问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一个是,美国现在主要是注意苏联,还是注意中国?第二个是,美国现在是不是在积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人说是。”

毛主席邀请几位国际友人(其实其中有很多人已经加入了中国籍)来做客,有另外一层目的是想要借助这些外国人的思路和视野,来为自己新中国对外政策提供参考。

毕竟外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有些类似,他们的思路可能接近,也更容易理解对方在媒体场上做出的一些姿态。

毛主席最为关心的,还是美国政府对于中苏论战的态度,因为他已经可以确信:破解中国外交困境的关键在于怎么打好美国这张牌。

毛主席与埃德加·斯诺

  生于英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的经济学家爱德乐(Solomon Adler)回答说:

  “关于美国到底主要注意苏联还是注意中国这个问题,美国报刊自己是这样说的:在当前,在短期内,苏联是主要敌人;从长期来看,中国是主要敌人。”

  毛主席说:“他们是这样说的,我看到过这样的话。但是,美帝国主义者是实用主义,‘长期’,对他们来说不那么重要,因为太久了。”

在英语中,“长期”或“Long-term”这个词的实质性意义是比较弱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提出者凯恩斯教授就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那时候,新中国的原子弹已经在研制成功的前夜,但毛主席还是谨慎又低调地说道:

“现在他们(美国人)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他们也看不起你们和其他同我们一起工作的外国同志,认为你们不过是些知识分子,只会吵吵闹闹,在《北京周报》或广播电台工作而已。”

谈话之后不久,新中国的原子弹横空出世

随后毛主席话锋一转,自我解嘲地笑笑说:“他们看不起我们,这是一件好事,对我们有利。”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毛主席过人的智慧:从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紧张以来,毛主席就确定了中国的对外总体方针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深挖洞”、“广积粮”都是针对苏联或者美国可能对中国实施的侵略行动,以及中国周边某些不安定因素导致的阶段性冲突。

而“不称霸”则是主要提给美国人看的,让他们感觉到中国不具备称霸的实力,更不会称霸,对自己没有威胁,从而把精力转到和苏联的较量上去。

当然“不称霸”还保留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从1960年代以来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会寻求和中国交好,以共同对抗到处“称霸”的苏联。

几位外国友人聚精会神地听着,随后毛主席又把话题转移到了自己的北方强邻头上:

  “无论如何,苏联还是一个大工业国,是两大核强国之一。中国除了手榴弹,只是多了几个人。在赫鲁晓夫看来,多几个人,只不过是一堆肉。”

赫鲁晓夫

“而且他还说,现在中国是5个人穿一条裤子,大家都喝清水汤。其实,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是他那里裤子太少而清水汤太多的时候。”

这句话讽刺了苏联在重工业的强势和轻工业落后的窘境,以及穷兵黩武的政策不可能维持太久,大家听了之后纷纷会心一笑。

而毛主席接下来的论断,则彰显了他对美国这个国家本质的认识:

  “关于美国是否在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我们过去讲过,现在也还是那样看。可以看一看历史,美国总是要到最后才参加世界战争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直到欧洲诸国打得稀巴烂的1917年才参加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继续发战争横财,直到日本空袭珍珠港的1941年底才参战,美国参战顿时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而战争也很快结束了。

毛主席一边说,一边做着手势:“现在美国手伸得太长,用四川人的话来说,是10个手指按住了10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你们不信,你们自己张开10个手指去抓抓跳蚤试试。”

美军驻外的军事基地

而且,毛主席也明确表达了对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们外强中干的本质的认知:

  “至于战争会不会来自苏联?不怕他们,他们有核牙齿,我们有手榴弹。他怕得很。苏联不敢打仗,打起来,苏联的老百姓不干。”

说到这里,毛主席对在座的客人们回忆起了几年前他与赫鲁晓夫之间的一段往事:

  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毛主席等人已经感到赫鲁晓夫的思想不对头,那时候距离他成为苏联最高决策者之一才不到三年时间。

但是从1956年到1958年,新中国方面一直隐而不发,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我们当时考虑苏联人民要换一个领袖是不容易的。”更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但在1958年下半年,中苏两国发生了“海军基地”问题,毛主席坚决反对两国成立“联合舰队”及苏联海军进驻中国海军基地的想法。

赫鲁晓夫访华

于是1958年赫鲁晓夫访问北京,为什么来呢?因为苏联驻华大使同中国政府谈海军基地问题谈翻了,赫鲁晓夫只好自己来收拾。

苏联领导人到访之后,毛主席与赫鲁晓夫在表面一团和气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不动声色地对赫鲁晓夫说:“我把中国的海岸线都给你好了。”

赫鲁晓夫不解其意,懵懂地问道:“那毛主席你做什么呢?”

毛主席淡淡回答:“我上山打游击。”

这下赫鲁晓夫更摸不着头脑了,耸耸肩道:“打游击没有用。”

毛主席不悦地说道:“你把我的鼻子都塞住了,我不去打游击怎么办?”

0 阅读:26

呱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