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太监刘诚印罕见留影,他身穿常服,脚蹬官靴,一脸的严肃

流水无情谁有情 2025-01-24 13:43:33

清末,京师西山宝藏寺中。大太监刘诚印留下了一张罕见留影,这张照片也是他生平拍下的一张唯一照片,镜头中,他端坐在长椅之上,手持水烟壶,头戴暖帽,身穿常服,脚蹬官靴,一脸的严肃。

大太监刘诚印

而镜头中一左一右之人则是他的随从和仆人,这两个随从仆人站位颇为讲究,左边之人一手持茶壶,一手端茶碗,右边之人则双手捧着点心食盒十分恭敬的站在大太监刘诚印的两旁。

刘诚印又名刘明印,人称“印刘”,是清末时期紫禁城内的大太监之一,曾为宫 廷内务府副总管,为内务府总管李莲英的副手,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信赖,他曾依靠个人的财力和权势,修缮寺观多处,对清末时期,北京地区寺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刘多生祖籍山东即墨,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他自幼净身,11岁时来到京城发展,刘多生初入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落脚之处,好在机缘之下,遇到了怡亲王,怡亲王见他机灵能干,便将他召入王府中,成为了怡亲王府的内侍。

1852年,13岁的刘多生迎来了一个改变他人生的大机遇,他被选入宫中,成为了服侍咸丰皇帝的贴身太监,随后,刘多生很好的把握主了这次机会,凭借着聪明伶俐,做事尽职尽责,很好便让他赢得了咸丰皇帝倚重和信任,成为了咸丰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其长子载淳继承皇位,是为同治帝。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则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慈禧太后。

刘多生性情机警,略通书史,热衷揣摩时局,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都是他的徒弟,慈禧太后掌权后,对于刘多生也是十分信任和倚重,许多自己的个人事宜都是由刘多生一手操办的。

1870年,慈禧太后的老母亲病逝,停灵于白云观,慈禧太后则将料理老母亲后事的事宜交给了刘多生,刘多生在接到这个慈禧太后的这个嘱托后,便亲力亲为的料理起了慈禧太后母亲的丧事,将这个事情很好的完成了,令慈禧太后十分满意。

与此同时,刘多生在料理慈禧太后母亲的丧事时,与白云观第十九代方丈张耕云结识,二人一见相洽,刘多生便拜在了张耕云的门下,皈依道教,成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弟子,道号素云道人至此与北京道教寺观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多生拜张耕云为师,皈依道教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力和权势对白云观捐巨资传戒、重勒碑志、拓修云集山房、创建和捐助长春永久供会及刊版印经等事宜。

从1871年开始,到1891年期间,刘多生先后四次出面为白云观募捐传戒费两万多两白银,受戒者共计1642人。

1886年,张耕云“羽化”后,作为徒弟的刘多生秉承先师遗志,捐资重建了白云观内的多处道行碑和重修碑。

除了这些以外,刘多生还以白云观护坛的身份与白云观的诸大护法以及各师兄弟一起重修了云集山房及戒台、游廊、假山、亭台等,作为接待宾客、道侣集讲处所,使得白云观逐步成为了一个“香火旺盛”的道观。

刘多生除了对白云观慷慨募捐,捐款修园以外,还对其它道观进行了捐款修园,当时位于宏恩观南、西草厂的三皇翠云仙院的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刘多生到场目睹了这一破败的现场后,便与李芝云共捐巨款重修三皇翠云仙院,使得这里焕然一新,恢复了这里昔日香火鼎盛的状态。

1881年,清光绪七年,刘多生得知立马关帝庙里面破烂不堪,到处杂草丛生,一片狼藉的景象后,便决定重修立马关帝庙,为此,他联合了二十七个人出资重新翻修了立马关帝庙,使得立马关帝庙恢复到了昔日的庄严。

刘多生除了出钱,出人,出力翻修京师周边年久失修的道观以外,他还出资翻修过妙峰山的香道,光绪十八年,也就是1892年,刘多生在得知进妙峰山的香道坑坑洼洼,崎岖不堪,不方便香客进出妙峰山祷告,祈福,便募集钱财来翻修进妙峰山的香道。

总之,刘多生皈依道教后,作出了不少有利于道教和道观发展的事宜,令他备受当时道士和香客们的尊崇和称赞。

晚年时期的刘多生将宏恩观作为自己的养老之地,准备从宫里离开后,便在这里修行,度过往后余生,为此,他亲自操作,拿出钱财,对宏恩观进行了彻彻底底的翻修。

但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多生的这个愿景和想法终究没有实现,1895年,而在宫中任职的刘多生突患重病,病重而逝,时年56岁。

刘多生的突然病逝,让一向对刘多生颇为倚重的慈禧太后极为伤心,为此,她经常有意无意的向身边的另一个大太监李莲英发脾气,李连英则为此十分受气,但也只能够无奈的选择接受,而他能做也只有抱怨,他曾为此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抱怨道:刘多生死了,还给他气受!

刘多生病逝之后,被安葬在金山宝藏寺,刘多生的墓地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玲珑。墓地为长方形,墓门为石栅栏门,两边为砖砌十字花墙,东西北三面为虎皮石围墙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重檐亭,仿木结构,一斗二升。高约7米,直径2.4米,墓前有石供桌一个,石五供一套,还有石碑两通,一个石碑写着“素云刘先师碑记”,另一个石碑上则写着“刘真人道行碑”!

回顾刘多生的一生,他虽不如李莲英,安德海这些晚清大太监为后事所熟知,但他与道教以及道观的故事以及不解之缘却一直传承至今,引人津津乐道!

0 阅读:253
流水无情谁有情

流水无情谁有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