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明君圣主,众口一词首推唐太宗李世民,他身上“天可汗”之类的耀眼光环太多,不但受到古人吹捧,现在更是在影视剧中霸屏的皇者。久而久之,那位被他谋杀篡位的哥哥李建成逐渐黯淡失色,成为众人眼中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无能之辈。
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都是李渊的正室,出身鲜卑贵族的窦氏,所以李建成是嫡出长子,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有人可能立即会提出抗议,还有立贤呢?李世民最贤明,皇位就应该是他的,可实际上,李建成的才能并不比其二弟差多少。
招揽的文臣武将并不亚于秦王府僚属
李渊起兵之初,令李世民“于晋阳密招豪友”,结交了刘文静等一批贤能之士。但李建成也不差,“于河东潜结英俊”,倾尽财力,礼贤下士,只要有一技可用之人,无论出身皆养于门中,也获得众人归心。后来跟随他的入东宫的太子僚属如王珪、魏徵、韦挺、薛万彻、冯立等人,也都是杰出的能臣武将。尤其是文臣方面,魏徵为臣之刚直,远非李世民身边房玄龄、杜如梅等人可比。
薛万彻、冯立等武将虽然战功不能位列凌烟阁,但也凭借其悍勇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李世民手下骁将——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等人,还率领太子府、齐王府2千兵马险些攻入皇城。如果不是紧要关头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赶到,士兵们见主子被杀,无心恋战,大部溃逃而去,李渊之后龙椅上坐着谁尚未可知。但即便大势已去,薛、冯二人依然忠心耿耿,没有归降,薛万彻引数十骑逃入终南山;冯立也解散部众,逃出宫城。
与李世民协力拿下西河坚城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正式宣布起兵反隋。为了打开西入关中的要道,必须拿下隋将高德儒把守的西河城。在进军西河途中,李建成、李世民二人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一路上力求不骚扰百姓,遇到百姓馈赠牛酒,则好意辞谢;路旁菜果,非买不食,如有偷窃,马上赔偿,但也不追究偷窃者,既争取了民心,也不伤军心。
进占西河城下,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亲临前线察看地形,并下令不伤百姓,任其进出。如此举动,麾下军心大振,而西河城内军民也深受感动,纷纷主动归顺,使得终西河城兵不血刃就被拿下,仅处决了忠于隋朝的守将高德儒一人。李建成等人凯旋回到太原,距离出征不过9天时间,李渊高兴的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
定鼎长安,沿途功劳不亚于李世民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渊亲自率3万大军出征长安,正式加入了群雄逐鹿的乱局之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分别统领左右军出征。出征到霍邑,遭到隋将宋老生2万大军的阻击,加上军中谣传突厥南下进攻太原,李渊决定回兵太原,“还救根本,更图后举”。
在大军已经踏上归途的关键时刻,李建成与李世民一道伫立在父亲李渊账前,不禁失声痛哭。李渊听到帐外的痛哭声后便将两个儿子召入帐内,一番长谈后放弃撤军命令,回师克霍邑,入临汾,最终攻占长安。由此可见,在进军长安这一点上,李建成的见识和功劳并不亚于李世民。
为太子之位所累,失去尽揽关东英才的良机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册立为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这太子之位就像一副名贵的枷锁,将其彻底捆缚在长安城内,再也没有外出征伐、与天下群雄逐鹿的机会。而李渊诸子中,除李世民以外又没有其他杰出者,所以隋朝末年纵横天下的大部分割据势力如在陇右天水城建都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以马邑(今山西朔县)为中心的刘武周,据有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在河北建立大夏王朝的窦建德等人,最后基本都被李世民率军平灭。
连续10年的南征北讨,不仅帮助李世民获得天策上将、行军大总管之类的军政要职,更重要的是,将各路反王麾下的能臣武将也都全部聚拢到了自己身边,刘武周麾下头号猛将尉迟敬德、王世充麾下勇冠三军的秦叔宝、程咬金等人都是如此。此外,四方征战的威名,也让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也都纷纷聚拢到他身边,以此为班底建立起势力强劲的秦王府军政集团。
常年养在深宫,差距逐渐拉大
虽然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徵及时发现了端倪,向李建成建议:“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宜取功名,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太子李建成也的确率兵出征,先后讨平刘黑闼和徐圆郎等势力。但此时天下大势已定,刘黑闼已经仅剩万余残兵,徐圆郎也仅仅割据兖州8郡,实力太弱,剿灭他们的军功根本无法与李世民相比,也招揽不到什么经世致用之才。
就这样,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个常年养在深宫,整日与珍馐美味、醇酒美人相伴,一个继续戎马生涯,整日金戈铁马、纵横沙场,逐渐的拉开了实力差距。最后,李建成虽然拥有太子之尊,还有弟弟、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却依然无法在夺嫡之争中占到任何便宜,最后李世民稍一反击,就让其殒命玄武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