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卓越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与东吴君主孙权之间的深厚情谊,更是历史上一段动人的君臣故事。
在周瑜的辅佐下,孙权建立了稳固的东吴政权,并在赤壁之战中一举击败了曹操的大军,成为三国鼎立的格局中的一支强大势力。然而,天妒英才,周瑜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英年早逝,成为东吴的一大损失,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在周瑜临终之际,他对孙权说了一句话,然而,孙权却没有听从这个建议那么,这一句话是什么?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破袁绍,权倾朝野,最终得到汉献帝让其封为魏王,架空汉室实权。与此同时,孙策在江东起兵,但是不幸早逝。孙策的弟弟孙权继承其兄遗志,在江东站稳脚跟,渐渐崛起。
周瑜本是孙策的心腹大将,孙策过世后继续辅佐孙权。他勇敢聪明,为人正直,很快在孙权麾下建立威信。赤壁之战中,周瑜推荐使用火攻,大破曹军,一举成名。
战后,周瑜被任命为江陵太守兼南郡太守,负责镇守襄阳以西的州县。由于曹操主力北上与袁绍作战,周瑜决心趁势攻取襄阳。当时的他已成为东吴军政中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然而南郡战役中,周瑜不幸中箭负重伤。箭头击中要害部位,伤口发炎恶化,无法痊愈。他明白大限将至,便将许多政事担忧告知孙权。其中,最令他忧虑的就是盟友刘备的野心。
刘备起兵关中时,孙权派周瑜前去援助,两家结为联盟。周瑜擅长识人,他敏锐觉察到刘备野心膨胀、功高震主,日后势必成为威胁。所以周瑜建议孙权联合刘备清除敌人后,设下重兵将其诛杀。

然而孙权认为时机尚早。当时孙刘联盟刚建立,东吴还需依靠刘备的力量对抗北方的曹操。考量大局,他决定暂时搁置周瑜的计策,保持两国表面友好。
病入膏肓的周瑜,再三嘱咐孙权务必防范刘备,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然而作为权力核心的孙权,心中自有决断,周瑜的忠告并未打动他分毫。最终,周瑜遗憾地带着对东吴前景的忧虑离世了。东吴失去了一位心腹大将,也失去了一个老谋深算的智囊。

登基为帝的刘备心中对东吴的怨恨越来越深。公元219年,蜀汉名将关羽在北伐曹魏的战役中兵败被擒,后遭孙权杀害。刘备痛心疾首,他失去了多年并肩作战的心腹好友。
此时,刘备在位于西南一隅的蜀地称帝建立政权。他明确意识到,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孙权这个潜在竞争对手必须第一个除去。于是,还在治丧的刘备便开始部署大军,准备先灭东吴后灭曹魏,一统天下。

公元222年春,刘备亲率精锐部队数十万分三路从荆州入侵东吴。此时东吴刚从内乱中恢复元气,军力都集中在北线防御曹魏。西线防务空虚,一时之间难以抵挡蜀军猛烈攻势。
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孙权的压力骤然增大。他意识到,面前这支来势汹汹的大军,将考验东吴这支新军队的生死存亡。而早在十余年前,周瑜就已经警告过他,刘备的野心会酿成大祸!

在刘备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身为东吴之主的孙权面临极大的考验。这不仅事关军队的胜负,更影响他个人龙椅的稳固。多年前周瑜的遗言再次清晰地在他心中响起。
最终,孙权决定派遣时任左都督的陆逊前去迎战刘备大军。他期望陆逊能以慧心巧计、建树功勋,为东吴赢得这场保家卫国的决战。
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陆逊深知不可贸然应战。他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民众内迁,将刘备大军引到猇亭一带后实施耗敌。通过外交手段,陆逊同时向蜀军高层进行语言攻势,动摇军心。

阵营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后,陆逊抓住战机,选择在一个雨夜发动突袭。东吴水军经验老到,趁风雨夜黑风高的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烧毁蜀军的布防工事,大败刘备军。
刘备亲自抵挡也难以扭转战局。此役他不但丢失大批将士和辎重物资,还体会到“兵败如山倒”的绝望心情。那个曾一心要平定东南,称王称帝的雄心壮志,在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意志消沉的刘备率残部仓皇狼狈逃向白帝城。战后陆逊紧锣密鼓追击。在行军途中,几次都险些将刘备擒获。刘备行色匆匆,始终惶惶不可终日,心中郁郁寡欢。
此次夷陵之战,不仅使蜀汉丢失精锐主力军,还严重打击刘备的威信地位。不久,刘备便一病不起,终究没有活着见证其复国伟业的实现。临终前,想必也会想起当年周瑜视其为心腹大患的警示语吧。

夷陵大捷为东吴保住荆州,使孙权威信大涨。然而对内而言,这场血战也严重消耗国力。两国都付出惨痛代价,真正得益的是魏国。
这场表面看似大胜的战争,暗藏变数。它加速蜀汉国势的衰落,令曹魏在三国的实力对比中更加占优。也就是说,周瑜生前的判断果真奏效——刘备终成心腹大患,而这场看似成功的复仇,也在长期内牵制削弱东吴的国力。
十多年前,奄奄一息的周瑜就已经洞察先机。他警示孙权,决不能低估刘备的威胁,这场未雨绸缪最终成就一场场血与火的历史。人世沧桑眼看一去不返,三国棋局却在一场大捷中悄然改写。正如周瑜的谋士之言,“知人论世,方为王道”。

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年代已逝不返。那些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昔日盟友,最后埋下腥风血雨。今人回顾往事,不仅是出于景仰,也有许多唏嘘惋惜,凭吊这场无法回避的宿命。
三国恩怨跌宕变幻,正是人生百态的写照。波澜起伏的命运轨迹中,隐藏太多无奈。我们看透历史表象背后的潜台词,意识到许多无法回避的必然性。也许正如周瑜所说,识人论世,才是王者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