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驾驶直面极端天气,是黑科技还是真硬核?
暴雨倾盆的深夜,能见度不足50米,路面反光与积水交织成危险陷阱——这曾是传统驾驶者的“噩梦场景”,却成为华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的“极限考场”。近日,一段华为ADS 3.0在暴雨夜间自动变道超车的实测视频引发全网热议,全程零接管的丝滑操作与最后10秒的惊险博弈,让观众直呼“手心冒汗”!
暴雨+黑夜双重暴击,ADS 3.0如何破局?在实测中,搭载ADS 3.0的问界M9面对暴雨环境,展现了远超人类驾驶员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感知突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多传感器融合,即便暴雨冲刷下,系统仍能精准识别斜穿马路的行人、两轮车及低矮障碍物,甚至捕捉到被雨水模糊的临时路标。
决策果决:在高速路段,面对前方慢车,ADS 3.0以200毫秒响应速度完成变道超车,动作干脆利落,全程加速线性无顿挫,宛如“老司机附体”。
安全兜底:新增的路面自适应AEB功能,结合实时路面摩擦系数调整制动力,暴雨中紧急刹停距离缩短15%,避免了因积水打滑导致的追尾风险。
最惊险时刻:视频末尾,车辆在无车道线的湿滑路段突遇右侧违停车辆,ADS 3.0瞬间启动侧向防碰撞系统,跨虚线借道避让,同时预判对向来车距离,以厘米级精度完成极限超车。全程系统未发出接管提示,屏幕SR界面实时渲染的障碍物轨迹与决策路径,让观众屏息凝神,直呼“堪比科幻大片”!
技术内核:端到端模型+本能安全网络华为ADS 3.0的强悍表现,源于两大核心技术革新:
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摒弃传统“感知-规划-控制”分层架构,通过单一神经网络直接处理传感器数据到车辆控制指令,实现类人驾驶的直觉决策。在苏州至太湖的40公里实测中,系统从地库自主泊出、绕行环岛、识别红绿灯,全程零接管,丝滑度堪比真人。
本能安全网络:作为决策“底线”,即使极端情况下(如传感器部分失效),系统仍能基于安全规则强制避险,确保车辆不逾越安全红线。
争议与挑战:智能驾驶的“信任边界”尽管ADS 3.0表现惊艳,实测中仍暴露部分局限:
极端场景依赖人工:暴雨中若道路反光严重,系统可能短暂丢失路径规划,需驾驶员接管8。
激进变道引争议:部分用户反馈系统变道策略过于积极,尤其在拥堵路段频繁超车,可能影响后排舒适性。
对此,华为工程师回应:ADS 3.0支持**“柔和”“标准”“敏捷”**三档变道模式,用户可根据场景自定义,未来将通过OTA进一步优化复杂天气下的稳定性。
行业启示:重新定义智能驾驶天花板华为ADS 3.0的实测表现,不仅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更揭示了智能驾驶的三大趋势:
全场景覆盖:从“有图”到“无图”,从城市到高速,再向暴雨、夜间等长尾场景突破。
拟人化体验:减速预判、加速超车、避让策略等细节无限接近人类驾驶习惯,消除“机器感”1。
安全冗余升级:多传感器融合+本能安全网络,构建双重保障,推动L3级自动驾驶落地进程。
结语“智能驾驶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驾驶更安全、更自由。”正如余承东所言,华为ADS 3.0用暴雨夜的极致实测,证明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当网友为最后10秒的“惊魂超车”手心冒汗时,智能驾驶的未来已悄然驶入现实。
此刻,你准备好交出方向盘了吗?——华为ADS 3.0,以技术重塑信任,让每一程皆可放手一搏。
数据来源:华为官方实测及公开报道,截至2025年4月。
毛毛
这是玩火,不叫智驾,而是智障
远方的云 回复 04-15 18:51
毛毛又不乖了。快过来让我摸摸头。
云卷云舒
高速,晚上,暴雨,开智驾,佩服[作揖]
老谢有个宝
咳!智驾是一种趋势,但你非要拿🐒智驾来摆,当我没说!
用户10xxx85
哈哈 有的人的品论 让我想起了机炮狗斗和导弹超视距格斗的认识和认知
用户13xxx80
这科技目前,唯有相信能够按世界安全标准生产、走出国门的产品,
叚其 回复 04-12 22:11
这个领域是中国制订世界通用标准
用户96xxx13
智驾华子的确是比猴子强[点赞][点赞][点赞],但是l2 l2 自媒体在宣传时,一定要把l2提醒出来,国家法规还没l3,当然猴子的l2事故是[点赞][点赞][点赞]
蔡先燊
迟早的事,只要不是遥遥领先得车子我都能接受[笑着哭]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