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的人怎么样了?

房地产高手拿铁 2024-04-24 20:09:16

01

最近听了一个朋友断供的故事。

他的房子当时买了852万、房贷596万,月供3.36万供了4年,最近断供了......

断供之后他被银行起诉,4年时间里,在还银行的161.2万中,只有32万是本金,其他的128万都是利息,还剩下本金564万。房子后来法拍拍了480万,还倒欠银行本金84万,再叠加银行起诉费、律师费等费用19万。

4年前,他兴高采烈拿着首付买房,成为大家眼中羡慕的“有产者”。4年后,他的房子没了、首付没了、月供没了,还欠银行100多万,感觉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深渊。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月还房贷当中,银行利息至少占了三分之二。如果房价不涨,买房子就是一种纯粹的消费行为。

若是投资买房,基本上是一种亏损行为。

因此我忍不住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房价不涨,还会有人买房吗?

从持有成本3%来讲,房价不涨,就等于每年收3%的房产税,收5年就很伤了。(3%是怎么计算的,利息4%扣去租金1%,可能还要亏降息)现在经济下行,收入和预期都降了,房价不涨,郊区刚需就真的不存在了,毕竟房价不涨不如租房住。

唯一比较讽刺的好处,可能就是开发商开始对产品卷品相了。

所谓“上涨无房源,下跌无刚需”,哪天当房价不涨成为一种共识,市场上真实自住的需求和购买力就浮出水面了。

为什么会造成断供?无非是工作变动(降薪裁员)导致收入跟不上。

一个人呐,最重要的还是要置顶个人的赚钱能力。

抛开每个月的房贷不说,就算你要追求所谓的诗和远方,出发也是需要盘缠的,对吧。

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它是这样说的:研究表明,家庭月总收入要约等于当地房价,生活才有幸福感。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叫做“居民杠杆率”。

适度的杠杆可以锦上添花,过度的杠杆就是玩火自焚了。相同的负债率,对不同的买房人感知也是不一样的。同样120迈的车速,有人觉得闲庭信步,有人觉得你在玩命。

这个叫做风险感知相对论:风险的感知是相对的,但风险的存在是绝对的。

02

这位断供的朋友,房子供了足足4年,最后卖了房子还欠银行那么多钱。我想问问,如果他当初买的资产稀缺度相对高一些,会不会亏损的金额会少一些呢?

中国的房地产走过滚滚二十多年,这么多年每把都开大,大家没有时间去思考导致房价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比较主流的有货币派。

他们认为,货币如水,房子是蓄水池,水越多则房价越高。

还有一个社会行为派,这个派系的理论有点像股市,不断地买买买,从而导致楼盘房价上涨,房价是无数次交易后的结果。

最后一个是价值派,从过往的经验看,一个板块的房价上涨曲线跟这个区域的GDP上涨曲线有着强相关的关系。现在很多买房人在要不要房、怎么买房等问题上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每个家庭的资金规划到选筹方案都不一样,买对房子已经不是一个线性作业,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整个大盘都下行的时候,再抗跌的房子价格也会往下掉。

汇悦台的房子价格都跌了,你家的房子能不跌吗?我估计目前广州的房价至少跌回5年前,整体均价跌去了20%。

股市在跌,楼市在跌,社会财富都蒸发去哪里了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3

有人说,放开限价之后,开发商第一要务居然不是涨价,而是降价。

开发商的一手降价行为,倒逼二手房降价,从而达到房地产“去泡沫”的目的。

真相到底是如何的呢?无人知晓,没有答案。

作为一个普通的买房人,我们能做的,无非是结合个人真实需求,买房不高杠杆,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购房最好的状态终究是自住,因为只有以自住的角度选筹,才可能以相对全面的维度评估房子,才会有真正的护城河。

连自己都不愿意住的房子,你觉得你卖给别人,人家会愿意接手么?这个就是房产的流动性。

跌价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房子失去了流动性。

坐标轴和函数告诉我们,无论Y如何变化,你的灵魂都可以还原成X。有人的X是1,有人的X是2,所以它们用相同的方式在物质界展开,得到的都是同一条曲线。

想要获得不一样的成长,就要找到不一样的展开方式:有人是线性函数,有人找到的是非线性函数。

我始终相信,房子的背后,其实是“人”。做好自己的主业,提高个人的抗风险系数,即便是在阴跌市场,也能熬过这个冬天。

0 阅读:5

房地产高手拿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