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开国雄主,为何还拿捏不了吕雉?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2024-11-23 20:12:32

吕后,尊号高后,乃汉高祖刘邦之伉俪,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多地被赋予了“毒玫瑰”的别称,其锋芒毕露,令人侧目。在那风云变幻的三年里,高祖曾力图撼动太子刘盈之位,削弱外戚之权柄,然终是棋差一着,未能如愿。这不禁令人心生疑窦: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赋予了吕后如此坚不可摧的壁垒,即便是帝王之尊与夫君之亲,刘邦亦难以撼其分毫?

据古籍斑斓的记载,当刘邦尚为泗水亭长之时,便已入了吕后之父的法眼,尽管他们之间横亘着十五载春秋的鸿沟。市井间流传着老刘品行不端的风言风语,加之一段私生子的过往,令吕雉的母亲心生怯意,不愿爱女踏入这看似无底的深渊。然而,吕雉之父慧眼识珠,坚信刘邦非池中之物,毅然决然地将掌上明珠许配给了他。

风起云涌之际,刘邦振臂一呼,掀起反秦风暴,而吕雉却因此身陷囹圄,饱受狱卒的欺凌与折磨。然而,她犹如石缝中的坚韧小草,虽风雨交加,却愈发挺拔。楚汉相争的烽火连天中,吕雉与公公一同沦为项羽手中的筹码,成为牵制刘邦的枷锁。这两番劫难,如同磨刀石,将吕雉的意志磨砺得坚不可摧,使她从一个温婉女子蜕变成为深沉干练的女性。

或许,正如那句古语所言,每一道伤痕都是荣耀的印记,这些磨难最终化作了吕雉日后驰骋政坛的坚实基石。司马迁在笔下对吕后的描绘,以“佐高祖定天下”一语,精准地勾勒出她的非凡才能。在那个政权尚未稳固、风雨飘摇的年代,刘邦身后,似乎唯有吕后才能以铁腕之手,暂时稳住刘家摇摇欲坠的江山。

在处理韩信、彭越等昔日功臣时,吕后更是展现了其雷霆万钧的手段,不仅将二人斩草除根,更借此树立了自己的威严。而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吕后并非孤军奋战,她的背后,是整个吕氏家族的鼎力支持。从吕后那里,刘邦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钱粮、兵马与辎重,尤其是吕后的兄长吕泽,更是为刘家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其门下弟子在汉初首次封侯之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人皆晓,刘邦之心,偏宠戚姬,意欲废黜太子刘盈,另立所爱。然而,吕后运筹帷幄,即便是九五之尊的刘邦,亦在其谋算之下,败下阵来,铩羽而归。

首先,吕后巧妙布局,赢得张良等朝中肱骨之臣的鼎力支持。继而,她又施展手段,请来了那连刘邦求贤令亦无法招致的商山四皓。四位高人,仙风道骨,须发皆白,面对刘邦,坦然陈言:“陛下轻慢士人,动辄辱骂,吾等岂能受辱?故避而远之。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之人皆愿为太子效死,吾等亦因此而来。”言罢,四位高人向刘邦敬酒一杯,飘然而去,刘邦废太子之念,至此彻底破灭。他望着戚夫人,不无哀伤地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撼动矣……吕后,真乃主也!”

几番较量之后,刘邦不得不承认,他已然无法撼动吕后。无论是张良、周昌、叔孙通等朝中重臣,还是商山四皓所代表的民间舆论,皆坚定地站在太子刘盈一方。于是,刘邦只得以理智克制情感,为了大汉王朝的延续,忍痛舍弃戚夫人与刘如意。历史亦证明,刘邦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理智冷静的吕雉,相较于天真烂漫的戚夫人,更能确保大汉国运的稳固。

在吕后掌权的十几年间,她几乎完全遵照刘邦生前的安排来用人。同时,她轻徭薄赋,促进经济恢复,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位曾被后世诟病的“毒夫人”,实则政绩斐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女强人。她开创“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的国策,以种地打粮为免除徭役的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她减轻田租,将汉朝的田租减为“十五税一”;她推行“戍卒岁更”制度,使大批士兵得以每年返家生产。这些政策,皆为汉朝的经济民生保驾护航。

因此,吕后专权的十五年,虽然对刘氏宗亲产生了消极影响,但那段时光,却是《史记》中“政不出户,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繁荣时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被后世文人骂作“毒妇”的吕后,还废除了自秦代开始实施的恶政“挟书律”。换句话说,“私藏禁书治罪”的历史,在汉朝得以终结,散失的华夏典籍得以重见天日。仅凭这一点,吕后便堪称功德无量。

故而,我们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吕后,还原历史的真相,让这位女强人的光辉与功绩,得以被世人所铭记。

0 阅读:65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探索历史真相,汲取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