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分封诸侯王的恶果!九位功臣接连叛乱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2024-02-20 16:06:59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分封诸王侯,却造成了汉初功臣屡屡起兵叛乱的现象,这在各朝各代都是难以预见的。

一、燕王臧荼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十月,燕王臧荼起兵反抗,攻占了代地。刘邦闻讯,亲自率军讨伐,终于生擒臧荼。《史记》中还提到,臧荼原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名勇将,后追随陈胜起义。陈胜派部将武臣攻取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再派臧荼攻占燕地。臧荼不负所望,顺利拿下燕地,自立为燕王。他曾率军救赵,参与巨鹿之战,并在战后随项羽入关。项羽为了牵制韩广,封臧荼为燕王,而将韩广改封为辽东王。然而,韩广对此极为不满,臧荼便趁机灭了韩广,正式成为燕王。

当韩信平定齐国后,他明智地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派使者招安臧荼。臧荼审时度势,选择直接投降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臧荼并未参与任何战斗。然而,就在刘邦击败项羽、坐拥天下之后,臧荼却选择起兵反叛。这一次,刘邦不得不亲自出马,率军平定叛乱。经过一番激战,他成功俘虏了臧荼。

臧荼之所以反叛刘邦,或许源于他与项羽之间的特殊利益纽带。作为曾经的将领,臧荼因跟随项羽参与巨鹿之战并一同入关,才得以被封为燕王。他与项羽的关系可谓非同一般,项羽利用臧荼成功打击了原燕王韩广,将燕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臧荼功不可没。

在楚汉战争期间,臧荼选择投靠刘邦,不过是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然而,他与刘邦之间并无深厚的信任基础。臧荼心怀鬼胎,担心刘邦会加害于他。加之燕国地处偏远的北方,山高皇帝远,臧荼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与刘邦抗衡。

基于这些考量,臧荼才会起兵反叛刘邦。

二、利几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秋风瑟瑟,利几反叛的烽火熊熊燃烧。高祖刘邦亲率雄师,决心平定这场叛乱。利几,曾是项羽的得力部将,楚汉战争时期,他担任陈县县令。然而,在历史的巨轮下,他选择了投靠刘邦,被封为颖川郡某县的侯爵。

刘邦击败臧荼后,名册之上,召集所有侯爵议事。利几也应召前往,或许是心中有愧,他担忧自己的秘密被揭露,从而遭受刘邦的制裁。在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驱使下,他选择了起兵反叛。然而,刘邦何许人也?他亲自率军出征,利几的反抗在强大的汉军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最终,利几败走,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

刘邦的策略,实则深藏不露。他屡屡召集侯爵议事,无疑给那些心中有鬼的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恐惧秘密的揭露,恐惧刘邦的制裁,于是在恐惧的驱使下,他们铤而走险,起兵反叛。而刘邦则趁机一一平定,巩固自己的江山。

三、淮阴侯韩信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公元前201年的寒冬,有人密报楚王韩信有谋反之嫌。这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刘邦询问左右大臣的意见,群臣纷纷请缨,欲除之而后快。而淮阴侯韩信,这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此时却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显然,韩信是冤枉的。这不过是有人嫉妒他的才华,或是洞悉了刘邦心中的猜忌,故意为之。刘邦内心深处,实则乐于见到这样的诬告,因为这为他提供了一个铲除韩信的绝佳机会。韩信曾利用垓下之战的关键时机威胁刘邦封王,这无疑触动了刘邦的逆鳞。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巡视云梦泽,在陈县与诸侯会面。就在韩信前来朝见之际,他被刘邦悄然逮捕,从此失去了自由,被贬为淮阴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当刘邦亲自率军平定陈豨叛乱时,韩信却称病未前往助战。背地里,他与家臣密谋,假传诏书赦免囚犯和奴隶,欲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一切部署完毕,他们静待陈豨的消息。

然而,韩信的一位家臣向吕后告发了他的阴谋。吕后与萧何商量对策,最终将韩信诱骗入宫中,吕后直接下令诛杀了韩信及其三族。

韩信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从第一次被人诬告谋反被贬,到第二次真正的谋反,史料记载确凿。这也难怪韩信会走上这条不归路,毕竟他的心中怀揣着封王拜相的宏伟抱负,而现实却给予他无尽的苦涩与失望。在权力的漩涡中,他最终选择了反抗,留下了千古的遗憾与叹息。

四、代相陈豨

陈豨,出身不详,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崭露头角。他率五百义士投身于刘邦麾下,为推翻秦朝的统治浴血奋战。秦朝覆灭后,他被封为侯爵,荣耀与权力并存。在楚汉战争的烽火中,他担任游击将军,英勇善战,随韩信、张耳平定代国,战功卓著。

臧荼叛乱时,他义无反顾地跟随刘邦出征,展现出忠诚与勇敢。而后,他被封为阳夏侯,权倾一方。刘邦委以重任,命他为代国相国,统领赵、代两国边防军。一时间,陈豨权倾一方,地位显赫。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陈豨的内心开始膨胀。他广招门客,野心勃勃,梦想着能如刘邦般问鼎天下。周昌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将此事上奏刘邦。此时的陈豨,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率五百义士投奔刘邦的热血青年,权力腐蚀了他的初心。

更为复杂的是,陈豨与韩王信、淮阴侯韩信等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淮阴侯韩信曾对陈豨寄予厚望,怂恿他起兵反叛。而韩王信为了对抗刘邦,也试图联合陈豨。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陈豨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棋子。

五、韩王信

在历史的波澜中,有两位韩信,为了区分,一位被尊称为淮阴侯,另一位则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韩王信。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族的后裔,身材高大,威武雄壮,足有1.96米。当刘邦攻取韩国故地后,他任命韩王信为将军,引领他步入历史的舞台。

在刘邦平定三秦之后,韩王信被封为韩国太尉,手握重兵。他英勇无畏,带领军队攻取了韩国故地,打败了项羽分封的韩王郑昌,夺取了十几座城池。他的辉煌战绩使他赢得了刘邦的信任,被封为韩王。

然而,在楚汉战争的硝烟中,韩王信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一次,楚军攻破了荥阳,他无奈之下投靠了楚军。但心中的忠诚驱使他再次转投刘邦。天下大一统后,刘邦将他迁至晋阳,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在面对匈奴的战斗中,韩王信的军队屡次被击败。困境之中,他选择派使者向匈奴求和。然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刘邦的怀疑。刘邦怀疑他有二心,派人责备他。此时的韩王信,身处两难境地,既担心被诛杀,又无法抵抗匈奴的强大攻势。于是,他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最终在马邑投降了匈奴,转而攻击太原。

他的反叛,也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史记 韩信列传》中记载:“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 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他败多胜少,无法摆脱困境。他的求和行为虽然被刘邦所不容,但在那种情况下,也确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刘邦能够理解他的苦衷,也许历史会有所不同。然而,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韩王信的反叛终究成为了一种遗憾。

六、梁王彭越

彭越,这位英勇的诸侯王,与刘邦手下的其他诸侯王截然不同。他并未完全倚赖刘邦,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彭越对刘邦的帮助,丝毫不亚于淮阴侯韩信与英布。他起初是强盗出身,但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反抗暴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势力逐渐壮大。项羽分封天下时,彭越未能得到封赏,但他并未气馁。齐国田荣的邀请使他与彭越结为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项羽。

刘邦起兵反楚后,彭越与他建立了紧密的盟友关系。在垓下之战前,刘邦封彭越为梁王,这是对彭越实力的认可与嘉奖。然而,在陈豨叛乱时,彭越以病为由,仅派遣将领支援刘邦,自己并未亲自出征。尽管如此,刘邦仍对彭越心存不满,派人责备他。此时的彭越,内心充满惶恐,准备亲自向刘邦请罪。

然而,彭越手下有个叫扈辄的将领,心怀叵测,劝说彭越起兵反叛。彭越明辨是非,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同时也没有追究扈辄的责任。然而,命运却给彭越带来了悲剧。他的太仆向刘邦上告彭越谋反,刘邦立即派使臣逮捕了彭越。经过有关部门的审理,虽然认定彭越有罪,但刘邦出于怜悯之心,并未处死他,只是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

在去往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了吕后。他满心期待地以为吕后会为他求情,吕后却私下将彭越带回京城,并指使人诬告他谋反。经过再次审理,刘邦终于同意处死彭越。相比于其他反叛的诸侯王,梁王彭越的遭遇显得尤为冤枉。他始终是个无辜者,从未有过谋反的举动。

七、淮南王英布

英布,出身于囚徒,聚集了数千志同道合的英豪,揭竿而起反秦。后来,他成为吴芮的乘龙快婿。在波澜壮阔的反秦战争中,英布毅然投靠项梁,成为反秦势力的一股劲旅。巨鹿之战时,他勇往直前,担任项羽的前锋,为推翻暴秦立下赫赫战功。项羽分封天下时,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声威显赫。

然而,楚汉战争的烟云让英布陷入困境。因未亲自随项羽出征,他遭到猜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历史的转折点上,刘邦敏锐地察觉到英布的困境,巧妙地劝说了他。英布审时度势,投靠刘邦,成为楚汉战争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英布的反叛,看似无端而起,实则酝酿已久。一次无端的怀疑,他怀疑自己的爱妾与医师贲赫有染,怒火中烧,欲杀贲赫。贲赫闻讯逃走,并向刘邦告发英布谋反。英布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铲除的诸侯王,于是毅然起兵反叛。

英布的叛乱,背后隐藏着两大原因。一是其他诸侯王相继被杀,让英布深感自己命运多舛,不得不暗中备战,这是人之常情。二是那场莫须有的妾事风波,使得英布陷入绝境,不得不揭竿而起。在这历史的洪流中,英布的人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充满着悲壮与传奇。

八、赵相贯高

在赵国,贯高担任相国一职,辅佐赵王张敖,这位赵王正是刘邦的女婿。然而,君臣之间的和谐被刘邦的一次傲慢之行所打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途经赵国,张敖谦卑地侍奉,却换来了刘邦的轻蔑与责骂。这使得贯高无法坐视不管,决心为赵王出这口气,策划了一场针对刘邦的刺杀行动。然而,行动并未成功,刘邦对贯高的义举表示钦佩,赦免了他们。得知赵王张敖也被赦免,贯高却选择了自杀,而赵王张敖虽然未参与此事,却被剥夺了王位,降封为宣平侯。

九、燕王卢绾

卢绾这个人很特殊,他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关系很好,尽管卢绾没有太大的功劳,但是刘邦仍然封卢绾为燕王,以取代反叛的燕王臧荼。

卢绾的叛乱,源于三重因素的交织:首先,他被手下人所蒙蔽。陈豨叛变之际,卢绾亦曾遣使向匈奴请求勿援陈豨,孰料使者张胜竟被臧荼之子臧衍说服,转而劝卢绾暗通匈奴与陈豨。当卢绾欲诛张胜时,张胜的反说服能力再次展现,使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步步错失,最终滑向谋反的深渊。

其次,卢绾的叛乱与陈豨的谋反事件紧密相连。听从张胜之计,卢绾私下与陈豨勾结,不料此事被陈豨部将揭发,触碰了谋反的禁忌。

再者,双方的沟通不畅也加剧了矛盾。刘邦本无意对卢绾下杀手,只盼能召其相见以解疑云,然卢绾却因惧怕而未敢应召。当刘邦开始派人调查时,卢绾内心的惶恐与日俱增。加之韩信、彭越等相继遭戮,卢绾深感唇亡齿寒之危,遂起兵反叛。

观诸叛乱者,虽形形色色,但关键所在,莫过于实力。有实力者,方有谋反之本钱。而诸如蒙蔽、勾结、沟通不畅等,无非是诱发因素。真正无辜者,寥寥无几。彭越虽曾被手下人劝诱,但他未予处置,最终亦因此获罪。

综上所述,这些人的反叛刘邦,既有各自的缘由,亦有共通之处:实力与诱因的交织,构成了叛乱的双重推手。

燕王臧荼、利几、淮阴侯韩信(第二次反叛)、代相陈豨、韩王信、淮南王英布、赵相贯高、燕王卢绾都是先主动反叛的,只有梁王彭越是个例外。

在当时的环境下,刘邦为维护政权稳定,打击的肯定是这些容易反叛的异姓诸侯王,只要忠于刘邦,没有违法事实,刘邦也没有故意害过诸侯王。比如长沙王吴芮就能够善终,吴芮是秦朝县令出身,还是越王勾践的后代,被项羽分封为衡山王,刘邦依然让吴芮善终。

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外,刘邦分封的143位列侯只有利几和陈豨反叛被杀,其余也全部善终。

0 阅读:41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探索历史真相,汲取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