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国有长君且并未调动藩王勤王,故土木之变时中央仍可控制地方

史海撷英 2024-09-15 12:38:04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中,主力大军几乎丧失殆尽,接着,瓦剌军队一路撵下来,包围了北京城。照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引起全国各地的动荡。尤其是明朝建立了藩王制度以后,各大藩王都有一定的权力,手中都有一定的军队。而且,明朝在其他时候还多次发生藩王闹事,甚至于造反的现象。可是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事件爆发以后,全国各地却风平浪静,并没有站出来闹事及拥兵作乱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土木堡事变之后,明军失去了主力部队,而瓦剌已经打到北京城,把北京城团团包围的情况下,并没有动乱发生。这是因为做到当时领导者的于谦,对时局的有效把控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于谦究竟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做法呢?

于谦使用长君建立强大的领导核心

于谦当时极力促成了一件事,就是拥立长君,让朱祁钰上位当皇帝。因为有了朱祁钰这样一位长君皇帝,也使得朝廷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以朱祁钰为首的核心。

朱祁钰是明朝皇室的人,并且是朱祁镇的亲弟弟,他来主政朝廷,全国各地都没有话说。

反过来,假设于谦不立朱祁钰为皇帝,而是把朱见深捧起来当皇帝。表面看来,朱见深是最应该当皇帝的,因为他是太子,而且是朱祁镇的亲儿子。但事实上,这样一来,于谦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一种嫌疑。就像三国初年,大家都在抢天子一样。因为天子很弱,又年幼,所以诸侯们才能够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如果天子年长,而且不弱,那么,大臣们就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了。

于谦

由此可见,当于谦把朱祁钰捧起来以后,各地的藩王们就算想造反,他们也找不到理由,不可能做出“清君侧”之类的举动了。

于谦以卫国保家为宣传口号

在瓦剌攻入北京的时候,于谦所做的宣传也是非常恰当的,那就是卫国保家。

“卫国保家”的意思,就是只有卫国,才能够保家。在中原人看来,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异族。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就是来抢夺中原人的家园。更何况,元朝曾经南下统治过中国,后来被中原汉人打到了北方。现在他们返回来,肯定就是来复仇的。所以,当时的明朝人心中都是有畏惧的,害怕蒙古人重新回来后,会找自己报仇。

尤其是藩王们,他们更担心这一点。毕竟一旦蒙古人把北京攻下来,他们首先要屠杀的,就是皇族。这样一来,皇族就处在生死攸关的局面。

于谦‍

可以说,于谦的这个宣传,踩中了皇室的痛点。于谦让他们知道,北京保卫战有多重要,一旦失败,覆巢之下,绝对不会有完好的人。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添乱。

所以,尽管藩王们手中有兵权,他们也不好说三道四,更没有造反的理由了。

于谦并没有下令让各地的藩王们进京勤王

于谦当时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就是要把蒙古人打回去。

于谦做出这样的判断,是有底气的。毕竟北京城守卫的军队数量并不少。另一方面,瓦剌军队南下的时候,并没有准备粮草辎重。他们的进攻并不能够长久。还有一点,当时的瓦剌的大汗脱脱不花与也先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使得脱脱不花巴不得明朝把也先打死。他甚至可能在背后对也先递刀。

明朝疆域图

总之,瓦剌国内并不稳定。他们是不可能打持久战的。

于谦基于这样的判断,认为北京保卫战一定能胜利。

因为有信心,有策略,有明确的估判,所以他并没有冒冒失失就命令各地的藩王们进京勤王。

事实上,如果命令藩王们进京勤王,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有可能,这些藩王们就会拥兵作乱。那样一来,明军不但打不败瓦剌军,而且还会迅速陷入动乱之中。这就相当于晋朝初年“八王之乱”的情况。八王之乱之所以爆发,就是藩王进京勤王,结果藩王们在干预朝廷的同时,招致其它藩王的不满。如此循环往复,冤冤相报,最后才打成了一锅粥。最终给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机会,晋朝就那样玩完了。

总之,虽然瓦剌已经打到了北京城,北京城危在旦夕,但是由于于谦的一系列做法,都是非常恰当的,因此瓦剌并没有得逞,天下也没有大乱。可以说,是于谦用自己高超的智慧,瓦解了这一场危机。

0 阅读:7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