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小小历史 2023-04-20 17:25:46

“我想离主席近一些”

病床上插满器械的贺子珍努力让自己表现得轻松些,但说的每个字都十分吃力。为了不然女儿担心,贺子珍还让护士给他们拿点好吃的。

看着精神还不错的贺子珍,大家都以为贺子珍病情有好转了,可谁能料到这只是回光返照。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翌日,医院给李敏发来了噩耗---贺子珍体温两次升高后,再次陷入昏迷。抢救已经救不回来这位执意要走的老人了。

1984年4月19日下午,贺子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如愿与毛主席汇合,享年75岁。她的女儿李敏脑海里只有外婆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想离主席近一些

这是贺子珍的遗愿,每个人都猜到了。但奇怪的是,中共上海市委和中办都不敢擅自决定贺子珍骨灰的去向。最后,这个问题留给了邓小平同志。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邓小平收到消息后立马做了两个决定,其中一个就是把贺子珍的骨灰安放在北京。

那么,看似简单的决定,为什么要留给邓小平决定?本是上海的贺子珍与毛主席有怎样的故事?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第一次来北京

1978年,已经69岁的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北京。理论上,作为杰出的革命女战士,北京不应该成为她想去却不能去的地方。

但不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贺子珍一直不能如愿去北京。如今去北京终于不用顾虑了,但贺子珍想见的人已经听不到她想说的话了。

这次来北京,贺子珍最大的愿望是瞻仰曾经与她相守十年的毛主席的遗容。毛主席是她这一辈子的精神支柱。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在哥哥与女儿李敏的搀扶下,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紧接着李敏把准备好的花圈敬献在毛主席的坐像前。

当贺子珍看到那个日思夜想的人安安静静地躺在透明水晶棺时,思念化成泪水拼命往眼外涌。

而花圈绸缎上写的,是“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见毛主席最后一面时,贺子珍称自己是毛主席的战友,但在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里,人人都称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妻子。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和主席的革命岁月

1909年,贺子珍出生于是江西省永新乡。最开始,贺子珍不叫贺子珍,而是贺桂圆,后面改名叫贺子珍,而桂圆,就成了她的小名。

因为父亲是乡绅,家境也相对富裕,到了读书的年纪,贺父还送贺子珍到永新女子学校读书。

就这样,在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贺子珍慢慢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知识分子。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1925年,贺子珍终于加入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这之后,贺子珍的革命岁月正式开始。

后面一年时间,贺子珍又因为表现优秀,被组织同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时,国内局势开始动荡。作为中国共产党员,贺子珍还参与了永新农民武装起义,但起义之后,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出现在国民党的“黑名单”里。

为了逃脱国民党的追捕,贺敏带着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所在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这样兄妹俩才捡回一条命。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刚到井冈山不久,贺子珍就被推荐做毛主席的工作秘书。后来为了改掉毛主席工作起劲儿就不进食的坏习惯,贺子珍还兼顾上了毛主席的生活秘书。

在井冈山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贺子珍和毛主席相互照顾互生情愫。1928年,两人在大家的祝福下喜结连理,成为一对儿羡煞旁人的小夫妻。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贺子珍生性温柔体贴,毛主席也十分体贴贺子珍,他知道照顾自己本身就是费脑费精力费时间的事,所以毛主席总不让其他人有其他事要贺子珍帮忙。

在别人看来,就是贺子珍有点矫情了,只愿意照顾主席,不愿意照顾大家。只是碍于主席的面子,大家都没有明着说。

这样的偏见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1935年,流言蜚语才因为贺子珍一个决定戛然而止。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1935年,贺子珍跟随红军总卫生部修养连到贵州支援。谁料,卫生部刚开始支援,天上就出现几架飞机盘旋着,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炸弹就已经一颗一颗往地上砸。

大家纷纷就地避嫌,贺子珍也跟几个后勤找好了躲避的土坎。就在大家相互查看伤势的时候,贺子珍就像疯了一般往外跑。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原来,刚找到躲避地的贺子珍看到担架上的伤员没人顾及,如果她不去救这个伤员,那么这个鲜活的生命就会在自己面前牺牲。

贺子珍没有别的想法,就想救下这个伤员。但刚搀扶起伤员,意外就出现了。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一枚炸弹轰然落地,贺子珍来不及反应,下意识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伤员,自己却承受了炸弹的伤害。

看到浑身是血的贺子珍,警卫员吴志清背起贺子珍就往营地里赶。尽管马上找来了李芝医生,但看到血肉模糊的贺子珍,李芝能做的,只能先给她打止血针。

等到真正开始检查伤势,李医生的眼睛却慢慢堆满了泪水。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眼前的贺子珍哪里还是原来的模样,全身上下都被弹片布满了,如果不马上进行手术,贺子珍很有可能因为伤口感染导致其他并发症。

但问题就是,当时的伤员数量十分庞大,后勤补给一直是个问题,根本没有麻醉药留给贺子珍手术。如果要手术,那就只能做高风险的无麻手术。

但战友们都不愿意这个女英雄就这样离去,于是李芝狠下心来,直接用夹子把身体的表面的弹片一片片取下来。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很多弹片已经陷入肉里,又没有麻醉辅助,尽管李芝动作很轻,但贺子珍还是痛得直发抖,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贺子珍的眼泪就没有停过,但她只是哭,没有闹,十分配合。

尽管如此,最后手术还是迫不得已终止了。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因为少数几片弹片嵌入身体太深了,没有麻药根本取不出来,而且贺子珍已经昏迷过去了,甚至出现了病危的特征。没办法,最后只能任由这些弹片留在贺子珍身体里。

让众人更心疼的,醒来之后的贺子珍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被她护住的伤员,得知伤员已无大碍之后,贺子珍又嘱咐大家千万不能把她受伤的事告诉主席,主席在前线公务繁忙,不要让他因为这些琐碎的事分心。

而且还嘱咐大家把她放到她的家乡去,不要以为自己的伤耽误了行程....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听到贺子珍这些要求,吴志清顿时犯难了。主席派他来就是保护贺子珍的,现在贺子珍不仅受了重伤,还有这样的要求,到底怎么跟主席交代呢?

毛主席当然不同意贺子珍的做法,最后犟不过主席,吴志清亲自找来一副担架把贺子珍一路抬着走。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贺子珍这一辈子

贺子珍这一辈子为毛主席生5个孩子。只是因为长征路途艰辛,贺子珍不得不在革命与孩子之间做选择,而贺子珍最后选择了革命。

在长征的路途中,贺子珍就因为孩子,差点掉了性命。

那个时候正是国民党咬得最紧的时候,贺子珍足月要生了。当时没有任何接生设备,他们只能就近找了一个破茅房,勉强把孩子生下来。

但真正的困难不是生孩子,而是生完孩子之后。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孩子出生后,贺子珍坚持要陪着大部队长征,这样一来孩子就被迫送往她的家乡。最后贺子珍只看了孩子一眼,就被将士们抬走了。

对于贺子珍来说,这是痛苦的。她这辈子生下来的5个孩子,全都被迫留在老乡家中,长征结束后,也只找回来李敏一个孩子。

本以为长征结束,贺子珍就能跟毛主席过上平稳的生活,不求长远的,至少一段时间。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但长征之后,毛主席变得更忙了,看着毛主席每天恨不得把吃饭的时间用来办公,而且贺子珍一点忙帮不上,这种无力感让贺子珍十分自卑。

再三思考,贺子珍决定暂时离开毛主席,去苏联学点知识回来帮助毛主席。

本以为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站在毛主席身边,谁知道这么一走,却断了两人的缘分。

刚到苏联不久,贺子珍就发现自己浑身不舒服,本以为是水土不服,但没想到这居然怀孕了。

如果此时的她还在国内,那么她肯定兴奋无比,这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她现在只身一人在国外人生地不熟,还没有充足的钱养胎。对于毛主席的一切,贺子珍都视为珍宝。所以尽管需要一边打工一边养胎,贺子珍都觉得无所谓。

但不幸的是,贺子珍能解决这个问题,却解决不了另外一个问题。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苏联内战爆发,身处“第一战场”的苏联根本逃不了,仅仅是保命就耗光了她所有精力。

所以尽管千辛万苦把孩子生下来了,而且还是个男孩,但出生不久后就感染肺炎夭折了。

在苏联无亲无故的贺子珍只能忍痛把孩子安葬了。此时的她已经筋疲力尽,能支撑她活着的,是毛主席。

但很快,她就听到一个毁灭性的消息。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在一次广播中,贺子珍偶然看到毛主席与夫人江青一起迎接外宾的消息,两人站在一起郎才女貌的样子羡煞旁人,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关系,但所有人都在恭喜毛主席与江青喜结连理.....

没过多久,贺子珍还收到毛主席的来信,虽然字字都是毛主席对贺子珍的问候,但里面的“同志”称呼让贺子珍呼吸都难受。原来啊,毛主席与贺子珍缘分只能这里了。

没了孩子,没了丈夫,贺子珍这辈子的苦还没吃尽。当她好不容易打起精神把课程上完准备回国时,却又遭到苏联的恶意扣押,直到1947年,贺子珍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踏在祖国的土地上,贺子珍热泪盈眶。她知道此时的毛主席在北平忙着,而她要呆在上海,这一呆就呆到了1979年。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曾提议将贺子珍接到北京过好日子,同时也跟毛岸英商量,让他把贺子珍妈妈带到北京。

只是遇到了许多阻拦与波折,导致贺子珍一直没办法去北京与主席会合。直到1979年,贺子珍才真正去到北京。但那个她日思夜想的男人,已经与她天各一方了。

84年贺子珍回光返照,说“想离主席近一些”,邓小平连下两道命令

见到毛主席遗像后,贺子珍痛哭了好久,精神也出现了异象。直到后来病倒在医院了,贺子珍还是嘴里时常念叨着“润之、润之”。

直到离世前,她唯一的愿望都与毛主席有关。

邓小平另外一个决定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的心跳越来越微弱,直到下午,心电图已经不再显示心跳频率,贺子珍痛苦的一生结束了。

得知这个消息,邓小平同志即刻做了两个决定,一个是把贺子珍的骨灰放到一室,另外一个,是所有中央的领导人都要献花圈。

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盒的地方。献花圈,是对这个饱经风霜的革命战士最大的尊重。

最后,中央帮贺子珍完成了她的遗愿。这就是战乱年代的革命女战士,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贺子珍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新中国的革命事业,任劳任怨,不争不抢。

0 阅读:2
小小历史

小小历史

历史领域爱好者,主修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