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939年才是八年抗战中最艰险的一年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8-02 22:32:35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历史上最为凶恶和危险的敌人

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战争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而在遥远的东方,古老的中国却早已和日本进入了交战状态,和历史上曾经面临过的任何一次外敌入侵相比,这次中国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才是前所未有的。

从1911年开始,中国就已经陷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国内大动乱,这场大动乱,不仅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社会和文化革命。而到了1939年的时候,不仅中华民国赖以生存的经济版图已经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重庆政府深陷绝境之余,还要面临内部分裂的致命威胁。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进攻范围还只局限在东三省、内蒙的一部分和上海;但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中日之间未曾宣战的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国的全面生死较量就此开始。

从这一刻开始,侵华日军不但把作战范围扩大到了长城以内中国的心脏地区,还把他们的作战目标从夺取东三省这一有限目标猛地扩大为了一个巨大的冒险。日本人计划推翻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和西北部的共产党政权,从而实现鲸吞中国的野望。

到了1939年的春天,日本人已经成功地占领了华东的主要人口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水陆要冲武汉三镇已经于1938年10月底陷落;从海路进攻的另外一支日军也于同年10月21日占领了广州,至此,中国大陆所有的对外港口都已经沦于敌手。

而在遥远的西部,日本人的魔爪早在两年前就探入了山西省,他们的兵锋也同样直抵内蒙古西部。

看似辉煌的胜利背后,估计任何清醒的日本人自己都高兴不起来——尽管在地图上他们夺取了如此广袤的中国领土,但“日占区”也只能算是一个松散的网络——因为就在他们的战线后方,仍然有大片不在他们控制之下的孤立的领土。

从实际占领面积来看,日军的实际控制区不过占了中国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中国国民党政府早在1937年12月就已经从南京撤退到了汉口,1938年秋天又一次成功地躲开了日军,成功组织并进行了第二次大撤退。

第二次国民党政府跑得更远,直接跑到了位于长江上游的山城重庆。这个中国战时的临时首都位于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里,自古以来就是交通不便,易守难攻。

而四川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人口大省,多达5000万的人口即使放在欧洲,都是有资格进入列强争霸赛的前几名的。

如果日军真的打算深入西南去进攻蒋介石政权,他们首先就要穿越中国腹地大片大片的,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国土。除非日军胆敢不顾后勤做孤注一掷,否则没有哪个疯子会执行这样的孤军进攻战术。

但是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前景才是真正的黯淡无光,无比险恶。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立无援地在和日军在做殊死搏杀。而日本无论是工业技术实力还是武器装备,都和西方现代化国家相差无几,而雪上加霜的是,开战之初国民党政府拥有的少量现代化铁路线、工厂和港口此刻全都丢给了这个敌人。

进行防空演习的绥远军队

没错,1939年的中国似乎还可以凭借足够的空间来换取时间,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整个国家沦亡于入侵的蒙古和后金之手,但是如果从全面条件来比对的话,侵华日军对中国的威胁却要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无数次入侵之和。

先说距离最近的满族人,他们在全面侵占中国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半汉化了,而当满清的末代皇帝不痛不痒地主动退位时,满族人实际上已经被汉族同化了。

至于在13世纪占领了中国大地的蒙古人,可能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被同化的征服者,但是蒙古人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人数太少,哪怕他们从西域和被征服的其他地方选拔了大批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来填补他们的军队和行政体系,他们的统治也只维持了短短的87年,就在铺天盖地的“杀尽胡儿方罢手”的战吼声中被干净利落地赶出了中国。

纵观历史上那么多入主中原的外来征服者,要么被彻底同化,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要么就很快被重新强大的汉族政权追亡逐北,亡命大漠。

从来没有任何外族,能够做到在既不被同化,也不会被很快赶走的前提下征服中国。但是中华民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遭遇的日本入侵者,却已经具备了克服上述两个弱点的充足条件。

首先从民族的凝聚力和独立性来讲,日本人完全可以和历史上的蒙古人媲美;而和当时中国的绝对人数对比方面,日本的人数也不像蒙古人和满族人那样处于完全不利的地步。

而人数方面的区别,甚至有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在1939年时,中国和日本(不含朝鲜)的人口比例,只占到了4:1或者5:1的优势——但中国在人数上占有的优势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日本所享有的技术优势抵消了——完全抵消做不到,但是却能够让日本人不至于在短期内被拖垮。

对于已经深陷中国战场泥潭的日本人而言,唯一的胜利机会就是能够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成功占领一些关键性的据点城市,完全切断中国获取外援的陆上通道——也就是滇缅公路。

如果当年的中国政府真的陷入了日军的全面包围,可以肯定的是,就凭蒋介石政权那低劣的组织能力,高超的腐败本领,整个正面战场还真有可能完全被日本牵着鼻子走。

而且日本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了,就在30年前,它们在朝鲜就已经如法炮制了一番,成功的让这个拥有“三千里江山”的贫弱小国,成为了日本人的劳工和苦力;尽管中国的体量和朝鲜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日本人仍旧试图重演朝鲜旧事。

没有盟友的国家

当中华民国举目四顾之际,就会惊恐的发现,已经岌岌可危的它在世界上竟然没有一个盟国可以提供援助。因为当日本入侵的时候,处于两个世界的夹缝中的中国却正好处于历史上最孤立、最衰弱的时期。

行进在南京附近的中国军队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里一直傲然屹立在东亚大地之上,煌煌天朝,自成世界。周围的邻邦若不是称臣纳贡的小国,那一定就是已经被天兵杀得人头滚滚的蛮夷——在19世纪前,再有野心的邻居,也不敢尝试主动挑衅它的威严。

但是来自英国的坚船利炮结束了这一切,此后的一个世纪里,中国被从长期的封闭状态中拖了出来,而且还被迫进入了正在全球攻城略地的西方列强们的国际角斗场。

被轰开大门的“我大清”猛然发现,中国竟然早就不是运转自如的“天朝上国,世界中心”了——正好相反的是,19世纪晚期的中国,居然还是一群民族国家中较弱的那个。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旧中国既没有赶上地理大发现,也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真正被时代抛弃的国家。

当满清和民国那些对于丛林法则毫不熟悉的统治者们领导着中国,被迫加入这场乱哄哄而又完全陌生的生存竞争后,也只能作为弱者去体会那些无比痛苦的经历了。

19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如何来瓜分中国,而依靠当时清政府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这一过程的。但是西方列强之间的均势的确拯救了当时的中国,使它在政治概念上免于被消灭。

俄国、德国和法国在1895年就一起合作阻止了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侵占辽东半岛;英国则在1898年制止了俄国对中国的进一步蚕食;而日俄战争结束后,除了俄国和日本的铁路沿线地区以外,中国已经收回了东北地区的管理权。

“成功”渡过被瓜分危机的中国,付出的代价就是听凭当时列强中的“保护者”和“侵犯者”们随心所欲的在自己的广大国土上啃掉一块又一块。

中国在列强的势力均衡形成的相互制约和“保护”下走到了民国,但1914年爆发的欧洲战争摧毁了一切——当美国和欧洲国家全都专注于一战时,一直觊觎中国的日本,就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不断侵略中国的好机会。

尽管一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希望通过《华盛顿条约》和国联来钳制日本,但当日本真的在1931年进犯中国后,却证明西方国家的一切条文都是废纸一张。

而7年之后,日本有更多的理由放开手大干一场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英国、法国和苏联的目光已经转向西方而无暇他顾;而当时的美国国内被孤立主义左右,大部分美国人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悔不已,认定自己是受到了英国人的欺骗。

日本人当然欢迎美国民众的这种认知,因为美国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陷入欧洲纠纷的世界强国,而且美国还对中国抱有友好态度。但是只要美国坚持孤立主义,美国政府就不可能采取援华反日的有效行动,相反,美国商人还能大量供应日本急需的废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就得看中国能否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自救了,而且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自救,还完全指望不上外国盟友。

如果仅凭中国自己的力量和日本一决高下,谁才能够成为那个坚持到最后的呢?

答案就在于中国的统一战线到底能否坚持到最后——满清之所以顺利入关,最后入主中原,不就是因为先有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后有以吴三桂、洪承畴为代表的一堆汉奸带路党相助吗。

而1918年前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犯如火如荼,归根结底,不还是因为一些个反动军阀愿意出卖中国的民族利益来换取日本的财政援助嘛。(注1)

中国历史早就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可怕的外敌当前,内部的不团结就是对中国的致命打击。而在1939年时,这种可能危害中国的问题不外乎以两种可能的方式的出现:

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真的不会破裂吗?

国民党政权能够把自己的内部的叛变卖国行为约束在一定程度,让自己还可以在表面上维持一个合法的全国政府的称号吗?

分裂的危局

可能在多数人看来,国共抗日统一战线的分裂,才会对中国的抗战局面造成致命的影响,因为过去这两个政权既要互相攻击,又要对日本作战。最终的联合,主要还是在日本军事压力下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

但在1939年的春季,对中国来说,国共合作的分裂带来危害,其实远不如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叛国投敌那么严重。

汪精卫的背叛,部分原因是出于他和蒋介石派系的长期对抗,部分原因是双方在对日抗战政策问题上意见严重不和。

汪精卫并不是孤身一人,他其实是国民党内另一个主要派系的领袖人物,全面抗战爆发后,还被选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无论党政权势,仅在蒋介石一人之下。

此人对中国的军事军事和政治前景感到绝望,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都认为,尽快按照日本人提出的条件向日本投降,总比把一场在他们看来结局早已注定的失败战争拖延下去更好。这样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还能少一些: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1938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发布了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的“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同谋求实现睦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汪精卫抓住这个机会,从重庆取道越南,逃往中国的日占区,并在那里组建伪政府,同日本当局展开合作。

在这次公开叛国的行动里,汪精卫并没有带走他的大批支持者。但是对于日本人而言,仅他一人,就抵得上千千万万普通政府人员。因为当时汪精卫在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力,也就略逊于蒋介石,如果从参加革命和成名时间来讲,他还要远远超过蒋介石。

如果非要做个类比的话,就好比1944年底盟军逼近莱茵河以后,纳粹德国的戈林或者希姆莱突然宣布叛变,还大张旗鼓带着德国的核心州宣布自治并和盟国媾和类似吧。

如此重量级的国民党党政要人,足以充当一个自称是中国合法政府的伪傀儡政权的头子了,在政治和宣传以及社会影响方面,汪伪政府其实是完全可以和重庆政府来掰手腕了。

也正因为如此,汪精卫和日本人谈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将前期日本人在北京和南京成立的两个不靠谱的傀儡政权合并到他成立的政府之中,并由他来充当政府主席。

汪伪政权对中国的危害其实远不止这些,自从他成立傀儡政权之后,大批国民党的军队投靠日本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伪政府的伪军,而且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政府向重庆政府媾和的条件中,一直都是以重庆政府承认汪伪政权,组建一个重庆政府“参加”的,“统一”的国民党新政府作为前提条件,和它缔结基本条约,实现所谓的中日“全面和平”。

幸运的是,因为日本人的胃口太大,远远超出了蒋介石能够接受的底线,否则,中国真有可能会在1940年时被日本切割成几块,分步蚕食殆尽了。(注2)

注1: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

同年9月,北洋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北洋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注2:日本当时提出的基本条件(除第5条可以商议外,其他几点仅仅是告知)是:

1、中国承认“满洲国”;

2、放弃抗日政策,“和日本共同承担保卫东亚的责任”;

3、从保卫东亚的需要出发,两国实现“和平”后,日本可以在下列地区驻兵:

日本可以在蒙古边境和华北三省驻军;在海南岛和华南沿海港口设立海军基地。

4、中国承认日本在上述地区驻军和开发利用区域内“必要的国防资源”;

5、中国承认日本在长三角地区的“保护性驻军”。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2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