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山六将受封郡国之辖县,看曹操设立昌虑郡的重大价值

熠彤说历史 2024-10-16 15:42:49

泰山诸将中臧霸等北五将所领郡国在哪些县,已有史料可查,本文先整理描述。

然后,我们来剖析昌豨究竟是昌虑太守,还是东海相。

再结合昌虑郡的地形,来看看曹操设置这个小郡重大的战略价值。

(曹操大封泰山诸将)

北五将所领郡国辖县

199年一二月期间,曹操来不及稳定徐州,大手笔豪气地招降分封徐州北部,及青州部分地域给泰山六将。

太祖以(臧)霸为琅邪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臧)霸。--《三国志·臧霸传》

再结合《二十五史补编》第三册收录的,清代吴增仅所著《三国郡县表附考证》,整理这个时间点,北五将所领郡国辖县如下:

吴敦的利城郡

分原东海国东北角的利城、祝其、赣榆三县所设,治所在利城县,位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西。

(199年2月泰山北五将封地)

尹礼的东莞郡

分琅琊国西北的东莞县一带,及青州齐国南部的临朐县周边所置,治所为东莞县,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

孙康的城阳郡

由琅琊国北部的东武、莒、诸、姑幕四县,青州北海国的壮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安丘七县,及青州东莱国东南端的黔陬县组成,共十二县。

治所设在东武县,即今山东省诸城市。

孙康乃猛将孙观之兄。

孙观的北海国

辖除城阳郡原北海国七县外的各县。

但在这个时间点时为遥领,199年八月攻占袁谭的北海国后实领,205年曹操斩袁谭,升孙观为青州刺史。

(琅琊相臧霸总督青徐泰山诸将)

臧霸的琅琊国

管理原琅琊国其余的开阳、临沂、阳都、缯城、即丘、海曲、琅琊七县,治所仍设在开阳县,即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

但臧霸总督昌豨在内的,泰山诸将控制的徐州北部及青州之地。205年孙观升青州刺史后应不再受其制约,但207年臧霸升为徐州刺史,权力扩大到了整个徐州。

昌虑郡和东海国的辖县

206年,曹操前后历经六次征讨,终于除掉了昌豨,然后将东海国的郯县、襄贲县、戚县划入了琅琊国,并撤销了昌虑郡的建制。

(建安十一年)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管)承走入海岛。(曹操)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三县)以益琅邪(国),省昌虑郡。--《三国志·武帝纪》

(199年昌虑郡东海国合起来区域)

这条记载先可以得到一个信息,戚县在199年二月的分封时,划入在东海国。

我们再注意看,戚县位于汉末原东海国的西端突出部位,昌虑县之南。

戚县城,位于现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边的夏镇。

昌虑县城,在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

汉末虽然分割小沛、戚县的微山等湖还没有形成,但并排着有南北流向的泗水、祖水相隔,阻碍着东西交通。

再看昌虑县的右边,有尼山包围着。

这一左一右包夹着,昌虑县正好处于一条从徐州经豫州鲁国到兖州的通道上,并且还是咽喉位置。

(昌虑咽喉要道地形)

而且,这还是一条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

我们看,紧邻昌虑县的蕃县、薛县属于鲁国。

其中薛县,和昌虑县这一带,正是战国孟尝君的封地薛地,自夏朝便已建国,因交通便捷,手工业及商贸集会。

孟尝君治理时,从外地迁入的就达六万家之多,而当时齐都临淄不过共七万户,以至于“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

又根据行政规划规律,位于咽喉要地的昌虑郡,不会绕过堵住路口的戚县,再划入尼山之东的县域。

所以,昌虑郡仅辖昌虑、合乡两县,足以支撑较独立的一郡经济,更是以把控徐州通往曹操大后方兖州的战略要道的目的,一目了然。

(昌虑郡和东海国范围)

199年二月区划的东海国, 除去昌虑、利城两郡五县后,剩下仍有戚县、阴平、氶县、兰陵、襄贲、郯县、厚丘、朐县,共八县。

那么问题来了,昌豨一死就撤销昌虑郡,就足以说明昌虑郡是昌豨的吗?还是昌豨死后,昌虑郡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呢?

我们从昌豨的战绩说起。

曹操六攻昌豨

诸葛亮《后出师表》有记载“曹操五攻昌霸而不下”,《三国志·先主传》可以看出昌霸即昌豨。

一攻

198年十一月,曹操东征吕布攻陷彭城国,臧霸援救。

结果是救援无效,臧霸下野躲了起来,说明曹军获胜,甚至还攻入了活动在彭城国、东海国一带的昌豨的地盘,但没攻下。

但不能说曹操一攻昌豨没有收获,结合后来五攻,笔者认为靠近彭城国的昌虑郡的昌虑、合乡两县正是此时所占,才能独立划为一郡,而不是攻下了东海国的八县。

(昌豨被颜师古评价本事在臧霸之上)

二攻

199年刘备再次入主徐州,昌豨响应,曹操派刘岱、王忠全线攻打徐州,也攻打了昌豨,失败而归。

东海昌霸(昌豨)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

昌豨泰山郡人,明显这“东海”是指在东海国的昌豨。但考虑到有指广义,包括昌虑、利城的东海国的可能性,暂不下结论。

三攻

200年正月,曹操亲征徐州,打败了刘备、关羽等,但仍没打下昌豨。

曹操赶时间,回官渡准备与袁绍的大战去了。

四攻

201年,曹操派夏侯渊、张辽率军围攻东海,几个月打不下。

(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三国志·张辽传》

后来张辽“上山”劝降了昌豨。

昌虑多山,但东海国治所郯县境内也有一山。

《方舆纪要·卷33郯城县》记载郯县境内有三公山,有人认为就是清朝时期的马陵山。

泰山军擅长山地战,放弃郯县固守三公山的可能很大,并不能排除“东海”指分出昌虑郡后的东海国。

五攻

206年,昌豨响应高干等再反,曹操派于禁攻打,却怎么都打不下来。

六攻

曹操再派夏侯渊、臧霸重兵增援于禁,昌豨终于无力支撑,投降被斩。

昌虑郡虽然地势利于防守,但昌豨却能在九年时间里,五次让曹操及其名将无可奈何,岂是昌虑两县的物资粮草、人口所能支撑的。

在多次被围困之后,以东海国的八县之力恢复元气,补充粮草、兵员,方才可能。

(泰山六将分封图)

以上两处史料的“东海”当就指的是分出昌虑、利城后的东海国。

得到昌豨被分封到东海国的结论后,我们再来看曹操设立昌虑郡的战略价值,一切就更解释得通了。

昌虑郡的战略价值

臧霸偷袭琅琊相萧建的莒城,承诺分给吕布钱财而不兑现,曹操凭什么一招安泰山诸将就信任他们?

有备无患,该防一手的还是要留一手。

兖州是曹操经营较早的后方,徐州到兖州有三条通道。

一路从小沛北上,一马平川,不过有徐州刺史车胄把守在泰山诸将之南。

一路是北边的泰山道,有兖州的泰山郡作为缓冲地带。

只有中间经昌虑郡这条路,直接可达兖州腹地的任城国、东平国一带。

(徐州到兖州的三条通道)

曹操将攻占的昌虑、合乡两县设为昌虑郡,扼阻在泰山诸将北上任城、东平的战略要塞上,可保兖州腹地无忧。

从昌豨后来两次背叛曹操来看,曹操看人还是很准的,昌虑郡直接堵住了东海相昌豨的北扰之路。

这也是昌豨之乱,一直在东海,而没波及到兖州大后方的原因。

只有如此安排后,曹操才能放心地去对战袁绍。

到206年杀昌豨后,臧霸、孙观等将都已将家人送到邺城为质,彻底融入了曹操势力,已经得到了信任,故分别在205年、207年先后皆任命为一州刺史。

由此,昌虑这样一个独特的小郡,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再无继续设置的必要。

总结

曹操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棋手,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就将桀骜不驯的泰山诸将为己所用,并以创造性思维设立特殊的昌虑郡,落一子而定东方大局。

可谓是一个政治举措,胜过千军万马。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百密总有一疏,刘备再据徐州,让他始料未及。

1 阅读:765

熠彤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