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之后,罗艺为何起兵造反?罗艺真的和李世民不对付吗?

访风聊历史 2024-08-18 02:13:54

武德九年时,济阴出现了一名李的女子。她自称能通鬼神,还能治各种病。所以一时之间,这个姓李的女子就受到了众人的热烈追捧。

有一天,这个女子被请到了燕王罗艺的家里。这个女子一看燕王妃的面容,就大喜道:“哎呀,王妃您面相显贵,似乎将有母仪天下的运气啊!”

罗艺的妻子闻言大喜,立刻让这个女子给罗艺看相。这女子对罗艺的面相也赞不绝口:“王妃能显贵,就是因为燕王呀!我看燕王十几天内,就能升位子了。”

罗艺的妻子听了这些话,非常高兴,也不再反对罗艺谋反的事了。

不久后,罗艺造反。但是他造反没多久,就被镇压了。罗艺的脑袋被送到了京城,被挂在了集市上给众人展示。

罗艺造反,就这么匆忙的开始,又草率的结束了。

这不仅让人疑惑,罗艺的地位已经这么高了,为何一定要造反呢?

其实,咱们只要把视线转移到李世民继位前,就很好理解罗艺为什么要造反了。因为他在李世民兄弟夺嫡的争斗站错了队。

在罗艺看来,李世民饶不了自己,迟早秋后算账。与其着李世民收拾自己,还不如自己造反。进退都是一死。造反赢了,自己或许还能当皇帝呢!

罗艺的出身很好,他的父亲在隋朝担任左监门将军。作为将门之子,罗艺武艺高强、打仗相当厉害,但同时,他也养成了傲慢、狡诈的性格。

罗艺出身高,又很会打仗,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提拔。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让他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管理。按理说,李景是罗艺的部下,罗艺应该听从李景的指挥。

但是罗艺的性格非常傲慢,再加上他打仗厉害,治军严格,就更骄傲了。在李景手下的这段时间,罗艺一直不服李景。罗艺时常想找机会,给李景一点难看。

但是,李景也不是好欺负的。罗艺想羞辱李景,但根本羞辱不成,反而被李景羞辱了好几次。

这可把罗艺气的够呛,但是也无可奈何。后来,他还试图诬告李景谋反,但是依然没有成功。

后来,隋朝的形势越来越恶化。当初隋文帝在世的时候,要求各地组建义仓,要百姓捐出粮食填充义仓,以此防备荒年。

隋文帝后期,给义仓“捐粮”,已经变成了一向苛捐杂税,成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隋文帝时期,天下毕竟太平。百姓手里虽然没多少积蓄,但是也过得下去。

可是到了隋炀帝时期,修运河、征讨高句丽、各种大工程层出不穷,百姓们的生活被搅的一塌糊涂。

大家都饿着肚子,但是义仓,却没有对百姓们开放。因为隋朝有严令禁止,必须有皇帝的旨意,义仓官员才能开仓放粮。私自开仓放粮,论罪当诛。

所以,虽然百姓们饿的要死,但是装满粮食的义仓,却始终大门紧闭。看守义仓的官吏们也并非铁石心肠,但是他们的职责就是看守义仓,不是赈济灾民。要是自作主张,恐怕掉脑袋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隋朝后期,各地的农民起义层出不穷。而且,几乎每个起义的首领,都把目光盯上了那个聚集着无数粮食的地方——义仓。

罗艺也不能例外。

想想也挺讽刺的,罗艺当初想诬告李景谋反,结果现在他自己就干了背叛隋朝的事。

罗艺本来武艺高强,善于作战,所以渐渐就有了很高的威望。后来罗艺看见各地都开始起兵反对隋朝,他自己也有了分一杯羹的心思。

当然,不是只有罗艺一个人有这种想法,和他一起驻守的其他人也有这种想法。

罗艺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想先下手为强。罗艺常打胜仗,本来威望就高。对于自立这件事,罗艺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罗艺先放出话:“我们这些人平叛很有效果。可是府库里的粮食和财物堆成了山,百姓们却一点都用不上。这是体恤百姓的行为吗?”

罗艺这一番话,可是说到百姓的心坎里去了。如此一来,罗艺威望更大了。后来,罗艺又趁郡丞迎接自己的机会,突然抓捕了郡丞。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罗艺威望高,所以其他将领索性也归顺了罗艺。

罗艺从此自立,成了一方举足轻重的割据势力。

罗艺地跨两州,实力雄厚。他自己又擅长打仗,当地的仓库里还存着不少粮食。如此一来,罗艺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股势力,各方诸侯都想拉拢罗艺。

各方想拉拢罗艺,罗艺自己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出路。

罗艺没急着归顺谁,他一直观望着形势。一来,大家都是割据势力,都有兵有粮,以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假如自己也有皇帝命呢?所以急着站队,实在大可不必。

二来,罗艺也想看看,究竟谁值得投靠。随便站队,再想反悔可就来不及了。所以,罗艺过了很长时间,才最终选择站队李家。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罗艺的这次站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李渊封罗艺为燕王,还给他赐姓李,把他归入李氏宗族中,给足了他面子。

罗艺投靠李渊后,曾协助李渊军队破获刘黑闼军。罗艺先是带兵打败了刘黑闼的弟弟刘十善,俘虏杀死了八千多人。

这一仗大获成功后,李渊又派太子李建成继续攻打刘黑闼。罗艺又带兵协助李建成,再次大获成功。不久,刘黑闼就被虏获斩首。

罗艺刚投靠李渊的时候,其实他还是一种观望的状态,不怎么信任李家。所以罗艺要求,他协助李渊军队作战,但是他本人不去李渊那里,只驻守本部,等候调令。

现在,罗艺见天下大局以定,也不再有所保留。刘黑闼死后,罗艺很快就主动请求,要求入朝觐见。

对于罗艺的态度,李渊当然非常高兴。所以,罗艺入朝后,就受到了李渊的热情款待。

除了李渊以外,太子李建成对罗艺也相当热情。太子对罗艺热情,可不全是为了慰藉功臣,而是想拉拢他。

太子是嫡长子,所以才被立为太子。而李世民虽然不是太子,但是大半天下都是他和他的部下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对于太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李建成和李世民相比,最明显的缺陷,就在兵权方面了。所以,要是能拉拢到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那对于巩固储君的位置,是相当有好处的。

可能是因为当初一起打刘黑闼的情分,可能是急功近利,想再通过一次正确的选择来获取富贵。这一次,罗艺没了之前的谨慎,他很快就倒向了太子李建成。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世民派使者去罗艺的军营,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个使者去了,直接就被罗艺打了一顿。

其实结合他投靠太子的事,咱们不难猜出。李世民的使者挨揍,大概率是罗艺给李建成的投名状。罗艺对李世民的使者无礼,就是对李世民无礼,这是变相的对李建成示好。

当然了,李建成听了这个消息有多高兴,李世民听了这个消息就有多恼怒。

但是,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一段时间,所以罗艺没感到什么危险,整个人还是春风得意的。

罗艺和李世民的矛盾,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李渊其实并不介意某个大臣坚定的站在太子那边,甚至因此对李世民无礼。或许,李渊还很乐意看见这个功高震主的儿子偶尔吃瘪。

后来,突厥多次侵扰边境。罗成因为能征善战,还被派去镇守边境,可见他还很受李渊的信任。

公元前626年,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的矛盾累计到了一定程度。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

李世民成了最终的胜利者,罗艺的处境就尴尬了起来。

虽然李世民摆出一副既往不咎的态度,但是罗艺自己却不能放心。首先,自己之前做的太绝,打了李世民的使者,就相当于打了李世民的脸。以己度人,罗艺绝不相信李世民能真心原谅自己。

其次,自己和魏征等人不一样。魏征他们是文臣,他们就算以前有过什么对李世民不利的举动,真是危害性也是很小的。而自己是武将,手里有兵,自己能对李世民产生的威胁,可比那几个文人高多了。

所以,李世民虽然给罗艺增加了封邑,还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但是罗艺本人一直惴惴不安。他认为,李世民一定会秋后算账,报复自己。

李世民怎么想,咱们不知道,但是罗艺整天和空气斗智斗勇,把自己累的够呛。最后罗艺觉得,我干脆造反吧?

接下来,罗艺就开始了准备。他先是假称自己是奉旨进京,然后在带兵去京城的路上,占据了豳州。

罗艺想把豳州当做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开始扩充势力。朝廷得知罗艺造反的消息后,反应也非常迅速。

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前去镇压罗艺叛乱。但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的大军还没到地方,罗艺的部下们就开始商量着要反对罗艺。虽然罗艺提前发现了部下们的谋划,但最终还是被部下们给打败了。

罗艺惊慌失措,居然想逃到突厥那边去。但是,他身边的人可不愿意跟着他去突厥。罗艺离突厥越近,跟在他身边的人就越少。最后,罗艺被自己的近身的部下给杀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他们跑了个空趟。

李世民对罗艺的叛变非常恼怒,不仅诛杀了他满门,就连罗艺的弟弟,都被李世民下令处死了。

因为罗艺最终选择了造反,所以我们无从猜测:假如罗艺没造反,他能否活下来。

但是在李世民没当皇帝之前,他是可以选择不把李世民得罪的那么严重的。以他的功劳和能力,以他对突厥的震慑力。如果他像之前一样,不急着站队。那无论谁当皇帝,他都能保持住原来的地位,得到新皇帝的信任。

可惜,他这一次太急着站队了。

2 阅读:464
评论列表
  • RAY 2
    2024-08-28 13:09

    李世民害死了罗成,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RAY 回复: 大汉神帝
    罗艺是罗成爸爸,罗士信是罗成原型。
    大汉神帝 回复:
    罗士信跟罗艺有个屁关系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