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普及全民智驾,对于行业来讲是一次重塑;对比亚迪自身来讲,是一次战略和战术上的全面胜利;对消费者来讲,是一次低价享受科技红利的机会。

汽车分等级,智驾也分等级,智驾一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比亚迪普及智驾之前,普通人想要享受智驾所要花费的代价太高了,这与科技为人的理念是相背的。而比亚迪将智驾下放到七万级车型中,虽然属于阉割版的高阶智驾,但关键是加量不加价,至少消费者能够花费较低的代价享受部分科技红利,符合王传福说的“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没有任何车企敢说自己的技术达到了自动驾驶的高度,也没有任何车企敢说自己的车具备了自动驾驶的技术。而智驾其实就是更高层级的辅助驾驶,主要就是为了帮助车主更安全的、更好的驾驶车辆,同时让车辆的可玩性更高。

智驾是很多车企重点宣传的一个卖点,也是最容易提高车型定价赚取利润的一个点,现在比亚迪直接把智驾免费赠送,自然触碰了太多车企的利益,如果比亚迪把搭载智驾的车型涨价一万,至少不会有这么多车企暗讽比亚迪,但比亚迪肯定要遭到更多消费者的抨击,在卖家和买家之间,比亚迪选择得罪卖家讨好买家,毕竟买家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同时,比亚迪也想通过“全民智驾”战略试图抢占普及智驾的标杆企业,但这一做法与华为强调的遥遥领先以及长城自诩的行业第一形成了直接冲突。


华为和长城旗下的智驾车型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他们的目标用户是为了追求高阶体验的精英人群。那么智驾被比亚迪免费赠送并普及旗下几乎所有车型之后,肯定会削弱消费者对高端智驾技术的价值认知,间接影响华为和长城的定价逻辑,直接冲击了华为和长城的中高端市场布局,但一时又想不出或者做不到有效的对策,怎么办?只能去暗讽式的蹭热度,不要看大嘴、CC说了什么,说了什么不重要,都是借口和理由,目的就是为了踩一下比亚迪的智驾,拉一下自家的智驾,蹭一下比亚迪的热度,曝光一下自家的品牌,仅此而已。在这一点上,小鹏汽车何小鹏的格局就要大的多了。

华为和长城对比亚迪全民智驾的暗讽不仅仅是对其产品的反馈,更是行业内关于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品牌形象以及行业话语权争夺的一部分。这种公开的暗讽也反映了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激烈竞争环境。当然,对于比亚迪智驾的好坏,不要看网上怎么夸,也不要看网上怎么踩,现在试驾非常方便,有空了自己去实际试驾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最好是多试驾一些其他品牌的车型,对比一下,谁好选择谁,谁性价比高选择谁,喜欢谁就买谁,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买比亚迪,但一定要感谢比亚迪,再加一句,智驾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