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天来说,坦克并不是一个拥有太长历史的武器,它出现于大约100年前。
战场上出现的首批坦克看起来又大又重,但有意思的是,当战争当中临时凑合产品的时代过,那些在和平时期精细打磨出来的坦克出现以后,具体的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国研制的坦克当中,轻型坦克是无可争辩的主流。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中期以后,具体的说是到1943年以后,首先是德三,其次是苏联,这两个国家苏德不约而同的先后选择了停止生产轻型坦克。
当然,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做出了类似选择,例如在花旗国,他们“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生产则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呢?
说起来,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花旗国装甲部队的规模相当庞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花旗国装甲部队对坦克作战的理解和德三、苏联军队并不一致,所以他们在坦克生产上出现差异倒是可以理解!
其实说到战前轻型坦克流行的原因倒是不难理解,那就是由于当时稍微重一点的坦克造价相当昂贵,而轻型坦克那就要便宜多了,加上当时各国军费普遍不富裕,所以能够花比较少的军费获得相对更多坦克的轻型坦克自然在当时大行其道。
当然,坦率的说轻型坦克并非十全十美,因为价格低廉背后往往蕴藏着某些缺陷是大家都能够预料到的事情,而具体到轻型坦克上面,它当时存在的缺点就装甲不厚够厚、火力过于薄弱。
说到底,轻型坦克的问题就是既消灭不了敌人又保护不了自己。
当然,在和平时期,大量轻型坦克被用来参加阅兵,看起来还是挺唬人的,轻型坦克的弱点暴露的还不怎么明显。
另外,轻型坦克虽然在坦克交战当中作用不大,但在执行诸如侦察等任务的时候却游刃有余,所以为了满足前线部队的各种需求,所以花旗国军事工业在德三和苏联军事工业纷纷停产轻型坦克的背景下依然保留了轻型坦克的生产!
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情况跟和平时期完全不同了,成千上万生产出来的轻型坦克对战争对结局没有太大影响,它们也也对付不了性能更好的中型和中型坦克,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苏联在1943年秋天,德三在更早的时候都停止了轻型坦克的生产,他们都开始专注生产更重、火力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苏联和德三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陆续开始停止制造轻型坦克,但在世界的另一端,花旗国军事工业对轻型坦克的生产却从从未停止,实际上,花旗国军事工业生产轻型坦克不但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甚至在战争结束以后,花旗国军事工业依然开发了几款轻型坦克,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说到底,当初轻型坦克之所流行,上面我已经说过就是因为便宜,或者说是可以用比较少的军费制造数量更多的坦克,其本质就是用较少军费获得尽可能多的坦克去塞满战场。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初期,无论是德三还是苏联,他们均选择大量制造轻型坦克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说当德三和苏联军事工业选择停止继续制造轻型坦克以后,花旗国军事工业却继续制造“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原因也就是不难理解,那就是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坦克去填满整个战场。
虽然当时花旗国军事工能够制造性能更好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但这种坦克的价格要比轻型坦克高的多,制造工艺也复杂的多,至少在理论上前者的产量不可能达到后者的标水平,所以花旗国只能选择继续制造轻型坦克去填战场。
至于说花旗国“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性能不如同期德三坦克的问题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在欧洲战场反正M4“谢尔曼”也不如德三的“虎”、“豹”式坦克,那么用大量廉价的“斯图亚特”坦克不断的去消耗对手其实也算不错的选择。
至于说在太平洋战场,由于日本人坦克性能太差,“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就已经够用了,所以继续生产没有问题。
这就是我能够想起来的德三和苏联军事工业停止制造轻型坦克以后花旗国却继续生产轻型坦克的几点原因,仓促之间,希望我没有遗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