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30年,人家是怎么熬的?

语山地产 2025-04-01 21:14:50

来自大胡子说房

这几年,上到证券分析师,下到老百姓,都喜欢提日本。

但大多数人的分析往往止步于“失去的30年”,没有进一步去分析:

失去的30年里,普通家庭到底是如何熬过来的?

今天,我们确实不会是日本简单的重复,但是这种应对衰退的经验,依旧值得每个只经历过繁荣的人去学习、去警醒。

如何保证潮水褪去后的底裤,是我们每个人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日本发展如日中天。

制造业飞速发展,经济增速极快,房价、股价都在迅速上涨。

1989年,日本东京银座的房价一度涨价到1.2亿日元/平方米,折合人民币600万元。

彼时的日本家庭,78%的财富集中在股票和房产上,他们坚信“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有些家庭甚至将购房首付杠杆放大到10倍。

直到1990年,泡沫崩塌,日本的楼市、股市开始止不住地下跌。

随后的10年里,普通的日本家庭面对的情况是:

1、资产价格雪崩。

泡沫破灭的第一个10年里,东京房价下跌53%,日经下跌67%。

资产价格越跌,家庭债务就越重。

1990-2000年,日本家庭净资产蒸发500万亿日元,相当于3年GDP总量。

2、经济增速迅速为负。

1990年,经济增速还是5%,91年就下滑到1.5%,1993年首次跌破为-0.5%。

从经济增速5%到负增长,日本只用了3年的时间。

随后政策不断摇摆,95年的时候,经济增速略有好转,98年政策摇摆,又再次回到负数。

3、需求不足,长期通缩。

经济下行,资产大幅下跌,也让老百姓开始了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开始减少需求,整个社会陷入通缩之中。

1994-2005年,日本综合CPI累计下降3%,名义工资降幅达9%,实际购买力缩水6.2%。

通缩本来意味着购买力的回升,但是当时的通缩并非是均衡的通缩。

电子产品、服装等可贸易价格大跌的时候,服务类产品的价格还在上涨,比如医疗、教育,同时还伴随着工资的下滑。

所以当时很多人日本人的体感是,越省钱越穷,越穷越得省钱。

4、利率不断下行。

为了刺激经济回暖,配合财政政策,日本的利率也出现大幅的下调。

1991年的时候,基本利率还有6%,到了96年已经降到了0.5%,到了2001年更是进一步降低到了0.1%。

0利率时代,负利率时代真的到来,存款甚至要给银行缴纳管理费。

5、老龄化问题加剧。

在泡沫破裂的第一个十年里,除了经济问题还有人口问题,65岁的人口到99年的时候来到了16%,社会整体负担也在加剧。

同时还有年轻人面对就业冰河期,年轻人的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都在下滑。

这种巨大的社会转向下,日本普通家庭是如何度过的呢?

整体来说有3条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追逐收益转变为追逐安全性。

90年的资产泡沫,让大家意识到:

树不会长到天上,一旦泡沫破裂,企业和居民都会面临大麻烦。

泡沫破裂的第一个10年里,保守开始替代冒进,保本的优先级超越一切。

在泡沫破裂的30年,保本类稳健资产,增幅是最大的。

比如现金。

日本家庭现金存款占比从1990年12%升至2010年53%。

哪怕存款利率已经趋近于0,2000年以后居民定期存款的规模还是增长近18%。

保险类产品也有爆发,终身年金险投保量增长640%(1990年120万份→2020年890万份)。

再比如国债,哪怕是0利率时代,国债仍然保持着15%的年均增速。

安全>收益,成为群体的认知。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也非常需要重置自己的收益预期。

现在我们觉得2-3%的收益率很低,但在还在降息的背景下,或许2-3%的稳健回报率也是高息。

2、全球化寻找破局思路,多渠道分散投资

在泡沫破裂的时间里,日本本土资产收益经历比较长时间的失灵,比如房子、股市。

并且99年的零利率和01年的量化宽松并没有成功激活经济,很多家庭对本土经济失去信心。

这样的环境下,日本主妇们开始把目光放到海外,催生出非常特殊的群体——渡边太太。

当时日本国内借钱的利率很低,虽然日本处于亏钱周期,但是国际很多其他国家还处于赚钱周期。

比如95年,日本借钱利率仅仅只有0.5%,但是当时的澳元定存都有5.2%的利率。

1998年,日本个人外汇交易账户有18万户,到了2015年已经扩大到410万户,主妇群体占比63%。

家庭海外证券规模30年扩大14倍,从90年的6万亿日元扩大到2020年达到89万亿日元。

根据野村证券研究数据局,日本家庭持有的海外股票和债券年均回报率达6.8%,远超本土收益。

所以这两年,也有不少家庭开始转向多币种的思路,去分散风险。

3、从短期投资变为终生规划,开始追求现金流和终生收益

泡沫破碎的这10年,还有条非常隐蔽的变化,就是人口结构。

老龄人口的增加,导致财政压力急速增加。

1990年日本公共养老金替代率为62%,到了2023年,已经降至38%,国际普遍是在50%。

这直接影响到退休时期,日本居民能领到的收入。

所以说,很多家庭的投资收入从追求短期套利,开始追求终生收益。

核心就是为了自己的养老金做准备。

比如养老年金险、海外养老基金等等,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都在迅速增加。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我们也要注意,在家庭收入好的时候,要为自己储备些能够终生受益现金流的资产。

比如租金回报率高的核心房产,比如个人商业养老金等等。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韵脚总是非常相似。

未来我们不一定会走日本的老路,但是日本的经验却注定值得我们学习。

财富安全不是运气游戏,而是对经济规律的敬畏和合理的跨周期布局。

家庭资产的护城河,必须要有3部分组成:

1、合理现金流;2、分散投资的思维;3、长线奶牛资产的储备。

当然,很多人虽然已经有了类似的考虑,但是苦于认知和思维,并没有合适的方式找到适合的产品。我近期也筛选到非常不错的选择,至少能实现现在大家几个痛点:

1、稳定且较高收益;

2、分散风险的需求;

3、代际传承,进可养老,退可传承。

0 阅读:0
语山地产

语山地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