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jìn—
進【jìn】,甲骨文的字形是由一只脚和一只鸟组成的会意字,鸟的脚大多只能前行而不能后退,而且鸟是向上飞的,以此表示向前行和向上升的意思。金文字形添加了意符“彳”,于是篆文就写成了以辵和隹组成的会意兼形声字。表示向前和向上的行进。简化字写成了以辵为意符、以井为声符的形声字。
《說文解字·弋部》《說文解字·辵部》進:登也。从辵閵省聲。
2 文 献 选 读
《詩經‧大雅‧常武》
進厥虎臣,闞如虓虎。这里的“进”是指前进的意思。虎臣,指勇猛的先锋部队。闞[hăn],是虎啸声。虓[xiāo],是咆哮的虎。
《周禮‧夏官司馬》
遂鼓行,徒銜枚而進。这里的“进”是行进的意思。听到命令前进的鼓声后,步兵在向前推进时,要在口中衔一枚短棍,以防止说话被敌人发现。
《周易·乾卦·文言傳》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既知道进取,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及时隐退,懂得生死存亡的道理,使自己保持中正而不倒。
《周易·繫辭傳上》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古人观察到每年的寒暑变化,是周而复始、永不间断的,意识到这就是阴阳的一进一退。
《荀子·議兵》
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古战场上的军令,是通过擂鼓表示前进,敲击青铜钲表示收兵。所以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鸣金声就撤退。服从命令是最重要的,而建立军功是次要的。如果命令不准前进却前进,就像命令不准后退却后退一样,它们的罪过是同等的。
《孟子·公孫丑上》
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伯夷是个清高的人。他眼睛里不能看到丑恶,耳朵里不能听到丑恶。不是他理想中的君主,他就不愿意侍奉,不是他理想中的民众他也不愿去驱使。天下太平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就退隐归田。而伊尹是个尽责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君主,他都可以侍奉;无论是什么样的百姓,他也都可以驱使。无论天下是太平或混乱,他都愿意担负重任。
3 成 语 典 故
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的次序与步骤逐渐的推进和提高。
“宋·朱熹《論語集註·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句下: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进退中绳
无论前进或后退,都符合规矩和法度。
“《莊子·達生》: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
进退有常
世间万物的前进和后退,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鹖冠子·泰鴻》: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進退有常,數之稽也。”
知难而进
明知有困难,甚至是有危险,也要冒死前行。
“《春秋左傳·定公六年》:子立後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
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贪心不足。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进退维谷
谷,是比喻陷入了困境而路已穷尽。向前,无路可走;向后,也无退身之步,进退两难而无所适从。
“《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