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时隔50年重回红一团,兴奋地对尤太忠说:我这是回娘家了

漫步史书 2024-02-06 10:10:33

之前我们曾聊过贺茂之(原名东方鹤)将军撰写的回忆胡奇才将军的文章,讲述了他在老将军家里看到迟浩田将军的一幅字。

贺茂之将军多年军旅生涯,事实上在公务繁忙之余,曾写过不少诗歌、小说,他曾是张爱萍将军的秘书,所以写出来的《张爱萍传》曾广受好评。

据贺茂之回忆,他曾有幸于1985年至1988年间在杨得志将军身边工作过,对这位老首长的工作风格同样感触很深。

幸运的是,贺茂之曾陪同杨得志,在时隔五十年后第一次回老部队“红一团”的经历,让人很是动容。

一提起杨得志,多数时候人们都会想到他出色的战绩。不少人一提到杨得志,总是会称他“双红一”出身。

这里如果细细考究,杨得志实际上是“三红一”,就是因为杨得志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一团出身的将军。

因此“双红一”是赞杨得志将军资历老的证明。

不过,“双红一”出身的将领很多,并不只是只有杨得志,要是扩大些范围,毛主席虽然在建国后未被授予军衔,但也是“双红一”(毛主席曾任红一军团政委、后来成立红一方面军后,毛主席又兼任了方面军政委)。

在有相似革命经历的将领中,杨得志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征善战,性格上也很老实、低调,许多桀骜不驯的悍将,在各自回忆录中,也都提到过对杨得志的尊重。

“红一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在秋收起义发动之前,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武装,加上卢德铭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

下辖的第一团即是卢德铭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后来起义遭到严重挫折,被迫上了井冈山开辟根据地。

1928年5月,井冈山会师后不久,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部队同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合编为红四军,原属第一师的第一团被改编为红四军31团。

杨得志就是跟随朱老总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的井冈山,陆续出任过红4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也因为作战勇敢,逐渐升任至团长。

1932年3月12日,中革军委重新编制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原属红五军团的红十五军(宁都起义部队改编)划归红一军团,红一军团将下辖的红四军十三师划归红十五军,改称四十五师,杨得志这一时期曾出任过红十五军45师新编93团团长。

同年8月,四十五师划归红一军团,改编为31师,另以地方部队组建四十五师,红三军也由原来红三军团划归红一军团下辖,杨得志任红三军第七师第20团团长。

也是在这个月,红七师正式改编为改编为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团,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有了“红一团”的称谓。

当时,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后,红一、红三、红五军团都在红一方面军下辖。

应该说当时的红一方面军,整个空前强大,重新整编之后,连续打了多次胜仗,特别是在1933年2月至3月间,朱老总、周恩来成功运用大兵团作战方式,打破了国民党军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老总任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张云逸分任方面军参谋长、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不久,杨尚昆接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任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与此同时,红一方面军也重新进行了编制划分,其中红一军团辖红一、红二、红三师。

1933年9月,因红一军团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损失很大,原红七师第20团改编为红一团二营,杨得志任营长。

到1934年初,原一团团长周震国因病休养,杨得志就接替了团长职务。

在杨得志的回忆里,在红一团的日子占了绝大多数。

杨得志升任红一团团长后,首战即是三岬嶂战斗。

1934年1月初,蒋介石平定福建事变后,重新调整军事部署进攻中央苏区,当时中央受“左”倾错误影响,进行被动防御作战,在敌人北路军率先发动进攻后,调集第一、第五、第九军团反击敌北路军。

为支援红9军团作战,红1军团命令第1师先敌占领并守住鸡公山西北的军事要点三岬嶂,掩护军团主力开进。

当时,敌人有两个师的兵力进攻鸡公山,三岬嶂是敌人必经之路,师长李聚奎叫来杨得志,要求他率领红一团守住这个地方,正面顶住敌人的攻势。

此战红一团面对优势兵力,顽强的守了三个昼夜,掩护了大部队的行动,一团伤亡惨重,特别是陈正湘的二营被打的仅剩百余人,大量连排级干部伤亡。

事后红一团被中革军委授予了“顽强守备”称号,红军总司令朱老总在福建长汀大田屋还接见并检阅了红一团。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号召全军学习红一团的革命精神。

1934年8月1日,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凭借此战荣获三等红星奖章一枚。

杨得志后来踏上长征之路,在他的记忆中,红一团在长征途中始终是作为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的。

东征之后,杨得志从红一师副师长升任红二师师长,1937年春,杨得志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全面爆发后,杨得志出任了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

红军改编八路军后,原红一团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一营,至年底前115师分兵,杨成武率独立团跟随聂荣臻一起到五台山开辟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不到一年功夫,独立团便扩编了7000兵马,同时改称独立第一师,因蒋介石不同意,又改回称独立团,此后杨成武兼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而原红一团部队,成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所属第一团。

抗战八年历史上,红一团最赫赫有名的战绩即是黄土岭一战,击毙了赫赫有名的日军中将、有“名将之花”之称阿部规秀。

尽管番号几经变化,但一团仍然保持了很强的战斗力,在晋察冀军区素来就有“老一团”的称谓,也可以这么说,“老一团”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一个缩影。

不过,事实上,到后来随着部队逐渐扩大规模后,红一团也逐渐“开枝散叶”,很难具体说得上是谁继承了红一团,当然也可以说大家原来都是红一团。

杨得志很怀念这支老部队。

1986年初秋,已经升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视察广州军区,走之前就制定计划,要回当年的老部队红一团去看一看,当时南方正值酷暑气候,但老将军执意要带一件毛料军装。

贺茂之不解,还特意问了一句,杨得志深情地说:

“带着它到部队里照张相。”

车抵营门口,还不等工作人员来开门,杨得志已经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下车,时任红一团的团长、政委上前敬礼:

“欢迎老团长。”

杨得志看着眼前两个年轻的身影,也仿佛想起了自己当年在红一团时的情形,那个时候他也不过才20多岁年纪。

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陪同杨得志一起到的红一团,他提醒了一句:

“总长,战士们在等您检阅。”

杨得志愣了一愣,随即会意,他整了整军装、军帽,抬步走向队列,虽然这是气候炎热,将军的额头也滴下汗珠,但他始终军容严整,一丝不苟。

走进团史室,映入眼帘的全都是红一团当年的光辉历程。

杨得志看的很认真、也很仔细。

团长指着玻璃展柜里的两封信说:

“老团长,这是您给我们写的信,这封也是。”

杨得志仔细看着,才发现这两封信是他当年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时,老部队向他写信请教他团史,尽管那时他工作繁忙,但还是努力抽出时间写了回信,并鼓励他们继承荣誉、勇往前行。

本来那时杨得志还考虑,亲自回老部队一趟,可那时工作太忙,无奈只能作罢:

“五十多年喽,几次想去老部队看看都未走成!”

一路走过去,杨得志还看到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系列照片,他一边看一边跟身边的人介绍,当年指挥部如何如何、仿佛当年的往事就在眼前:

“我们走过了十一个省,克服了许许多多当时连想都不敢想的困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是的,有许多很好的同志没有走过来。”

看完了荣誉室,尤太忠请杨得志给团部做指示本来这次来红一团,秘书给杨得志准备了讲话稿,但到了那天,杨得志并没有打开。

“我没有什么指示,我是回娘家了。我这个娘家的老人就简单讲几句老话吧。”

杨得志一下子打开话匣子,把红一团过去的光辉历史一股脑全说出来,贺茂之在一旁听着也很动容,平常杨得志虽然偶尔也会提起过去的往事,却很少有像今天这样动情。

离别之前,杨得志把自己和战友们写的一本回忆录《横戈马上》留给部队做几年,还吩咐身边的人取来笔墨,他要给老部队写一句话。

“大渡河水源远流长,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末了,杨得志与众人合影留念,他特意穿上了那件毛料军装,本来以大伙的意思,是不想让他穿那么热,但杨得志坚持不肯。

贺茂之后来回忆时,对这件小事印象很深刻,后来他才明白,杨得志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带给部队更积极向上的精神。

1 阅读:133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