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程咬金能历经3朝不倒,你看他的政治智慧有多高?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5-20 12:31:46

说起程咬金,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一副憨憨的样子,使一柄八卦宣花斧,耍来耍去就只会那三招。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可能要颠覆你的认知了。

一、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各地盗贼蜂起,程咬金就在乡里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专门用来保护乡亲父老。

后来,程咬金就带着这数百人投奔瓦岗寨,成为李密麾下的一员虎将,统领一只李密的王牌部队四骠骑。

这四骠骑是李密从军中挑选出八千勇猛之人组成的,分为左右军,号称“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非亲信不可能统领的。

李密是一个多疑之人,程咬金入瓦岗寨不久就能获得重用,足见程咬金的勇猛以及过人的政治手腕。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打败,瓦岗寨随之解散。

程咬金和秦叔宝在战场上也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早就听说两人的威名,对他们以礼相待并任命为将军。

到了王世充阵营,程咬金很快就看出此人心胸狭隘,成不了大事早晚会被大唐所灭,于是就有了转投大唐的想法。

既然要走,那就得将好兄弟一起带走。当初他跟秦叔宝一起被俘,现在也要一起降唐。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程咬金很快就说服了秦叔宝,约定趁两军交战之际阵前一起投唐。

二、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率大军进攻故州与唐军相遇。两军交战之际,秦叔宝、程咬金就带着人马往唐军大营去,跑了一百来步后双双下马向王世充行礼告别,就此投降了大唐。

来到唐营后,两人就跟随在李世民麾下。由于作战勇猛,程咬金很快就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大小战役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那么,程咬金到底有多猛呢?

武德七年(624年),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李建成就向李渊进谗言,将程咬金外贬出任康州(今广东德庆县)刺史。

李建成得是多么忌惮程咬金啊,直接将人从今西安给贬到广东去了。

接到调令时,程咬金对李世民说:“太子这样将大王的左膀右臂剪除掉,您自身的安全又能有多长久?我冒死不走,愿早做决断。”

这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劝说李世民要主动出击的人;此时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两年时间,程咬金就已经看出太子和秦王必有一战。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李世民的胜算并不大。

长安是太子的地盘,京城防卫都在太子一党手中,李世民空有“天策上将”的头衔,却无法调动长安的一兵一卒,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几百秦王府的私兵。

反观太子一党,单就太子府和齐王府的私兵就是秦王的数倍以上,更何况朝中重臣都倒向太子一党,就连皇帝李渊也是偏袒太子的。

这种情况下,程咬金却坚定地选择站在李世民这边,足见他的政治眼光有多毒辣。

三、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亦参与其中。事变后,程咬金官拜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

功成名就后,理应开始享福了。

让人不解的是,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程咬金却被长期外放长达18年之久。

李世民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皇帝,那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在贞观一朝依然能够得到重用,享受着无上的富贵与特权。

但就程咬金比较例外,李世民在位23年,他竟然有18年都在边疆统兵!就连李靖那样的大帅,也没有这么长的驻守边疆记录。

从贞观元年(627年)起,程咬金就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州刺史(今四川泸州),负责镇压铁山獠人叛乱。8年后,他又被调去代理原州都督(今宁夏固原)。

到了贞观十一年(637年),他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程咬金这是将大唐的西南、西北、东北都轮了个遍。

从上面履历可以看出,程咬金并不是被贬,反而是被重用。

就拿贞观十一年来说,程咬金任幽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这是相当于将这六州的军政大权都交给程咬金了。

如果没有对程咬金的绝对信任,相信李世民是不会这样放权的。

四、

或许,程咬金并不想离朝堂太近。按他的功绩,他要是向李世民申请调回长安,李世民不会不准的。

显然,长期在外驻守就是程咬金的想要的结果。程咬金并不像小说写的那样呆憨,相反他深谙人臣之道,有着高超的政治智慧。

历来武将涉及朝堂的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特别是那些功高盖主的武将,大都晚节不保、身首异处。功臣张亮、李君羡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后来的事实证明,程咬金主动远离朝堂的行为,完美躲过了李世民晚年对功臣的猜忌,反而因长期在边疆没有结党的机会,让李世民更加的信任。

贞观十七年(643年),程咬金被李世民调回京城,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镇军大将军。

为何李世民要在这一年将程咬金调回来呢?因为他要重用程咬金。

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留下太子李治监国。历来皇帝亲征怕的就是后方出问题,只有留下绝对信任的人来留守,才能保证后方的安全。

思来想去,李世民最终选择了程咬金,让他陪太子一起留守长安。

有了李世民的信任,再加上一段时间的合作,太子李治也对程咬金有了好感。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5月,李世民驾崩在钟南山翠微宫。皇帝驾崩在京城外面,太子也不在京城宫中,这个时间点是最容易出现乱子的。

出于对程咬金的信任,太子李治就将身家性命交给了程咬金,让其统帅飞骑护卫自己回朝继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程咬金还亲自在宫门外连续宿卫了三个月,直到李治坐稳皇位后才停止。

正因为程咬金的忠心,高宗李治一登基,立马就给他升官,任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

李治是想要重用程咬金的,然而程咬金却不想掺和进朝堂中去,一有机会他就想着法子要远离朝堂。

五、

显庆元年(656年)八月,李治任命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前去讨伐西突厥;班师回朝后,程咬金却被逮捕下狱,差点就被砍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说起,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李治让程咬金带兵前去讨伐西突厥。程咬金一到战场就大发神威、首战告捷,大破歌逻、处月二部于榆慕谷,斩首一千余。

接着又攻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于咽城,斩首三万余。这还没完,到了鹰娑川遇到西突厥两万骑兵,程咬金又派苏定方率五百骑兵出击,大败敌军斩敌一千五百余人。

可以说,开局形势一片大好!

此时,副大总管王文度就跳出来劝程咬金不要再深入追敌,应该缓一缓再说。他的理由是士卒死伤太多,要好好休整一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此时是一举剿灭西突厥的大好时机。

这王文度眼看苏定方屡立战功就心生妒忌,于是就在背后趁机搞破坏,给程咬金出瘦主意。他怕自己人微言轻,还谎称手上有皇帝的密旨,可以节制程咬金。

按理说,这么简单的伎俩程咬金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意思的是,程咬金不仅没拆穿王文度,还不顾其他人的极力反对,接受建议下令停止追击。

就这样,一次灭西突厥的好机会就此浪费掉了。这还没完,后面程咬金还听从王文度的建议,将恒笃城的数千降兵给屠杀。

这下子程咬金的罪就大了,大军一回到京城,程咬金和王文度立马被下狱。按律王文度矫诏是要被斩首的,程咬金连坐也得死。

李治顾念其前功就法外开恩,只是将两人罢官免职。

六、

程咬金不是那种糊涂之人,也不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武夫;他之所以会听从王文度的鬼话,完全是一种自保行为。

当程咬金率军出征期间,大唐朝堂上正发生一件大事:李治将原配王皇后给废了,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就是著名的“废王立武”事件。

表面上“废王立武”是后宫之争,实际却是李治在向长孙无忌集团开战。

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关陇集团的元老,哪边都得罪不起。既然得罪不起,那总躲得起吧,远征西突厥就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当王文度说出那些话时,程咬金就不得不谨慎了。

王文度敢说手上有密旨,自然有他的底气。程咬金是可以让王文度拿出密旨,但那样做的意义不大,没密旨不代表他不是皇帝的人。

要知道假传圣旨是灭族大罪,可是李治却对王文度网开一面,仅仅免死罢官而已,后面还重新给启用为左卫中郎将。

可见,程咬金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如果王文度真是李治派来的,那说明皇帝开始猜忌程咬金了;征讨西突厥一仗,程咬金不能再占太多功劳,功劳太大皇帝会不放心的。

想要让皇帝放心,就得学李靖、尉迟恭、秦叔宝等人,通过自污的方式来获得自保。

这就是为何程咬金明知不可为,也要听王文度瘦主意的原因。

七、

事后,程咬金虽然被罢职免官,一世英名也毁于一旦;但是,他的爵位和荣耀都保住了,还多活了10几年。

直到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年),程咬金才在长安城私宅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号襄公。

可谓是死后哀荣!

程咬金作为一名猛将,对政治却有着极强的判断能力,在面临抉择时都能表现出异常睿智,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在正确的位置。

正因为如此,程咬金才能成为众开国功臣当中,活的最久、最潇洒的一个。他并不像小说写的那样憨,反而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完全可以用“老奸巨猾”来形容。

有意思的是,程咬金英雄一世却教出三个不太出彩的儿子来。

大儿子程处默袭爵卢国公;二儿子程处亮娶了李世民的女儿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三儿子官至右金吾将军。

三个儿子虽然都不太出彩,却都能安稳富贵地度过一生,这应该是程咬金所希望的吧。

0 阅读:73
禾珯茬读历史

禾珯茬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