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农村里最难的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可又有谁知道,寡妇的苦,不在门前的是非,而在无人知晓的付出。这话我信,因为我亲眼见证过一个寡妇的故事。
我叫李大山,今年45岁,是青山村的村医。1998年那会儿,我刚从卫校毕业回村。说起来,我能当上村医,还真得感谢村里的王寡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ab4891160481e264f8f6f07e6df0a8.jpg)
那时候我爹刚走,家里穷得叮当响。要不是王寡妇借了五百块钱给我去县城卫校报到,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混日子。这笔钱,我后来还了整整三年才还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9195d44541e0f3b16a5c48f89f1a66.jpg)
王寡妇在我们村是个传奇人物。她30岁守寡,一个人拉扯儿子小宝。要说这王寡妇,长得倒是不错,但她从没想过改嫁。村里人背后议论纷纷,说她不知天高地厚,等着找个富商。可我知道,她就是为了儿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34d78491acd624f031c1a2adb84a6e.jpg)
我的诊所开在村口,一间砖瓦房,门前是条泥巴路。每到下雨天,路上泥泞不堪。王寡妇经常来帮我打理诊所,她说这是还我治病的人情。其实哪有那么多人情好还,她就是心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d0dc988c76bbba5d8231a2240c5cf7.jpg)
诊所里常用的中药材,都是王寡妇帮忙采集的。她对山里的草药门清,认得比我这个卫校毕业的还准。有时候她上山一整天,就为了找几棵草药。我说你别这么辛苦,她总是笑着说:“大山,你救人要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5536d26ac7133dff92e7e61f700b36.jpg)
她儿子小宝从小就爱往我诊所跑,我把他当亲侄子看。这孩子聪明,十岁就能分清各种中药材。有时候他妈妈采药回来晚了,他就帮我打扫诊所,擦药柜,我都不好意思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42f66486760ca414e2c32119bec8c5.jpg)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谁也没想到,2013年春节前会出这么一档子事。那天早上,我儿子一直发高烧不退,我给他吃了退烧药也不见好。等送到县医院一查,可把我吓得不轻,是急性肾炎并发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98f134a34998600aa103d75f985bcd.jpg)
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手术费要五万。我那时候手里只攒了三万,这可怎么办?我媳妇慌得直哭,我也六神无主。正发愁时,王寡妇来了。她二话不说,从怀里掏出一叠钱,整整五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d0fb79093d4e8229847e754a5abbb5.jpg)
我当时就愣住了,问她哪来这么多钱。她说攒了好些年了,让我赶紧去交手术费。我不肯要,我知道她不容易。可她硬塞给我:“你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你的儿子不能有事。”
我写了借条,说一年内一定还清。她把借条撕了,说什么借条不借条的,你安心给儿子治病就是。那一刻,我眼眶都湿了。
手术很成功,我儿子保住了。从那以后,我更加拼命工作,想早点还上这笔钱。可每次提到还钱,王寡妇就岔开话题:“你先顾家里,钱的事慢慢来。”
渐渐地,我发现她家生活越来越拮据。她原来每天中午都给小宝炖个鸡蛋,后来改成两天一个。她自己更是省吃俭用,原来一月织两件毛衣贴补家用,现在天天织到半夜。
去年夏天,我给她看感冒,无意中发现她手腕上那个祖传的玉镯不见了。这玉镯我印象深,是她婆婆临终前给她的,说是传家宝。问起来她只说丢了,可我心里直打鼓。
后来从隔壁村的王婶子那儿打听到,原来王寡妇去年把玉镯卖了,卖了五万块钱。这一下,我全明白了。我的心揪得生疼,眼泪差点掉下来。
我带着钱去她家,非要还给她。她不肯要:“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儿子好了就值。”我说那是你婆婆的遗物,她笑着说:“活人要紧。”
我托人打听玉镯的下落,想买回来还给她。可那玉镯早被外地商人买走了,再也找不着了。王寡妇知道后,又急又气,说我何必去找。她儿子小宝也劝我:“叔,别找了,我妈说那是她心甘情愿的。”
后来我才知道,二十年前我刚回村时,王寡妇的婆婆得了重病。那时我刚开诊所,她们家又穷,我就免费给看病。王寡妇一直记在心里,说总要报答我。
这十年里,我儿子考上了医学院。我非要给王寡妇补偿。可她就是不要钱,只说:“你儿子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多帮助乡亲们。”
现在村里人还在议论,说王寡妇傻,把传家宝都卖了。可我觉得,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乡村才永远温暖。只是,当我们在赞美这种无私奉献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想:为什么总是善良的人,过得最苦?
张为国
真他妈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