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民间称为 “破五节” ,属于春节期间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破五”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春节的时间跨度特别长,从除夕到初五,人们往往遵循着许多传统禁忌,比如不碰剪刀针线、不倒垃圾脏水、不说晦气的话等,这些忌讳旨在避免坏兆头,祈愿新的一年平安顺遂。而到了正月初五,这些避讳大多可以解除,生活逐渐回归到日常,所以说“破五”有着打破禁锢的意思。
在破五当天,同时也是传统里的财神诞辰,其是人们眼中掌管财运的神明。在初五这会举行祭财神的仪式,希望能够迎来滚滚财源。这一传说也让 “破五” 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人们希望,在这一天打破旧的束缚,从而迎接美好的开始。
围绕着“破五”“迎财神”这些内容,在初五当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习俗与讲究,使得“破五”二字形象化表达,也反映了人们破除禁锢的决心。大年初五,牢记“1不拜,2不留,3要做,4不吃”,蛇年接福聚财气。下面就来看看分别是指哪些内容吧~
1不拜
拜年是年俗文化里的重要仪式,意在为亲朋好友送上祝福,虽然在过年结束之前都可以拜年,但初五却是被人们普遍忌讳的。首先来说初五是迎财神之日,届时人们都会早早地打开大门迎接财神,这时如果前往拜年,则会被视为“抢财”之意。
同时初五还流行着“赶无穷”的习俗,相传姜子牙封神时,封自己的老婆为穷神,并令她 “见破即归”,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出门拜年,可能会碰到穷神,也怕把这些 “穷晦之气” 带到别人家 。所以人们在初五“破五”这天都会避免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拜年。
2不留
家中的“穷气”“晦气”不留
在“破五”的含义中,有着“破污”意思。人们认为,在过年的前几日可以聚集财气,因此讲究不能打扫,不倒脏水等,以免让财气流出。而到了破五之日,这个禁忌就要破除了。加上这一天是迎接财神之日,因此人们会进行一场大扫除,将前几天产生的垃圾,脏水等都扔出门去,以此来象征着把穷气、晦气都扔的远远的,从而迎来好运和财运。
3要做
①迎财神
迎财神是初五当日最重要的习俗了,其承载着人们对于富裕生活的渴望。关于财神有很多的传说,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赵公明,他被尊为正财神。据说他原本是终南山的一位仙人,在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的神,麾下还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共同掌管人间财富 。
在初五凌晨,人们就会备好丰盛的贡品,香烛等,财神像前虔诚地焚香礼拜祈福。当零点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都会燃起鞭炮。人们认为,鞭炮的响声可以驱散不顺,吸引财神的到来,并且鞭炮放得越响、越久,就越能迎来丰厚的财运。
②商户重开张
春节是重要的大节,在传统里,从大年初一起,大小店铺通常会关张歇业,让忙碌了一年的店主和伙计们能安心过年。正月初五“破五”迎财神,被视为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商家们为了抢个好头彩,纷纷选择在这一天重新开张营业。希望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③钱包装满
初五是迎财纳财的好日子,届时人们讲究把钱包装满,寓意着新的一年有资本 “钱生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 。有的家庭中,长辈们还会提前包好红包,塞到晚辈的钱包中,以示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生活顺遂 。
4不吃
不吃稀粥
“扔穷”也是大年初五的习俗之一,届时除了扫尘扔穷之外,在各地还流行着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形式。在山东一些地区,人们会煮 “糊涂粥”,全家食用后,将剩下的粥撒在门外,意为送穷 。由此可见,稀粥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视为贫穷的象征。所以在初五这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吃。况且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吉祥的食物可以选择,所以也就更没必要去吃稀粥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