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吧。”我把离婚协议书推到老郑面前,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谈论今天的天气。
老郑的手颤抖着,握着钢笔,抬头看我,浑浊的眼中泛着泪光:“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
我摇摇头:“十年了,够了。”
十年前,我42岁,儿子刚考上大学,我独自经营着一家小小的蛋糕店。那时,我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至暗时刻,渴望一份简单的陪伴。老郑出现了,穿着朴素的工装,笑容温和,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他丧偶多年,有个正在上高中的女儿,靠做家装工人维持生计。
“我能帮你装修新房子吗?”他问我,语气诚恳。
我答应了。那时的我,对物质没有太多要求,只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装修的那段时间,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他常跟我讲他以前的故事,讲他早逝的妻子,讲他生活的艰辛。说到动情处,总是红了眼眶。
“以后,我会对你好。”领证那天,他握着我的手,郑重承诺。
婚后的头几年,生活确实平静而温馨。他下班早,主动承担家务,我专心打理蛋糕店,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他常常这样说,眼里满是真诚。我还记得,他女儿考上大学那年,他高兴得像个孩子,逢人就夸女儿懂事争气。为了供女儿读书,他几乎不给自己添置任何新衣物,一件旧工装穿了又穿,缝缝补补。我劝他给自己买件新的,他总是笑着说:“够穿就行,钱要留给女儿用。”
转折出现在他女儿大学毕业后。女儿说要考公务员,却整天待在家里打游戏。
“你应该先找个工作,边工作边复习。” 一天晚上,我忍不住提醒她。
“我的事不用你管!”她冷冷地回了一句,扭头回了房间。
从那天起,家里的气氛变了。老郑开始指责我偏心,说我给儿子买房,却不关心他的女儿。
“你儿子工资那么高,干嘛还要给他买房?”他语气里带着不满。
“那是我自己的钱,我愿意给谁就给谁。”我据理力争,心里却隐隐感到不安。
他女儿后来找了个外地男友,没车没房。老郑竟然提出要把我的房子给他们当婚房。
“这怎么可能?”我断然拒绝,“让他们自己租房住吧。”
“你就这么绝情?”他怒视着我。
“我绝情?这十年来,你往家里交过一分钱家用吗?家里的开销,女儿的学费,哪一样不是我出的?”我忍不住反问。
我们的争吵越来越频繁。去年秋天,他开始经常不回家,说是加班。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他手机里暧昧的短信,一切真相大白。
“你出轨了?”我问他,语气出奇的平静,仿佛在问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
他沉默了很久,才挤出两个字:“对不起。”
离婚后不久,他又来找我,跪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错了,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十年婚姻,就像一场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我倾注了所有真心,却换来一场空。我为他付出的一切,他从未真正珍惜过。就像我蛋糕店的常客李姐,丈夫事业有成后抛弃了她和两个孩子,和一个年轻女孩远走高飞。李姐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异常艰辛。而她的前夫,却从未过问过孩子们的成长,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又想起我的邻居王阿姨,为了支持丈夫创业,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拿出所有积蓄,陪他一起打拼。几年下来,公司生意红火,丈夫却变了心,爱上了年轻貌美的秘书。王阿姨人财两空,最终不得不净身出户。
还有我的朋友小雅,她对丈夫百依百顺,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爱好和社交,一心扑在家庭上。可她的丈夫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她没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嫌弃她。最终,这段婚姻也以失败告终。
看着痛哭流涕的老郑,我心里没有一丝波澜,只有无尽的释然。我终于明白,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被珍惜。就像我给老郑的一切,他从未放在心上。也许,这就是人性。
办完离婚手续那天,我又路过我们初遇的那条街。梧桐叶落满地,金黄一片。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季节,我们相识、相爱。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
53岁的我,依然独自经营着我的小蛋糕店。儿子常劝我再找个伴,我总是笑着摇摇头。人生,并非只有婚姻才是圆满。经历了这一切,我更加明白,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只有自己。与其苦苦追寻一份不被珍惜的感情,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像我的蛋糕店,虽然不大,却是我真正的依靠。每天揉面、烘烤、装饰,在这些简单的事情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