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这位在我国名留青史的将领,曾面对沙俄的威胁毫不退缩。当时,沙俄扬言要将兵舰开到天津,甚至打进北京,然而我国毫无惧色地做出了硬气回应。左宗棠更是提出了“抬棺西征”的决心,为了收复新疆的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他毅然决然率领清军三路出征,展示了最后一次民族的尊严与血性。
左宗棠的西征行动时值同治年间,彼时新疆被地方割据势力阿古柏所占据。阿古柏背后有英国和沙俄的支持,乾隆年间被征服后的新疆此刻正经历着一场灾难。乾隆平定新疆后设立的满人城堡以及北疆的汉族城市据点,面临了阿古柏的独立统治。几经战火,阿古柏在南北疆一统乱局,建立起洪福汗国。
不过,清廷在收复新疆的问题上,内部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年,左宗棠的主张与李鸿章的海防重要论形成了激烈的“李左之争”。李鸿章倡导发展海军和工业,而左宗棠则主张西进收复新疆。然而,慈禧太后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支持左宗棠,最终才促成了收复新疆的重大决定。
提供资金支持的是左宗棠的老友胡雪岩,他以个人名义向外国银行借款近1600万两白银,用商业抵押,筹集巨款,才使得左宗棠能够筹备西征军。虽然最初只筹集到5百万两白银,但左宗棠并不气馁,继续号召地方的清军,陆续集结了两万余精兵。由于装备匮乏,左宗棠在甘肃成立兰州制造局,自行仿制先进武器,为西征军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撑。
光绪二年春天,左宗棠率领大军最终入疆。战略上,他提出“缓进急战”策略,绕过优势不显、敌军密布的水草丰美之地,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击溃敌军。同时,他通过分散行军降低暴露风险,有力削弱敌人的防线。首场战役便攻下乌鲁木齐城,其后的一个月里,西征军势如破竹,收复南北疆大部分地区。
随后,左宗棠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选择驻扎休整。光绪三年春暖花开之时,左宗棠的清军再次发力。达坂城一战中,他通过火力压制和心理战术,轻松占领此重镇,并快速解散敌军。此后,他稳步推进,终于在光绪四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所有领土。然而,沙俄依然试图控制伊犁,拒绝归还。
为了促使沙俄让步,光绪四年,我国派崇厚出使俄国。崇厚在谈判中不敌压力,差点签下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要以大片领土和巨额赔款换回空城。左宗棠得知后怒不可遏,清廷亦重新审视决定,遂判崇厚为斩监候,表明了坚决态度。随后,朝廷派遣曾纪泽再次赴俄国谈判,并调左宗棠回京准备再战。
曾纪泽早在英国、法国任驻外大使时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他深知俄国因与土耳其战争消耗颇多,无力再战。在强大的武备支撑下,左宗棠的准备工作更给了他足够的筹码。最终,在持续的施压与谈判后,沙俄同意签订《中俄伊犁条约》,除部分土地外,归还我国伊犁。
左宗棠不仅成为收复新疆的功臣,也积极推动新疆建省。面对当时各方特别是八旗利益的反对,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经过一系列办公事宜,光绪十年,新疆正式设省,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