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前,黄永胜说凭四野自己就能打败蒋军,真有这个实力吗

前朝野生历史 2024-11-03 00:57:23

古代良将不断,想纵八荒,合四野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这样的人,他们却往往身负家国情怀又或是绝世谋略,所谓的战之上策,孙武曾在《孙子兵法》里点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在一场战争中,以道义和自身雄厚实力为名的前提,先声夺人的名号是有多么重要。

而在中国近代解放战争期间,也有这么一位良将想先声夺人,他便是当时45军的军长统帅——黄永胜。当时正值平津战役将发之际,黄永胜看着八十万东野大军连着无数坦克、战甲浩浩荡荡地从关门进入,黄永胜心中不免暗喜,然后大方狂言:“现在单凭这东北解放军的力量,蒋军就已然大败于我们了。”

或许,表面上这是一种大放厥词,但又或许是前文所述的激将之计,一方面他想要给自己的将士们鼓舞打气,另一方面他也想要给敌方展示自己军队的实力,从而来个下马威。

但这都只不过是按照兵法所进行的猜想罢了,是否能够完成这次“不战而胜”的兵役,还需理性地分析和历史地看待。

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都说一支军队是一场战役的脊梁,一名将士是一场战役的心脏。所以,当想要去深刻了解一场战争,一段故事就绕不开去了解这位将士。

他的名字叫黄永胜,一名典型的出行军人,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逐渐升官发达,最终成为一名少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是对他一生的标榜和评价,他像一颗种子,从毫不起眼的小草逐渐长成了遮天蔽日的参天巨树。

而黄永胜真正发迹的时期,便就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的出色表现。当时的他还是红十二军的一名团长,但他作战英勇而且指挥有方,无数次抵挡住国民党的埋伏与侵袭,所以他的晋升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他从团长逐渐升职到师长。

又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并在聂荣臻将军的带领下,创造出绥远战役和反抢占战役的胜利,可以说,这一次又一次的战役,铺就了黄永胜在将士们心中的威严与崇高地位,同时也让黄永胜指挥作战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并在军方树立起自己的标识。

除了上面这段著名的战役,黄永胜对于中国解放战争的贡献也可谓是不可磨灭,尤其是他在平津战役与辽沈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对国民党的优秀打击,都让他声名鹊起。

而这样战争素养的塑造离不开两个人,而这两个人也同时是黄永胜心目中最崇敬的两个人。一个是罗荣桓将军,而另一个便就是聂荣臻将军。

用黄永胜自己的话来说,罗荣桓将军是一个带兵丰富而且战功赫赫的人,教授他出其不意的兵法,以及如何巩固人心的诀窍,可以说罗荣桓将军是他军路上的引路人以及塑造者,塑造出他坚毅不拔,自信果敢的大将风范,同时也给予他一次又一次战争中实践的典范,以及学习榜样。

而聂荣臻将军则是用一次又一次英勇无畏的大团战事件,让当时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将感受到战争的风云变化以及飒爽,他十分崇敬这个拥有指挥艺术指挥作战方法的老革命家,这也就塑造了后来指挥有度的黄永胜。

一时间,黄永胜便成为了当时中国百姓心中的著名将士,人们或多或少都可以说出他的几场战役以及他的贡献,人们当然知道这位将士身上的卓越风采,以及他出色的作战才能,但同时人们也知道这位将士身上的轻傲狂慢与自信大方。

从黄永胜的一生来看,他的确是一个作战有方并且拥有独立思想的革命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具备着脾气与缺点的战士,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在平津战役前说出那样狂放恣意的话。

分析此战,不为虚妄

如前文所述,黄永胜将军在平津战役前说出,可凭自己之力便平复蒋军,可以自己之言便退万师。这虽然听起来非常的狂傲不羁,但事实上也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从地形方面来看,当时蒋介石军队和黄永胜军队属于华北战场,地形多以丘陵以及平原为主,所谓的伏击战以及林战在这里来说,并不是非常的占有优势。

而黄永胜将军手下的军队曾经在东北战场有着非常丰富的野战以及平地战的经验,他们十分了解如何在没有掩护或是地势平坦的战场上,发挥出一支战队的最佳实力以及方式。

而蒋介石军队他们往往会更倾向于借助掩体或是堡垒,予以突袭以及火力的猛攻,所以地形对于蒋方他们其实是不占优势的。

而再从军队构成来看,当时黄永胜将军手下的东北野战军,就是后来的四野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或是经历过辽沈战役留下的革命军又或是经历过红军长征与反围剿的经验老兵,也有一大部分是投降或俘虏的国民党军人,所以四野军在当时的军力可谓是空前绝后,当时甚至可达一百二十万余人。

而尽管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着二百九十万人的军队,看着比四野军人数还要多,但里面多为学生兵,后勤兵,所以作战能力并不强。

此外当时已处于国民党统治后期,一些云南,贵州的地方兵并不想再听命于国民党的控制,所以国民党无论是后勤方面或者是调配方面,都处于极低的劣势以及被动局面。所以从军队构成来看,国民党军队也并不能很大地占据战场的优势。

最后,对于战争心理方面来看,国民党军队也早已是人心涣散,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着中国近四分之三的统治地区,但这些地区里,百姓或多或少都已经人心叛离,地区的地方兵也早已想脱离国民党的统治,因此国民党军队当时的战争积极性以及战争的后援方面,都不是非常的巩固与坚定。

而东北野战军他们则在黄永胜将军的话语里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士气鼓舞以及热情,所以在这一方面里,我国军队也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上风,保持着“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战风范。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四野军在这一场战役里,其实占据着良好的作战先机与优势,所以这场战役里,黄永胜将军的狂放言论未必也不能成为现实。

不战之由,时机不到

那么这样就会有人又问:为何四野军处处占于上风,却不在这一次战役中把蒋军给一网打尽?

不战之由,只是时机不到,且天机不顺。

当时四野军到达的,只是十二师中十个可以作战的先遣军队,而后援部队以及物资并没有很快地支援到达华北战场,同时当时四野军中最厉害的两师其实也还停留在东北战场,要驻守并巩固东北战场的秩序以及清除余孽。

所以由于战斗力的削减以及物资不能及时的提供,也不能很好地处理战争中的伤员,造就了他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把蒋军一网打尽。

而这里同时也有一个关于这场战役的故事,说这句话当时的故事背景,其实是黄永胜将军对邱会作将军的玩笑话,不过是一句对蒋军的轻蔑与自身的盲目自信。

其实这样的野史也非常的具有考究,因为我们可以从黄永胜他先前的狂放不羁,可以看出这样的端倪。

黄永胜所言,或许听起来狂放不羁,又或是痴人说梦,但细细品来,其实也是他自信并且兵法的体现。可见当时这位将军对自己战术军队素质的自信,也体现着当时这位将军的眼界格局之大,见蒋军的人心涣散,见蒋军“纸老虎”的颓势。

或许他的这些言语不过一句玩笑,又或许他只是想先声夺人,但能屹立山头,以一句轻描淡写,抵千军万马的飒爽英姿,也足以让世人与历史铭记。

0 阅读:274

前朝野生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