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雍正皇帝重用的贤王,他的才能和真诚感动了一个时代

黄橙知县 2023-09-29 20:57:26

今天我们聊聊历史上雍正王朝时期的康熙第十三子,雍正的十三第的故事。好我们正文开始:

胤禛即位后,展现出了他残酷和冷酷的本性,并毫无保留地对待政敌采取打压手段。此外,他对兄弟们也开始秋后算账,有些被关,有些被贬斥封禁。正由于其种种行为,在历史上,胤禛一直被许多人称为是一个贪权专横、虚伪冷酷以及弑兄屠弟的皇帝。然而,并非所有的兄弟都与胤禛无法和平相处。胤祥作为玄烨的第十三个儿子,在胤禛的心目中一直受到宠信,最终走完了一段圆满的人生旅程。

雍正皇帝

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的母亲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自幼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他很内向,不愿意出风头。尽管从12岁起就跟随父亲康熙皇帝出巡,但由于他不愿意展示自己,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康熙认为他是一个缺乏志向、能力平平的皇子。因此,在康熙的统治下,胤祥经过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之事后好像受到康熙皇帝的疏远,没有被授予爵位,雍正登基前,也只是个皇子身份。

康熙皇帝

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后,诸位皇子们开始激烈竞争皇储的位置。那些具备争夺皇位能力的个体会形成联盟,展开积极行动,而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就会加入并依靠其中一派,和这一派同舟共济。而胤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本人缺乏竞争的资源和能力,也不愿意成为他人的宣传工具。这一特点与当时被普遍视为"第一闲人"的胤禛有某种相似之处。而胤禛只在外表上保持平静,利用自己的低调和城府瞒过了父皇和兄弟们。

然而内心却一直在精心计划着如何登上帝位,这一点胤祥完全未能意识到。由于两人都置身于竞争之外,似乎有许多共同语言,经常交流,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成了莫逆之交。胤禛即位后,他需要真心实意的人来帮助他。所以胤祥不得不告别休闲的生活,参与到忙碌的政务管理中。为了得到胤祥的帮助,胤禛在登基当年就封他为怡亲王。胤祥初次获爵位,且直接跃升至高级阶层,绕过中间贵族等级,此乃赐予之特别尊荣。

爱新觉罗胤祥

胤祥本人并不是把名誉、地位和金钱视为一切的庸人。他之所以早年不与兄弟们竞争,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力不如其他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策略。现在,如果有皇兄的重视,为何不尝试发挥自己的才能呢?这正是胤祥在成为封爵后所思考的问题。在获得封爵后不久,他被委任为主管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大臣,并随即派往管理重要的户部三库。在雍正元年,即第二年,他受命主持户部并负责管理钱粮奏销的会考府事务。当时,他凭借手中权力完全掌握了朝廷的财政大权。

胤祥辅佐胤禛共计8年,承担了大量繁琐的政务,成为雍正初政的中流砥柱。事实证明,胤祥不仅从政能力出色,而且还富有创造力。由于对雍正朝的治绩有着巨大贡献,他获得了世袭的铁帽子王封号。这使他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位获得铁帽子王封号的人。雍正七年(1729年)11月,胤祥患病。到第二年5月,病情加重。此时雍正也在生病当中,听到胤祥病危的消息后,亲自前去探望。然而,刚到怡亲王府邸,就传出了胤祥病逝的消息。胤禛感到非常悲伤。为了表达对胤祥的哀思,他决定暂停参加朝会3天,并且予以一个月的服丧。第二天,胤禛再次亲自前往王府悼念,称赞胤祥是"八年来一直如一日地为我贡献,具备公正忠诚和全心全意为朝廷服务的才能,古今之间难有此类贤者之王"。

胤祥能够得到雍正如此大的宠爱,其中的原因在于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赠给胤祥的匾额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也揭示了胤祥为人处事的特点。这八个字是:“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在上谕中,雍正称颂怡亲王的忠诚,并表明其对皇兄的无私执着。他强调怡亲王为国家付出极大努力,毫不顾及个人利益,将国家视作自己的家庭。这一上谕从侧面证明了"忠"一词对胤祥是何等重要,并进一步验证了他对胤禛忠心耿耿的实际行动。

胤祥到底何德何能才能得到雍正皇帝如此信任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于胤祥受胤禛信任的原因产生了好奇。然而,在雍正四年(1726),雍正赠予胤祥的八字匾额揭示了胤祥处事风格的独特之处。这八个字是: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首先, “忠”反映出胤祥对胤禛的无比忠诚,他全心全意为皇兄排除烦恼、解决难题。据说在胤禛赐匾的当天,他发表了一篇上谕,肯定了胤祥的“忠”,他说: “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公而忘私,视国如家”。

而“敬”则意味着对胤禛的尊敬。胤祥遵循弟道和臣道,从不越矩,始终保持严肃的态度,正如所说: “小心兢业,无纤毫之怠忽”。胤祥的“诚”是指他的坦诚与真心。他始终真诚坦率,从不作假,正如所说的“精白一心,无欺无伪”。

“直”表示胤祥直来直往,从不阴险奸诈,有话就直说,毫不掩饰。据说胤禛继位后,他对别人的意见很少听取,自认为是独断专行的,臣下若是说他不听,很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然而胤祥却能坦言直言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果亲王允礼问题上,胤禛一直以为他是允禩的党羽,下令贬谪到守陵的职位。其他人都不敢劝谏,但胤祥觉得不妥,冒颜提出己见,最终胤禛改变了主意。

“勤”表示胤祥勤政。在执政的八年里,胤祥一直尽心尽力,事必亲自动手。尤其是在治理京畿水灾方面,给胤禛留下了深刻印象。1725年8月,京畿遭受水灾。为了应对这场水灾,胤祥和大学士朱轼一同实地考察后,提议修建水利设施,开凿河道,疏通水系,并且请专人负责农田水利工作。经过水利设施的建设,水灾得到了相对缓解。胤祥在国库亏空问题、对准噶尔的作战以及为胤禛选择合适的陵寝等事情上,表现得非常勤奋,努力尽职。

最后,“慎”指的是谨慎和慎重。胤祥一直被胤禛所信任,担任重要职位。然而,他从不因此而骄横放纵,反而严格自律,不自恃功高。特别是在接受皇兄的赏赐时,他能够拒绝可以拒绝的,谨慎地接受无法推辞的。按照玄烨对待其他兄弟的分封方式,胤禛分封给胤祥的钱粮也是23万两,但胤祥坚决拒绝,最终只接受了18万两。1725年2月,胤禛想把胤祥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并允许他自行指定,但胤祥坚决不接受。即使是胤禛特赐的陵寝吉地,他也坚决拒绝了。

“廉”则是指胤祥的廉洁。在处理政务时,胤祥掌握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只要稍加贪婪,他的子孙们就会享受不尽。然而,他却明确区分公私,严于律己。平日里的衣食也力求简朴,甚至在临终时,他嘱托丧事时说:“一切从简,不要把金玉珠宝、华贵衣物带入棺内”。可以说他实行着“清洁无玷”的生活作风。

最后,“明”表示睿智。胤祥经常被委以审理重大案件的任务,但他从不对犯人使用酷刑,而是依靠辩论鉴别曲直,常能审得实情。此外,胤祥的办事方式也是精明利落,很少受到欺骗,正如所形容的:“见理透彻,工作精细,兼顾利弊和明智”。

总之,胤禛对于胤祥的信任是有原因的。胤祥秉持忠诚、敬畏、真诚、直言、勤奋、谨慎和廉洁的原则,兼具明智,这些特质使得他成为了胤禛最信任、赞赏的人。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皇子中不避讳皇帝名讳的唯一之人。胤祥比起他的哥哥弟弟们是幸运的。但是幸运的背后也是胤祥的忠厚老实,踏实肯干和忠于雍正的行事风格分不开的。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老铁们的阅读。再次感谢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创作下去的动力。下次再见。

1 阅读:271
黄橙知县

黄橙知县

愿与君一起分享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