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4-11-07 17:16:47
1679年在法国出版的《关于时间和天体运动的知识》,通常被认为是时间上最早的天文年历。其实类似的出版物早已有之,就是星占年历——其中包括一年中重要的天文事件,如日月交食、行星冲合;当然也包括历日以及重大的宗教节日,以及对来年气候、世道等的预测。星占年历中还包括许多各行各业的常用知识汇编,比如给水手用的年历中有航海须知,而给治安推事用的年历中有法律套语等。 公元1600年之前,在欧洲这类读物至少已经出现了600种,此后更是迅猛增长。例如,17世纪英国著名的星占学家W.Lilly编的星占年历,从1948年起每年可以售出近三万册。而在此之前,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早就在编算公元1595年的星占年历了。他因为在年历中成功预言这年“好战的土耳其人将侵入奥地利”、“这年的冬天将特别寒冷”而声名鹊起,此后不断有出版商来请他编年历,这对于他清贫的生活来说倒也不无小补。 如果说那些被赋以政治使命的,或是出于星占目的的年历,不能算“纯粹”的天文年历的话,那么比较“纯粹”的天文年历出现于18世纪。《英国天文年历》从1767年起逐年出版,九年后《德国天文年历》开始逐年出版,《美国天文年历》1855年起出版,苏联自己编的《苏联天文年历》1941年才开始出版。 要说起天文年历在中国的身世,那真可谓家世悠久,血统高贵。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天子向诸侯“颁告朔”之礼,所谓“颁告朔”,就是告诉诸侯“朔”在哪一天,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可以视为天文年历的滥觞——因为朔仍是今天的天文年历中的内容之一。而与包括日月及各大行星及基本恒星方位数据、日月交食、行星动态、日月出没、晨昏蒙影、常用天文数据资料等内容的现代天文年历相比,清代钦天监编算的《七政躔度经纬历》也算得上天文年历的雏形。 诸侯接受“颁告朔”,就意味着遵用周天子所颁布的历法,也就是奉周天子的“正朔”,这是承认周天子宗主权的一种象征性行为。这种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行为,在中国至少持续了三千年之久。在政权分裂或异族入侵的时代,奉谁家的“正朔”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而当中国强盛时,向周边国家“颁赐”历法,又成为确认、宣示中国宗主权的重要行为。 但是天文年历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却又命途多舛。说起来,中国编算现代天文年历比苏联还早。然而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此事却总和政治纠缠在一起。 1911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改用阳历令》。改用当时世界已经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当然是符合科学的;然而立国的第一条政令就是改历法,这本身就是中国几千年政治观念的不自觉的延续——新朝建立,改历法,定正朔,象征着日月重光,乾坤再造。让历法承载政治重任的传统旧观念,在新时代将以科学的名义继续产生影响。 中华民国成立的“中央观象台”,曾出版过1915年和1917年的《观象岁书》,接着在军阀战乱中,此事无疾而终,停顿了十几年。直到1930年才由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开始比较正式的天文年历编算工作。没想到此时却爆发了长达两年的高层争论,而争论的焦点,竟是在今天看来几乎属于鸡毛蒜皮的细节——要不要在新的天文年历中注出日干支和朔、望、上下弦等月相! 首先,今天难以想象的是,那时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直接过问的,许多会议都有中央党部的代表参加。而那些天文学家虽然大都是从西方学成归来,受的都是现代科学训练,可是他们在年历问题上却更强调“政治挂帅”!例如,在新编算的天文年历中,每页的下面都印着“总理遗嘱”,天文学家们说这是为了“以期穷陬僻壤,尽沐党化”。后来根据“中央宣传部”的意见,又决定改为在年历中刊印“训政时期七项运动纲要”、“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省县政府组织法”等材料,几乎将天文年历编成了一本政治学习手册。 在要不要注出日干支和月相的问题上,“党部”的意见是“朔望弦为废历遗留之名词,若继续沿用,则一般囿守旧习之愚民,势依此推算废历,同时作宣传反对厉行国历之口实”,所以要求在年历中废除。但是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月相是各国年历中都刊载的内容,应该注出,他们反驳说:“想中央厉行国历,原为实现总理崇尚大同之至意,自不应使中国历书在世界上独为无朔望可查之畸形历书。”而教育部官员原先主张在年历中废除日干支,不料“本部长官颇不以为然”,认为干支纪日“与考据有益,与迷信无关,多备一格,有利无弊”。各种意见争论不休,最终似乎是天文学家的意见稍占上风。 当时清代的“皇历”早已废弃,但是由于民国政府未能按年编印新历,民间仍有延用旧时历法或根据旧法自行编算者,这些旧历都被天文学家们称为“废历”,认为应坚决扫除。但是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年历编算工作,时断时续,从1930年至1941年只编了七年,此后又告中断,直到1948年才又恢复。1948年的年历已经相当完备,却没有费用付印,后来靠空军总部、海军总部和交通部分担费用,才得以印刷。1949年的年历已经编好,竟要依靠七个中央衙门分担费用才得付印,但是印到一半,蒋家王朝覆灭,印刷厂倒闭,这年的年历最终也未能出版。 从1950年起,中国的天文年历才最终走上正轨,由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编算出版。从1969年起正式出版《中国天文年历》及其测绘专用版,此外还有《航海天文年历》和《航空天文年历》。1977年起又由紫金山天文台与北京天文馆合作编印《天文普及年历》,专供普及天文知识及指导业余爱好者观测之用。 至此中国天文年历上基本完成了与国际接轨。 来源:《科学外史》
0 阅读:1

考古研史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