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前言明朝末年,浙江地区诞生了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孩子,他就是王阳明。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大思想家,他的心学思想在未来传扬光大。
在王阳明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也为人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智慧,而这一切都隐藏在他的“八字遗言”中……
早年经历王阳明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家庭,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时期的官员,在南京担任吏部尚书。
所以王阳明自幼便受到父亲的影响饱读诗书,在加上他天资聪慧,对学习一事非常上心,所以年仅28岁的他就能考入进士,开启自己辉煌的一生。
信息源:《明史》 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传.国学网。
王阳明出生的时候,据说就自带特殊气质,他的母亲怀胎超过10月才生出王阳明,在他诞生之前,祖母曾梦见天神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于是他的祖父就给他取名为“云”。
不过王阳明出生后,到了5岁仍然不会说话,一个高僧路过王阳明家里,摸着王阳明的头说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于是王阳明的祖父根据《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典故,给其起名为“守仁”,巧的是这个时候王阳明会开口说话,所以王阳明也被人们叫做王守仁。
王阳明的父亲非常喜欢绍兴的山水,于是便举家迁往绍兴,幼年时期的王阳明家世富裕,因此也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环境。
但家境的优渥并不能左右生活的痛苦,王阳明12岁那年,母亲意外去世,王阳明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当作王阳明的继母。
这个继母对王阳明非常不好,常常虐待王阳明,平常他的父亲不在家,没有人保护自己,所以聪明的王阳明就自己想了一个办法。
他知道继母信佛,用因果报应这个观点,让继母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两人也自此相安无事。
王阳明在各个领域都很有贡献,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天才。他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很有建树。
并且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王阳明还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高官,他私下里精通军事兵法,善于射箭,曾经率军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为大明立下盖世功勋,千古流芳。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治世能臣,却在朝堂上受到小人针对……
宦官揽权王阳明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横跨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位皇帝。尤其是在弘治、正德时期,整个朝堂之上内忧外患十分严重。
地方有各路藩王觊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叛乱的情况。内部宦官大肆屯田、独揽朝政,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王阳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1505年,明孝宗去世,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继位,那时候的正德皇帝只有15岁,朝政中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宦官刘瑾的手中。
宦官专权导致朝政空前黑暗,这种情况自然引发了朝臣的不满,于是刘健等人率先上书正德,请求皇帝彻查此事,同时罢免刘瑾的官职。
但是刘瑾的权力实在太大,他最后非但没有什么事,反而还把刘健罢免官职。南京户部的人联名请求皇帝恢复刘健的职位,但却被刘瑾从中挑拨,反而他们一群人被关进大狱。
王阳明作为兵部主事,他不顾个人安危,直言上奏,请求正德皇帝严惩刘瑾,但是却被刘瑾恶人先告状,还白白挨了40大板,不仅失去了兵部的官职,还被贬往贵州做了龙场驿丞。
虽然王阳明被贬,但刘瑾可不会轻易放了王阳明,他对王阳明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将其除掉。于是就派杀手前往王阳明被贬的地方,准备直接将他杀死。
到了钱塘江附近,有人告诉王阳明刘瑾派出杀手的消息,没想到王阳明却非常的镇静,自由化险为夷的方法。
第二天清晨,王阳明突然消失不见,只在枕头边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道:“百年臣子悲何报,夜夜江涛泣子胥”。
他的仆人以为王阳明跳江自尽,立马跑到江边寻找王阳明的身影,结果只发现江上只飘着王阳明的衣服,不禁对此失声痛哭。
仆人大哭的声音吸引到很多路人,杀手见状也上前查看,结果只发现江山飘得衣服,收起欺负后回京复命。
而此时的王阳明,其实已经逃离险境,他换上道袍,在福建武夷山藏匿了一段时间,后又前往贵州龙场,最终悟道成圣,修成一代“心学”大师。
临终遗言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身体力行”,鼓励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率先自己去尝试一下,不要因为其他的看法而轻易放弃。
信息源:今天为何要重读王阳明.光明网 。
从王阳明的心血思想中不难看出,他不仅聪慧异于常人,同时也是个心怀天下的大思想家,所有传承下的思想就算放到今天也同样适用。
不少人把王阳明的思想作为成人准则,比较可惜的是,后续因为战争的原因,没有让王阳明的思想完整的保留下来。
大多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结果,这与当年王阳明坚持授课、广收门徒离不开关系。
等到明世宗继位后,王阳明年事已高,已经无心再回到朝堂参预勾心斗角的官场,只想着如何能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所以他在家里开办学堂,开始授课传业。
王阳明的名气在当时还是比较大的,他开办学堂的消息瞬间传遍整个小镇,一传十十传百,各个地方的人相继前往王阳明家里求学,但是这件事情却让他的家里人感到非常难受。
因为王阳明由于早年经历的事情,再加上常年累积的各种小病,导致王阳明晚年身上出现非常严重的肺病,发病的时候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所以王阳明的家人一开始是反对他讲课的,王阳明业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王阳明家里学习,他不忍自己“知行合一”的思想落寞,不顾家里人的再三阻拦,执意拖着病体授课。
史书上对于王阳明死因的记载,只有短短两个字“肺病”,其余的情况并没有透露多少,然而当时的情况非常严重,他的肺部不断分泌腐蚀性的粘液,导致王阳明身体发痒溃烂。
当时的医学条件无法治愈这种疾病,甚至不少一生一见到王阳明就立马被吓跑。
王阳明生命的最后一刻,身边只有他往日的学生,在其临终前,王阳明说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仿佛就是王阳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结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将王阳明视作“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显然是将之与孔孟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不过如果我们纵观他这一生,也能够发现,他确实对得起如此之高的评价。
短短八字正是王阳明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此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已然了无遗憾”。同时这短短八字也蕴含人生哲理,告诫后人做人做事要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