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以后,袁绍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袁绍究竟输在了哪里?

梧桐呜 2024-05-28 17:53:4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彻底改变天下格局,一代枭雄袁绍落寞,北方地区尽数收归曹操所有。

可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四世三公,官渡战败后残余势力依然强大,但最终他却是就此落寞,没多久就抱病而终,实在令人唏嘘!

那么袁绍战败后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袁绍又究竟输在了哪呢?

战前动员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各地诸侯因平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尤其是自董卓进京,祸乱朝纲后,汉室衰微,割据问题愈发严重,各个诸侯之间相互征伐,不断扩充地盘,而北方最强大的两个莫过于曹操和袁绍。

信息源:《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官渡之战》澎湃新闻

曹操原本实力弱小,却非常有远见卓识,选择将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虽然东汉名存实亡,但有天子的名号,曹操做什么事都更加方便顺利,于是他携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吕布、袁术,实力愈发强大。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家里四世三公,四代人里面有5人官拜三公,要知道在古代三公可是位极人臣,统领百官,袁绍出身这样的家庭,就注定他日后定不会平凡,在黄巾之乱爆发后,依仗自身的能力和家族的显赫,袁绍迅速崛起。

等到建安年间,袁绍吞并公孙瓒后,袁绍尽数占据黄河以北地区,天下九州独占其四,乃是天底下最大的诸侯,这时北方地区也只剩曹操和袁绍两大股势力,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胜利方也将问鼎天下,成为最强诸侯。

官渡之战就此打响,建安四年,袁绍兴十万精兵,一万铁骑,浩浩荡荡南下,向着许都,也就是如今的许昌方向前进。得知袁绍南下的消息,曹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慌张,而是积极调兵遣将,要与袁绍来一场决战。

而曹操毕竟没有袁绍的家大业大,动员的兵力也就精兵两万,但对于曹操来说,两万已经足够,足以让他与袁绍相抗衡。在战争开始的排兵布阵,袁绍是分散兵力,对曹操形成合围之势,而曹操兵力不多,选择集中兵力,以获取战场主动性。

建安五年,因为衣带诏一事,给了袁绍以开战理由,于是便书写讨贼檄文,正式向曹操开战,而收到衣带诏的还有刘备,刘备率先反曹操,此时正是袁绍出兵,两面夹击曹操的大好时机,但他没有选择出兵援助刘备。

原因说起来也让人可笑,当时袁绍幼子生病,袁绍爱子心切,不愿此时开战,怕照顾不到幼子,手下谋士屡次三番劝谏袁绍,希望他以大局为重,偷袭曹操后方,但袁绍全部拒绝,这也为之后官渡之战的惨败埋下伏笔。

刘备势单力薄,虽然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兵力悬殊,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部队被打散,关羽战败,被迫投降曹操,刘备只身投靠袁绍。等到袁绍幼子病愈,一切准备妥当后,才开始发动攻势,先是派大将郭图、颜良进攻白马地区。

官渡之战。

为解白马之围,曹操亲自率兵,带领关羽、张辽等大将,一举击溃颜良所部。这场战役中,关羽身先士卒,于万军从中直取颜良首级,颜良一死,袁军溃败,曹操趁胜追击,大败袁军,官渡首战以曹操大胜告终。

虽然首战失利,但袁绍家大业大,对阵曹操仍占据绝对优势,袁绍手下谋士建议袁绍凭借粮草、军力等优势,一点点拖垮曹操,但袁绍不从,屡次三番派兵进攻,而曹操这边,在官渡地区建立起了坚固的防御,一次次抵挡进攻,与袁绍相持起来。

信息源:《官渡之战》CCTV节目官网

一直没有合适的战机击溃袁绍,曹操心中萌生有了退意,想退回许昌,放弃这次交战,但留守许都的荀彧得知,写信鼓励曹操,称两军交战,谁先退兵就将处于被动地位,一定是会失败的,战机也就是在这时出现的,一番话让曹操醒悟,重拾信心。

幸亏荀彧这时进献良言,让曹操坚持了下来,否则官渡之战的胜败还真是个未知数,而战机也就是在这时出现的。袁绍手下有个谋臣叫许攸,深受器重,但在官渡交战期间,许攸家人犯法被抓进监狱,许攸因此不满,选择临阵倒戈,投靠曹操。

许攸对袁绍大军的动向非常清楚,来到曹操这里后,就透露了袁绍大军粮草、辎重的所在地,也就是乌巢,古代行军打仗,拼的就是后勤补给,得知这个关键消息,曹操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夜袭乌巢,将袁绍的粮草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而袁绍这边在得知乌巢被袭后,并没有选择全军援救乌巢,而是加大对曹操大营的进攻,妄图以家换家,趁这个机会直接断了曹操后路,可袁绍没想过,粮草、辎重对军队的重要性。

当袁军得知乌巢被袭后,军心涣散,负责进攻曹营的张郃,高览选择投降曹操,这样一来,袁军军心动摇,内部直接溃败,曹操趁胜追击,袁绍仓皇逃窜,等退回河北地区的时候,身边只有八百人。

最终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完胜告终,也意味着天下势力得到重新划分,曹操雄踞北方地区,实力愈发强大,而袁绍虽然历经惨败,但毕竟出身显赫,在河北地区统治基础牢固,用不了不久就又能重建大军。

但事实的结果是,袁绍不仅没能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反而一蹶不振,再也没了当初的那份豪气,没多久就抱病而终。在袁绍死后,曹操大举进攻河北,最终收复河北地区,并北上剿灭投靠乌桓的袁绍后人,自此袁氏彻底消逝在历时的长河中。

惨败原因

不难看出,袁氏一族的没落,就是从官渡之战开始的,而在官渡之战打响之前,双方的实力对比悬殊,理应是异常毫无悬念的碾压之战,最终却以袁绍的完败告终,这其中不仅包含一定偶然因素,更与双方统领的用人之道有关。

信息源:《官渡之战,袁绍败在何处》中央党校报刊社《学习时报》

曹操善于采纳谋士意见,比如在官渡交战之时,因为荀彧的劝谏,选择坚持下来,在白马之围时,听从荀攸意见,分散颜良军队,最终大获全胜。并且曹操还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许攸跟随袁绍多年,这样的人在两军交战之际,选择投靠曹操,正常人第一反应就是内奸,但曹操对许攸非常相信,在得知乌巢就是袁绍粮草所在地后,也不怕是圈套,直接亲身前往,凭借自身勇气致使袁绍不战而败。

而袁绍这边,缺乏曹操的魄力,过于刚愎自用,且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在官渡之战开战前,袁绍手下的谋臣就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刚吞并公孙瓒,应该让大军修养一阵,有的人认为应该趁曹操势小,凭借数倍于其的兵力,直接将曹操剿灭。

之后曹操和刘备交战的时候,袁绍又因为幼子生病,不肯两面夹击曹操,错过大好时机,让曹操在与袁绍交战的时候,没了后顾之忧。乌巢被袭后,袁绍再次刚愎自用,不愿全力营救,而是选择分兵攻打曹营,致使乌巢被破,军心溃散,最终袁军全面溃败。

而袁绍在退回河北后,也没了和曹操争天下的能力,也并非是袁氏就此落寞,而是因为其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矛盾,最终被瓦解。袁绍在生前,曾把长子袁谭过继到兄长名下,但袁谭依旧活跃在袁绍身边,跟随其南征北战。

袁绍死后,审配等人拥戴袁绍三子袁尚为继承人,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因为权利走向对立,大动干戈,最终袁谭争权失败,选择投靠曹操,在曹操的帮助下,将袁尚赶到乌桓,但袁谭也被杀害。

之后就是曹操北定乌桓,统一北方,由此可见,袁氏的没落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袁绍生前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在其死后,儿子们为了权利相互攻伐,给了曹操可趁之机,最终被消灭干净。

结语

除此之外,袁绍想在战败之后东山再起,也几乎是不可能。袁绍之所以能称霸河北地区,离不开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也就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但几人死的死,降的降,官渡战败后,袁绍身边已经无人可用。

依仗袁绍在河北地区的影响力,组建一支大军轻而易举,但能征善战的将军很难寻得,并且官渡之战的失败,让河北地区地主豪强蠢蠢欲动,叛乱屡禁不止,袁绍能稳定好内部都难,更不用说东山再起,图谋天下。

0 阅读:517

梧桐呜

简介: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