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硬气不过一天,泽连斯基低头,美军或进驻乌国,转折点出现

咱说点域的事 2025-02-21 02:51:34

泽连斯基难得对美国硬气了一回,结果还没撑过一天就妥协了,这个月14号,泽连斯基果断拒绝了美国送过来的矿产协议,这份协议早已被看作是变相“掠夺”,要拿走乌克兰的50%矿产资源。

当时不少人鼓掌叫好,认为泽连斯基终于露出了些许政治家的担当,觉得他这次能扛一扛,但不到24小时,他就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态度,直接对媒体放出一句:“没有美国的支持,乌克兰根本熬不过去。”

文案|编辑:清

要想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咱们还得先弄明白,美国为什么总抓着乌克兰的资源不放,这么说吧,乌克兰背后的矿产资源,简直就是一座金库。

因为全球新能源转型,靠的就是锂、镍、钴这些稀有金属,未来谁掌握这些资源,谁就有话语权,而乌克兰,是全球争夺资源的“香饽饽”之一,这些矿产足够让美国心动。

从美国的角度看,这可不只是帮乌克兰打赢战争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布局未来,对美国来说,在支援乌克兰这场“投资”里,掌控其资源才是稳赚不赔的大局。

而泽连斯基这边,他拒绝美国协议时的那股劲头,硬气归硬气,但他真的敢长期这么下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乌克兰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就形成了“生存公式”,一切都靠外援支撑,从武器到经济物资,再到国际层面的支持,这些年美国和北约,拼了命把资源送到乌克兰。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的处境也很尴尬,不能说不需要援助,但这种被全面“托管”的状态,又时不时暴露根本没有话语权。

他在记者会上的那句话,也不是随便乱说的,那句话清清楚楚地,透露了乌克兰的现状,美国一撤手,乌克兰啥都干不了。

这种现状,说是彼此的“盟友关系”,还真不如说乌克兰成了需要喂饭的大孩子,而美国不见得愿意一直惯着这个“孩子”,资源协议搞出来,已经说明了问题,援助是有代价的,别指望美国真的无偿。

说到这次矿产协议,还有一个被提到的问题特别敏感,那就是美军可能驻扎,按照美方的说法,是要“保护矿产”,但这只是明面上的说辞。

从乌克兰的角度,这种做法可能是暂时为资源保驾护航,但也意味着主权更加被架空;而对俄罗斯来说,这种操作无疑触碰了它的底线,美军一驻扎,这事就不是简单的资源问题了,而是地缘博弈的全新升级,因为这等于把北约的势力范围,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正当美乌谈判因资源陷入僵局时,美国和俄罗斯将在沙特展开直接接触,这事很有可能成为俄乌冲突的一个转折点,但问题是,这种转折对乌克兰未必是好事。

因为乌克兰根本没参与,一个打得满地泥泞的泥腿子,却可能被他人决定命运,美俄停火会谈的逻辑很可能是,两边人握手言欢,而乌克兰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达成这个结果,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乌克兰可能都不在这场停火协议的主角名单里,到头来只能机械性被通知“结果”。

这背后的问题比乌克兰出局更严重,美国的“交易至上”风格,已经被验证过无数次了,只要能确保自己利益最大化,没什么利益是不能牺牲的。

而对于俄罗斯,如果能缓解国际制裁、稳定经济,它也会在谈判中做出表面的妥协,再加上沙特这种,具有调停传统的国家牵头,谈不谈成不知道,但讨论的内容,一定不会太顾及乌、欧这些间接受害者。

别以为乌克兰倒霉就完了,这事还给欧洲平添了不少压力,欧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是美方的小帮手,三步一支持,五步一制裁。

欧洲在这场对抗中也花了不少钱,把自己跟俄罗斯的关系完全搞砸,能源危机一波接一波,可要是最后的结果是欧洲被架空,美俄握手言和,那他们前期满腔热血的投入,不就跟打水漂一样吗?

泽连斯基能硬气多久,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乌克兰还有多少依靠外援活下去的空间?靠别人养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当外部利益集团开始亮出“硬牌”,索要更多资源和让步时,他们还能保住多少独立性?

美军进驻资源点、乌克兰靠后入局谈判、欧洲利益被消耗殆尽,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让人不禁替乌克兰捏了一把汗,从表面上看,它依然是“被大国支持的小国抗争”,但实际上,乌克兰已经逐渐沦为国际博弈的工具,主动性几乎所剩无几。

参考资料:

0 阅读:13
咱说点域的事

咱说点域的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