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尿液,俗称“血尿”,是一种常见的尿液异常现象。它的出现往往让人感到惊慌,担心健康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红色尿液呢?
一、红色尿液的定义与分类红色尿液,医学上称为血尿,是指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根据红细胞数量的多少,血尿可分为以下三类:
镜下血尿: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
肉眼血尿: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肉眼即可观察到尿液呈红色。
全血尿: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极多,尿液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

红色尿液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像以下几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红色尿液的出现。
1.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红细胞泄漏到尿液中。肾小球周围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出血,进而引起血尿。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尿路,导致出血。尿路肿瘤:肾癌、膀胱癌、尿道癌等泌尿系统肿瘤可引起血尿。2. 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这些疾病导致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包括泌尿系统的出血。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可能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损伤,引起血尿。
3.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尿液变红,如利福平、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抗凝血药物等。这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泌尿系统,引起出血。
4. 饮食因素
食用含红色素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红色火龙果等,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变红。但这种红色尿液并非血尿,无健康风险。
5. 外伤因素
泌尿系统受到外伤,如跌倒、撞击、手术等,可能导致尿路损伤,引起血尿。
6. 妇科疾病
女性在月经期、产后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血尿。此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也可能引起血尿。
三、红色尿液的临床表现红色尿液的临床表现多样,除了尿液颜色发红外,还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疼痛: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常伴有腰部、腹部疼痛。发热: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血尿,可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肉眼可见血块:严重血尿时,尿液中可见血块。排尿困难:尿路结石、肿瘤等可能导致排尿困难。
出现红色尿液时,应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诊断与鉴别。
尿常规检查:判断尿液中红细胞数量,确定是否为血尿。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观察泌尿系统有无异常。尿液细胞学检查:判断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区分血尿来源。血液检查:了解患者血液系统状况,排除血液疾病。泌尿系统内镜检查:如膀胱镜、输尿管镜等,直接观察泌尿系统内部情况。总之,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止血、碎石、手术等。另外,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预防尿路结石,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同时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