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又想攻打东吴,于是屯兵濡须口,但是曹军不习水战,于是曹操决定坚守不出。
孙权见此形势,就亲自驾船向曹营驶来,曹军准备进攻。曹操却认为是孙权要见识曹军的军队,于是决定不出击。孙权在曹营附近走了一圈后,就回去了。
曹操看见东吴的船队很严整,于是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豪杰不胜枚举,为什么曹操却如此欣赏孙权呢?曹操主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孙权运气好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又涌现出了一批有才华的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很多人过着饥寒交迫,如履薄冰的生活,然而,有一个人却受着上天的眷顾,他就是孙权。
孙坚是孙权的父亲,孙策是孙权的哥哥,孙坚和孙策起兵后跟着袁术南征北战,后来,孙坚在攻打刘表时被暗箭射中去世,五年后孙策也被刺杀身亡。
失去父兄,对孙权来说本应是不幸,可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也是另一种幸运。他接替了父兄的位置,统领江东。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什么却传位给弟弟呢?
因为,当时孙策的儿子太小,而天下不稳,幼子难以掌控朝局,只能传给年富力强的孙权。接着孙权又被朝廷封为了讨虏将军、会稽太守,驻守东吴。
当时无寸土之功的孙权,意外获得了高官厚禄,以及一块风水宝地。江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富庶地区,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领地。
曹操对孙权这样的好运气,也非常羡慕嫉妒恨。和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孙权相比,曹操是经历了诸多磨难和凶险,才做到丞相的位置。
而孙权却依靠父兄,轻而易举地就占据了一方宝地,并拥有了他自己的势力。这样的运气,让曹操望尘莫及。
2、孙权能力强
曹操只是羡慕孙权的运气吗?如果孙权没有能力,运气也不会跟着他一辈子,所以曹操羡慕孙权,除了运气,还有孙权的个人能力。
孙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为人宽宏大量,杀伐决断有魄力,还非常爱惜人才。十五岁时,孙权就被任命为了阳羡(江苏宜兴)县长,后来又通过举孝廉,成了奉义校尉。
接着他又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夺得了庐江、豫章二郡。孙权执掌江东后,拜张昭为师,以周瑜为都督,灭了李术,阻止了宗室的内乱。
孙权还广纳贤才,如,诸葛瑾,鲁肃,陆逊等人,稳定了江南局势。然后又打败黄祖,并获得了一位大将甘宁。而且东吴的水军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曹操对此都很忌惮。
所以孙权的能力,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曹操看到东吴水军训练有素,也觉得孙权治下有方,是个人才。
和自己几个儿子相比,孙权就是那个,有背景、有能力,还比自己儿子更努力的人。怎么能不让曹操羡慕呢?如果他有一个这样精明强干的儿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3、东吴人才济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最羡慕孙权的是东吴人才济济,比如,东吴四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除此之外还有黄盖、程普、太史慈、甘宁、张昭、诸葛瑾等人。
这些人都对东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忠心耿耿。无论东吴的主公是谁,他们都能尽职尽责,至死效忠。
孙权年少即位,周瑜、鲁肃等人,为抵御曹操的进攻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周瑜治理水军也是井井有条,曹操都自叹不如。
所以曹操感叹,如果他的儿子日后继位后,也有这样的臣子辅佐,那该多好。因为曹操的人马,是七拼八凑起来的。
曹操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很多都是从战败方收服的,不是曹家军,比如水军,就是刘表的旧部,根本不忠心于曹操。
孙权手下的良将贤臣,也让曹操可遇不可求。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孙权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确实让人羡慕。
在魏蜀吴三国的主公中,孙权的运气是最好的。可是吴国的建立不能只凭运气。孙权做了五十多年的国君,吴国境内安定团结,也足以证明他治国有方。
孙权能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说明了他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诸葛亮也是清楚地知道吴国的实力,才提出联吴抗曹的建议的。
虽然孙权的运气令人羡慕,然而能力比运气重要,如果孙权是一个无道昏君,吴国无法与魏蜀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孙权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人的成功不能仅仅依靠运气,因为能量一直在消耗,运气也迟早要用完。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拥有足够的能力,才能屹立不倒。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羡慕“富二代”的出生,然而只有运气没有能力的人,如果身居高位,那将贻害无穷。比如,汉桓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宦官专权,也使汉朝走向了衰败。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余秧”。
运气是虚无缥缈的,羡慕也羡慕不来。但是能力,却可以靠我们自身努力获得。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天生的好运,那么就先增强自身的能力,等到机会来临,再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有可能持久稳定。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羡慕孙权,而要学习他增强自身实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二》
《续后汉书·列传四十七》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