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里面被说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模板化。
个人在说反模板,甚至机构也会主动说要反模板化。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反模板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据多数言论说,反模板的原因是要反培训,筛选出真才实学的人。
什么是真才实学?
知行合一,逻辑清晰,表达完整,观点有侧重有深度。
这不就是模板被造出来的原因吗?
模板就是照着最好的标准造的,那为什么还要说它是不对的呢?
如果你是考官,你更喜欢一个人东拉西扯,想到什么讲什么,还是条理清晰,娓娓道来?
肯定是后者吧?
但如果你说要反培训,你就得先知道培训的话术是什么。
培训的话术,肯定也是照着高分去的。
高分的标准是怎样的?
领导人的讲话,就是高分的标准。
换句话说,模板化都是从高分的标准出发的,不管是结构还是内容。
如果你真的表现得很到位,考官又为什么会因为模板化而给你扣分呢?
因为你可能大多数方面表现得很不错,但是某个方面让考官觉得那些思想根本就不是你原本的水平,才会给你打低分。
因为你前后不统一,模板化能强行提升你的整体水平,但在某方面你还是会暴露自己的严重缺陷,让考官觉得你是背出来的不是思考出来的,活着说是自己的经验。
那看看其他的机构是什么样的。
他们说要反模板,其实还是会教给你他们自己总结的反培训模板。
首先,这个反培训模板肯定没有所谓的“模板”好,甚至说是故意降低某一部分水平,来解决你的实际表达水平差距过大,被戳穿的问题。
但是如果大家都用这个反培训模板,其实另一种意义上也成了通用的模板。
考官不断地听到这种反培训模板直到听腻,这种模板在考官心里也就成了新的模板。
反而是因为大家都采用反培训模板,原来高标准的模板反而成了少数人用的,听的还比较少。
可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因为虽然我认为模板化答题是不错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该如何统一自己的表达水平?
首先就是背板,一定要背的非常熟。
至少你要确定你各种类型的模板背到复述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
遇到各种类型的题目,即便你不知道具体细节,你也能把整个流程完整地走一遍,不要出现类似背诵卡壳的情况,或者是前一题和后一题明显不像一个人答的情况。
至于怎么避重就轻,解决你实在不知道答什么的问题?
第一,多读书。
你需要尽可能拓展你的知识面,什么都懂一点,尤其是很多名词的定义。
毕竟不知道准确定义连话题都无法展开。
第二,看新闻。
你要知道对于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落地是比较合理的,而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然更多情况下这一点是要历练的,但历练的机会对于常人来说并不多。
第三,找强项。
正常来说,一道题当然有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
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会那么严格,因为一道题要答完整是很不容易的,没那么多时间。
你通常只会答比较重要的部分。
前面让你能够完整走一遍只是不要卡壳,以及顺序不会乱。
而既然重要的部分不是很严格,你就可以根据你对这道题最懂的地方多做拆解,不管是原因还是措施,让考官看到你思考的深度以及实践经历。
其他部分就用模板化答题一笔带过,让考官认为你并不是模板化答题,而是有重点地答题。
通过你的长处让考官觉得你并不是不懂,只是碍于时间限制没办法说完。
面试不同于笔试,印象对分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考官听得头皮发麻,昏昏欲睡没法仔细辨别的时候,他基本上只会按照感觉给分。
在整体逻辑清晰且完整的前提下,体现出你的亮点,这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