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庭的情绪控制

刘哲说法 2024-10-14 15:08:53

出庭不仅是证据和法律知识的准备,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观察过好几个引起舆情的庭审,都是由于公诉人在法庭上被激怒而说了过激的话。

当然我们说被激怒有时候也未必是被告人和辩护人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也可能是因为公诉人过于敏感或者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在证据和法律知识的储备上又不足,在没有理的时候强说硬说。

而一旦辩护人态度强硬,甚至表达出了一些情绪,公诉人这边就受不了了,从而陷入一种吵架的状态,进而丧失理智,表达出一些不得体的内容,说了一些没有证据事实支持的话。

这就是典型的出庭情绪失控状态。

情绪失控总归是不好的,而在出庭的时候尤其无法挽回,有些就是庭审直播,一下子全网都看见了,想往回找都找不回来了。公诉人在法庭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即使没有庭审直播,也有出庭记录所记载,是抵赖不掉的,辩护人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传播出去,从而使公诉人和检察机关的声誉受损,进而影响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

虽然有的时候也有辩护人断章取义的问题,但是从根子上还在于公诉人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

事实上,出庭的情绪控制能力从未作为一种重要能力加以重视。

今天要我在这里要郑重的呼吁要在以后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上要格外重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情绪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呢?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如果说知识是1,则情绪后边的是0。

有了知识储备,但是如果情绪不在状态,或者完全不在状态,那就完全发挥不出来,或者发挥得很少。

所以只有知识,但没有情绪,那就只能发挥1分,而如果情绪在线,同样的知识水平,则可能发挥到8-9分,甚至是10分。

对于情绪问题,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考试,尤其是面试。

有的人会非常紧张,结果完全说不出话,或者紧张得说不成句子,整个身体都在抖,这样不管你实力多强,也无法成功。因为你发挥不出来啊,而考官不管你原来怎么样,看的就是你现场的表现。

对于高考或者重要考试也是如此,有的人就是临了考试就紧张,就发挥失常,经常是前一宿完全睡不着,本来模拟考试成绩很高的,但最后分数一落千丈,那你说这怪谁呢。

上战场的士兵也是如此,平时射击训练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上了战场感受到真刀真枪的气氛,就可能连一枪都开不了。

这里边有一个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

也就是人要经见过世面,才能在关键的场合不怯场。很少有人天生就不怯场,都是训练的结果。

为什么平时没事,关键时刻会怯场?

因为平时的结果不是真的结果,它不具备真实的效果,因为你知道那是训练,是模拟,错了可以重来,不会真的丢人。这种友好轻松的环境使你更加的放松,因此才能发挥比较好的状态。

但是出庭、考试这种,是有种现场看的,错了是不能从来的,错了就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是真实的压力,是真实的压力使你喘不过来气。

一方面是你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你总是会设想搞砸了之后的后果,这就越搞越进展。

尤其是出庭,它还有一个抗辩状态。

被告人和辩护人在现场不是为了配合你来的,往往是要跟你唱对台戏的,会质疑你提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证据,有些可能是你招架不住的,你现场都不知道怎么说。刚开庭的时候,你都紧张得听不清对方说什么话,经常跟不上。就有一种你听英语听力的感觉,虽然他说的每一个字你都能听懂,你可能不能迅速理解他的意思,并当下就作出回应。

你会迟疑,他说得什么样,你又不能对辩护人,你怎么能再说一遍,我刚才没跟上。如果你这样说得有多丢人。

而你这样蒙蒙楞楞的,法官也不会喜欢你,也会故意抛出几个问题,让你更加的招架不住,感觉像个傻子一样,在被人家看笑话。

在法庭上听不明白,跟不上别人的话,多半是因为你过于紧张而没有集中精力。

是的,人有时候会因为过于紧张反而分散了精力,你的精力都用于思考要是回答不上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会不会很丢脸,这些心理暗示,从而占用了你思考的很大一部分带宽。

还有一部分精力耗费你在你给辩护人的问题做记录,你写的字又往往比较慢,你在写这一句没写完呢,人家已经在说下一句了,而你还在想着这一句话的这几个字怎么写呢,好像有几个字又不知道怎么写,结果人家已经多说了好几话,但真的没注意这多出来的好几句话是什么。

然后一下子,辩护人的意思就跟不上了,但是除了大家都一直在听,都没有跟不上的状态,而需要应答的人是你,你都不知道人家说了什么,你怎么反驳呢。一想到这些,冷汗马上就下来了,脑子嗡嗡的,有时候还会伴随着轻微的耳鸣。得,往后的话也就听得越来越费劲了。

可能费了半天劲,也只能听个大概,这样一来你在回应的时候就会非常犹豫,因为你不知道他确切表达的意思,他说的观点细节到底是什么,你就不敢把话说得太具体,你就尽量的含糊的说。

而含糊的说有什么力量啊,结果就会被对方揪住,就会显得理屈词穷,变成了硬说。变得对方越加的有力,而你变得越加的不自信。

如果彻底不自信也就算了,顶多算是一个失败的庭审。

而有些人虽然不自信,脑子犯迷糊,但是脾气还比较大,可能也是因为被告人有些刺耳的话,让你在法庭上下不台,你也想讲硬话来呛对方,但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是很容易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说出去就可能就后悔了,但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这样的话,是你在冷静的时候不愿意说的,但话赶话就容易说出去。

两口子吵架也是这样的,平时不会说伤人的话,但是说到一定份上就都开始伤人了,怎么伤人怎么说,即使事后道歉,但是其实伤害是收不回来的。

在法庭上失去理智的时候,就像吵架一样,目的是在情绪上占上风,结果就忽视了逻辑问题,忽视了事实和证据问题。

你即使当时检讨都没有用,对方会抓住你不放,你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而当时你在情绪上,根本也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错,也根本不可能当庭给人认错,你会认为你很在理,会不断强化你的语气和观点,直到让出庭完全失控为止。

事后,你冷静下来回看这个出庭录像的时候,你一定会非常的后悔,尤其是你已经被全网吊打,被领导狠批,被追究责任之后,你会更加的后悔。

怎么能让这些后悔事不再发生呢。

1.要非常全面细致的做好出庭准备,保证指控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没有什么毛病可以被抓住的。

2.要建立全面的法律知识框架,充分学习,融汇于心,注意日常的积累,对于常见问题可以系统整理,最好能够写出一系列文章,从而帮助建立完整的出庭知识网络,确保与出庭和案件相关的知识你都可以随时调用。只有能够随时调用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知识。

3.要多练习即席表达能力,也就是学会不看书面材料出庭,这样你就可以抬头看着对方说话,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也不用做记录。因为经过你充分的出庭准备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辩方的观点都在你射程之内。你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其实也不太可能超出你的知识范围。即使超出了范围,你也可以通过对现有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加以妥善应对。当你放松下来,微笑地面对辩护人的时候,你反而更容易听清楚对方的话,这就为你的应对奠定基础。

4.知道你的身份永远保持克制。虽然辩护人可能言语过激,被告人可能情绪强烈,你必须永远保持理智。因为永远要记住你是公诉人,你代表的是检察机关,你不是来吵架来了,你代表的是国家公诉权,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而有些时候对方只是为了刺激你激怒你,从而让你在情绪失控中犯错。当然这种克制是需要磨练的,可以说他是公诉人的修养,也就是人家生气我不能生气,谁生气谁就输了。所谓的理性平和,并不是说话声音温柔,而是真正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力有节。

5.这种情绪的控制也不是我们装出来的。它也要发自内心,要足够真诚。我们的控制不是冰冷机械的控制,而是带着感情的控制,是人性化的控制。我们是在通过我们语言来激发尚未泯灭的良知。我们在庭前与被告人和辩护人充分交流。在法庭上对被告人和辩护人也充分尊重,不可以刺激和伤害对方的情感和自尊心。相反,我们还要在被告人认罪态度发生向好变化的时候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被告人当场翻供也不是恼羞成怒,而是从被告人自身的利益讲明其中的利害。在辩护人强词夺理的时候,我们也没必要与之一样使用苛责的语言,要小字眼,相反我们应该展现出大气的一面,用证据和逻辑来服人。当然这个逻辑的力量是一定是具体生动的,而不是僵化死板的。

6.在辩护人和被告人一旦出现违反法庭纪律的严肃行为。应该通过法庭来制止,应该恪守法庭规则,尊重法官对法庭控制的中心地位,通过规则来应对突发事件。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五点,也不会走到这一步。那些所谓的死磕派之所以在法庭上发难,往往还是有着案件本身的问题,他们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打了程序牌。并不是对方一发难就都是胡搅蛮缠,仔细分析其实很多还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因此确保案件自身不出问题,才是一切的基础。

情绪控制是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但这股力量需要我们充分的准备,需要我们自身清正廉洁,需要我们严谨规范,随时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在应对这些突发状况时又能够做到恰当准确而保持分寸。而应对的方式几乎全凭语言表达,这必然有赖于娴熟的即席表达能力,不能一脱稿就说错话,这也是我鼓励脱稿出庭的原因。在庭审实质化的法庭,即席表达是一项基本功。因此公诉人应该尽快的从书面出庭向脱稿出庭转变。

在这些基本素质具备的前提下,通过实战经常的磨炼,而不是模拟法庭的训练才能慢慢修炼出强大的心理素质。

只有你见得多了,应对的多了,你才不会害怕。

自信来自于深厚的积淀和长期实战的锤炼,当然这个实战一定是实质化的出庭而不是书面化的出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