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自述,把湘潭之战惨败列为太平天国灭亡的十大原因之一,放在第四位。指挥湘潭之战的林绍璋,李秀成评价是“缺乏才情”。
曾国藩,是这么评价林绍璋的:“罗大纲这么能打仗,为何不封王。林绍璋表现差劲,为什么是王爵,”李秀成都懵了。
曾国藩为何记得林绍璋?很简单,如果不是林绍璋瞎指挥,导致湘潭之战惨败,湘军也许就夭折了。
湘军死里逃生,得到湖南官绅重视,让曾国藩走出靖港惨败的阴影,都是林绍璋的“杰作”。从这个角度看,曾国藩应该感谢林绍璋。
读懂湘潭之战,也就明白了太平天国困境,杨秀清有私心。湘潭战败,表面是林绍璋指挥失误,实则是太平天国内部博弈,杨秀清培植个人力量的结果。
1854年4月,东王杨秀清增兵西征,筹划攻打长沙。韦俊攻打武昌,牵制湖北清军。石祥祯攻打靖港,吸引湘军注意力,林绍璋主力打湘潭,然后与石祥祯夹击长沙。
林绍璋所部2万人,是此次战斗主力。林绍璋破城后,还没站稳脚跟,且水师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非要与湘军激战,导致全军覆没。
林绍璋十战十败,干脆丢弃城池,乘坐船只逃走,半路被彭玉麟水师伏击,又跑回湘潭。来到湘潭城外,林绍璋被塔齐布埋伏,仅率几个骑兵逃走。
湘潭之战时,曾国藩亲率大军攻打靖港,被石祥祯吊打,两次表演投水自尽,又被幕僚章寿麟捞上来,狼狈逃回长沙。
长沙城内,没有一官半职的所谓团练首领曾国藩,受尽了湖南官绅冷眼,写下遗书,准备自我了断。
但是,湘潭获胜消息传来,曾国藩喜笑颜开,湖南官绅对湘军另眼相看,湘军这才站稳脚跟。休整几个月后,湘军转入反攻,一直杀到九江、湖口,却被石达开、罗大纲打垮。
湘潭之战的过程一团糟,却暴露出太平军的困境,杨秀清有私心,首义五王在内斗,好钢没能用在刀刃上。
湘潭为何惨败?杨秀清负主要责任,因为他让林绍璋担任总指挥,而林绍璋就不是这块料,不是带兵打仗的料。
西征之前,林绍璋的军事经验几乎是零。唯一的亮点,就是跟着黄益芸增援北伐,在六合被清军焚烧大营,林绍璋所部安然回来,仅此而已。
如果说要培养林绍璋,杨秀清让他西征,这没错。问题是,林绍璋率主力,带着2万人,这就不对了,杨秀清太冒险。
将军一出道就能率主力,史上有谁呢?如果同时代有杰出将领,有身经百战的名将,只要君王不糊涂,就不会这么操作。
霍去病能打,起初跟着卫青作战,率800骑兵深入草原作战。但是,这次作战后,汉武帝也没有让霍去病独当一面,而是再锻炼一两次,确定他可以后才放心使用。
卫青袭击龙城,革新了对草原游牧骑兵作战的战术,取得龙城大捷,这是汉朝对匈奴作战以来首次胜利。但是,汉武帝也没直接让卫青当主将。
卫青、霍去病脱颖而出,不是一次战斗就让君王授予重任,而是先锻炼,真正拿出过硬实力,否则其他宿将不服,军心不稳,相互拆台。
林绍璋没有打过胜仗,甚至谈不上打仗,六合之战逃回来而已。如此,林绍璋岂能率主力,让韦俊、石祥祯、曾天养等名将辅助?
湘潭之战前,韦俊、石祥祯、曾天养不但身经百战,而且是吊打清军。韦俊是最能打的国宗,石祥祯是铁公鸡,湖口、九江、田家镇、汉阳等重要城市,都是他们打下来。
曾天养,60岁参加金田起义,是太平军西征的前锋大将。湘军鼻祖江忠源,他是第一个被授予巡抚,成为封疆大吏的湘军主帅。
江忠源担任安徽巡抚时,曾国藩还没实权,并非封疆大吏。就是这么一个猛人,在庐州之战被曾天养打死,一说投水自尽,总之死于曾天养之手。
韦俊、石祥祯、曾天养都是碾压林绍璋,杨秀清放着现成的名将不用,非要空降林绍璋,最终导致湘潭之战惨败,葬送了石祥祯在靖港胜利的果实。
林绍璋湘潭惨败后,韦俊偏师却攻克武昌,还顺道杀入湖南,夺取岳州。旋即,江南大营进攻南京,韦俊、石祥祯又回朝廷,与向荣、张国梁打。
如果韦俊打湘潭,石祥祯配合,湘军估计就得夭折了。湘潭城内粮草众多,只要不盲目战斗,坚守城池,强化防御工事,把塔齐布拖住,长沙就危险了。
石祥祯从靖港南下,曾天养从鄂西北出兵,而长沙已经没啥清军。此时,塔齐布怎么办?与韦俊对峙,还是回去救长沙?无论如何选,都是死路一条。
救援长沙,韦俊岂能放过他?再则,湘军在靖港惨败消息传来,塔齐布所部军心不稳,此时选择撤离,只会溃散。不救长沙,城池陷落,湘军更惨。
可以说,韦俊守湘潭,湘军就得栽跟头。林绍璋丢失湘潭,2万兵马覆没,难怪李秀成将其列为太平天国灭亡十大原因之一,还说林绍璋“没有才情”。
杨秀清用人失误,这是事实,但为啥用林绍璋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杨秀清有能力,有眼光,但更有私心,他想培养自己的班底。
太平天国西征初期,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主要将领都是“国宗”,他们是诸侯王的兄弟、族人。
为何是“国宗”西征呢?很简单,太平天国是股份制,而不是独家垄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金田起义。
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过早阵亡,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首义五王仅剩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3人。
韦昌辉、石达开家族背景太强,兄弟、侄子能打的人特别多。此外,韦昌辉家财万贯,石达开在客家人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而客家人又是太平天国的支柱。
韦昌辉、石达开是硬实力,麾下兵马众多,西征也是以韦家军、石家军为主。如此,西征进展越顺利,北王、翼王的影响力就越大,威望高涨。
那么,杨秀清的“杨氏国宗”为何不西征呢?很简单,因为杨秀清的基本盘太弱,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杨氏国宗”离不开。
杨秀清是孤儿,身体也不好,一只眼睛经常流脓,备受折磨。杨秀清家族背景忽略不计,没有什么兄弟,他只能把杨氏都拉过来,即便没啥血缘,也要构筑基本盘。
身体不好,又没啥兄弟,杨秀清如何崛起呢?杨秀清很聪明,胆子也大,他一眼看穿了拜上帝教的弱点与漏洞,通过表演天父下凡,逐渐掌握大权。
天父下凡果真存在吗?答案是否定,杨秀清知道不存在,韦昌辉、石达开也知道是假的,但为了维持拜上帝教信仰,看破不说破,配合杨秀清表演。
杨秀清表演天父下凡,以杨辅清为首的“杨氏国宗”就得护卫,防止被“天父”别人袭击,把戏演砸了,弄得大家尴尬。
杨秀清想大权独揽,仅靠天父下凡,以及永安封王时“东王节制诸王”的规定还不行。因为,如果杨秀清的硬实力不行,韦昌辉、石达开只要掀桌子,东王就得栽跟头。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理论上皇帝权力最大。那么,果真如此吗?汉献帝、晋元帝、晋恭帝、晋安帝、隋恭帝、唐哀宗含泪告诉世人,没实权的帝王生不如死。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韦氏国宗、石氏国宗纷纷外出打仗,还屡立战功,夺取广大地区,杨秀清岂能不担心?
事实上,杨秀清一直想办法弱化其他“国宗”的影响力,也极力打击韦昌辉、石达开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
例如,杨秀清天父下凡,剥夺韦昌辉水师统领权,以及京师卫戍权,还经常杖责他。这一切操作,都不是以东王名义,而是假托天父。
韦俊、石祥祯打下湖口、九江,也被杨秀清派林启荣、黄文金去接管。后来,杨秀清还想接管石达开的江西,把杨氏国宗派出去,结果天京事变爆发。
韦俊是韦昌辉弟弟,石祥祯是石达开族兄,都是特别能打仗,威望很高的名将。曾天养就更不用说,曾家支持洪秀全、冯云山,在紫荆山期间就被杨秀清天父下凡打压。
湘潭之战,杨秀清让林绍璋带主力,就是为了弱化非杨氏国宗的影响力,培植自己的力量。杨秀清家族背景弱,东王只能从底层提拔人才。
如果湘潭之战胜利,太平军拿下长沙,林绍璋就能节制西征各路兵马,成为杨秀清在西征战场的代表,地位仅次于韦昌辉、石达开,超越秦日纲、胡以晃。
但是,林绍璋不给力,湘潭之战全军覆没,湘军绝处逢生并转入反攻,西征局势恶化,只能靠石达开、罗大纲出来救场了。
湘潭之战表明,太平天国首义五王并非一条心,而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太平天国没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