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柳暗花明?

汽车骷线 2025-02-14 04:38:56

销量恢复同比正增长,上汽集团看到希望,但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更持久复苏的“车坛霸主”。

物极必反。

2025年1月,中国车市在春节假期带来的低迷和国家“两新”政策刺激的博弈中开局。

作为传统意义上国内汽车行业的原“车坛霸主”,上汽集团在经历2024年沉浮之后,以一份相对亮眼的销量成绩单打响新年第一枪。

不过,“开门红”背后,仍暗含旗下合资车企转型的阵痛。

所幸的是,上汽集团在全新领导层的率领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汽车行业在智能化领域的“航母转向”。

自主扛大旗

上汽集团最新产销快报显示,2025年1月销量为26.42万辆,同比增长7.8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6.11万辆,同比下降5.04%;海外销量为6.89万辆,同比增长7.39%。

「图片来源:上汽集团2025年1月产销快报」

另外,据上汽集团披露,1月终端交付量达到35.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终端交付20.6万辆,占比58.36%,较去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海外市场终端交付9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5%。

零售和批售数据之间,不难发现上汽集团仍在腾挪库存,为后面汽车行业的激烈厮杀清出一片缓冲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K线》统计的1月中国主要上市车企集团销量排名中,上汽集团成为榜单中月销量同比增幅最高的传统汽车央国企。

可相比吉利汽车、比亚迪、奇瑞控股集团等车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受合资品牌拖累的上汽集团,又逊色不少。

具体来看,拥有荣威、MG、飞凡等品牌的上汽乘用车,1月销售新车5.03万辆,同比微降0.49%,基本与去年持平。

智己品牌,1月仅销售2800辆,同比下滑44.01%。虽在2024年完成94亿元融资,但智己的高端化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主攻低端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依旧扮演着上汽集团“救场王”的角色,1月销售7.7万辆,同比增长120%,成为上汽集团销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其主力车型五菱宏光MINI EV等纯电动车型,通过高性价比抢占市场。低价策略可以换来销量,但为集团净利润的提高带来的助力有限。

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1月销量分别为7.52万辆和3.36万辆,同比下滑20.94%和6.55%。

尽管在2024年,上汽大众ID.系列表现还算稳健,贡献了超13万辆的销量;上汽通用也通过降库存、优化渠道实现轻装上阵;高喊“一口价”仍可为两大合资品牌换得销量增长。

但在2025开年即开打的新一轮价格战中,“一口价”已悄悄蔓延至自主品牌,上汽合资板块的“一口价”策略还能否如去年那般奏效?

「上汽大众总经理 陶海龙」

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的总经理陶海龙和卢晓,看来不得不去思考其他方法,稳住形势。

智能化再失先手

今年1月发布销量后,上汽集团股价在春节假期后的前两个交易日,分别下跌0.64%和0.41%,随后出现短暂上扬。2月12日,上汽集团股价下跌3.21%,报收于18.4元/股。

「上汽集团股价走势K线图」

虽然在国联证券、东方证券等券商看来,上汽集团1月销量数据足以提振投资者信心,给出“买入”评级,但从实际股价走势来看,似乎市场对于上汽集团的担忧尚未完全消散。

投资者也更加关注上汽合资板块能否真正“止血”;新能源转型能否进一步提速,计划2025年搭载上车的固态电池与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可以如期落地;智己品牌何时能够摆脱“融资热、销量冷”的尴尬局面。

不过,2月11日下午,一则重磅消息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有消息称,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已敲定为智选模式,根据之前上汽集团注册的商标信息来看,即为华为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将主打年轻化市场。

「2月11日上汽集团股价分时线」

消息一经发布,带动上汽集团股价盘中迅速拉升,一度上涨超8%,最终报收19.01元/股,上涨4.57%。

两日前(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的“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计划中,上汽集团以“中国智驾合伙人”身份位列其中,欲共同开启全民智驾元年。

全民智驾到底能“全”到何种程度尚未可知,但2025年中国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确实已经开启。

近日DeepSeek的火爆,让众车企趋之若鹜。上汽集团旗下荣威飞凡、智己汽车、宝骏汽车,以及上汽通用,先后宣布引入DeepSeek大模型。

其中,宝骏汽车的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宝骏享境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实车装载的车型。

然而,在智能化领域,尤其是智驾方面,上汽集团还是被比亚迪抢到了先手。

2月10日晚,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并宣布将该系统应用于比亚迪旗下全系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21款车型中,覆盖7万~20万元价格区间。

如果长安的“北斗天枢2.0”提及的“全民智驾”仍显得有些抽象,如今比亚迪海鸥成为首款搭载高阶智驾技术的7万元级车型,让这个名词变得生动起来。

可说到底,高阶智驾系统下放到10万元以下车型,完全可以理解为是比亚迪从配置层面发起的新一轮“价格战”,又或者说是对竞争对手开启了智驾“围剿”。

这点,包括上汽集团在内众汽车央国企似乎又慢了半拍。

不过,《汽车K线》认为,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所切入的细分市场,规模将比目前华为四界的基盘更大,且按照上汽集团的体量和基盘,以及海外渠道,也将会有更大可能性。

Views of AutosKline:

2025年,仅仅开始一个多月,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就直接到了刺刀见红的阶段。

奇瑞喊出“一口价”,倒逼行业价格透明化。比亚迪凭借规模化和全产业链成本优势,短时间内尚无人能够撼动。吉利汽车,凭借去年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产品布局,新年首月摘得国内市场销冠头衔,势头迅猛。

反观上汽集团,合资品牌销量仍占其整体销量超40%,转型压力依旧巨大。若销量只能依托于降价,正在探底的盈利空间势必将进一步被压缩。

1月“开门红”确实展现出上汽集团“纠错能力”和足够的韧性,但埋下的隐忧同样清晰。

2025年,如何尽快在技术落地、品牌升级、成本控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已成为摆在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总裁贾建旭领衔的新一届董事会面前的课题。否则,“开门红”可能仅是昙花一现。

0 阅读:1
汽车骷线

汽车骷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