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紫苏治胃痛经验(二)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08-08 17:32:55
【文中药方介绍是用于专业人员交流参考的,患者或者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例10】徐景藩教授论治慢性胃脘痛疏肝和胃法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如炙柴胡或苏梗。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证。主症见胃脘痞胀、隐痛, 得食尤甚, 脘痛及胁, 嗳气频多, 脉弦, 遇情志不遂则症状发作或加重, 平素性躁善郁, 治宜疏肝和胃, 方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如炙柴胡或苏梗、白芍、炒枳壳、炙甘草、制香附、佛手片等。脘痛显著者加延胡索、广木香或檀香;肝郁症状重者, 加合欢花、绿梅花、广郁金;嗳气多而食物反流者, 加刀豆壳、柿蒂、枳壳等;气郁化火者, 配加丹皮、黑山栀、黄芩等。{ 周晓波.徐景藩教授论治慢性胃脘痛经验[J].四川中医,2004(03):7-8.} *** 【例11】李世平老师辨治胃脘痛之痞痛。痛胃脘痞满不适 ,时时作痛 ,食后更甚 ,痞甚痛亦甚 ,痞轻痛亦轻 属气滞作痛 ,其特点是疼痛与痞胀同时出现 ,苏梗 、枳壳 、陈皮等行气宽中之药在所必用 。常用经验方为紫苏二陈汤。处方举例:茯苓5g ,紫苏 、陈皮 、半夏 、香附 、乌药 、枳壳 、草蔻各10g ,青皮 、丁香各6g。{刘挺.李世平老师辨治胃脘痛经验[J].陕西中医,2015,(8):1053-1054}。 *** 【例12】叶柏治疗胃脘痛肝胃不和证用柴胡疏肝散加用紫苏梗等药。症见:胃脘胀痛不舒, 每于情绪怫郁而发, 伴攻痛连胁, 嗳气频频, 得嗳则舒, 嗳气不遂, 则胃脘胀痛尤甚, 胸闷不畅, 舌苔薄白, 脉弦。叶天士提出:“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失疏, 则横逆犯胃, 致气机阻滞而发生胃脘胀痛。正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 邪干胃脘病。……唯肝气相乘为尤甚, 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叶师认为此证宜疏肝解郁治其本, 和胃止痛治其标。选用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化裁。处方:柴胡6g, 紫苏梗10g, 白术10g, 白芍15g, 广陈皮6g, 法半夏6g, 枳壳10g, 佛手10g, 广郁金10g, 制香附10g, 合欢皮10g, 炒谷芽30g, 炒麦芽30g。方中柴胡、枳壳、香附宣通畅达, 疏肝行气;陈皮、法半夏和胃降逆;苏梗、白芍、佛手调气而不香燥;合欢、郁金解郁而不耗液;白术、谷麦芽健脾助运。务使肝木调达, 胃气复平。如肝气郁甚, 可加川楝子、乌药、延胡索助泻肝气;如胀痛及胸、连及后背, 可加娑罗子宣通胸膈;如久痛入络, 可加九香虫、川芎通络止痛;如气郁生痰, 痰气交阻而兼见咽中如堵、胸闷善太息之症, 可配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古人云:“气有余, 便是火”, 肝胃气滞日久易化热, 可见胃脘灼痛, 泛酸, 口干而苦, 舌苔薄黄, 脉弦, 若遇此变证, 可配用左金丸、化肝煎加减。{缪志伟,叶柏.叶柏治疗胃脘痛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04):11-12.} *** 【例13】葛惠男治疗胃痛疏肝和胃处方以紫苏梗为首药。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肝喜条达, 主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所以, 脾胃升降正常与否, 均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肝木疏土, 助脾运化, 脾土营木, 利其疏泄。若肝郁气滞, 易横犯脾胃, 脾失健运, 胃气阻滞, 不通则痛。《沈氏尊生书•胃痛》云:“胃痛, 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 以木性暴, 且正克也。”临床多见上腹部胀痛, 可牵连两胁, 遇烦恼则痛作, 胸闷嗳气, 嗳气、矢气则舒, 喜太息, 或大便不畅, 舌苔多薄白, 脉弦。证属肝郁气滞,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 方用柴胡疏肝散、香苏饮加减, 药用:紫苏梗6g, 制香附10g, 炒白芍10g, 生甘草5g, 制半夏10g, 陈皮10g, 生木香10g, 炒枳壳10g, 郁金10g, 煅瓦楞 (先煎) 30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茯苓20g。{周颖蕾,葛惠男.葛惠男治疗胃痛临证经验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150-2151} *** 【例14】颜正华治胃痛疏肝和胃法处方以苏梗为首药,升提气机法佐以紫苏。疏肝和胃法主要针对肝气犯胃,木贼克土的病证,肝木疏泄太过,横逆克土,使脾胃气机郁滞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临床多表现为两胁胀闷疼痛、纳呆、生气后或情绪紧张后胃痛加重等。脉象上以弦脉多见,弦为肝之主脉。弦而有力,多为肝气盛克伐脾土,临床多属于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弦滑为木贼克土兼有痰湿中阻;弦细多是肝气不调兼有阴虚或气阴两虚;弦细无力,见于肝气不调兼有脾胃虚寒。此证若日久不愈,或长期肝郁不舒,又可致肝郁化热引起胃热之反酸、烧心等症。疏肝和胃法颜老运用最多,重在肝胃同调,颜老治疗时将疏肝之法贯穿始终。《景岳全书》云:“肝主疏泄。”《伤寒杂病论》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颜老常在疏肝理气的同时顾护脾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香苏饮加减。如紫苏梗、香附、陈皮、柴胡、白芍、刺蒺藜、绿萼梅、佛手、香橼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合型胃脘痛的有效性明显优于西医疗法。如若妇女伴有月经不调症状时,颜老酌加茺蔚子以活血调经。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当土被木郁,出现肝胃郁热之反酸时,颜老亦会加入大剂量酸而微寒的白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木位之主,其泻以酸。”白芍酸微寒,微寒能泻火,酸能泻木,因此郁热之气除,脾胃自和,胃痛则止。升提气机法用于脾胃病缠绵日久,或因过度劳累导致脾气不升之证。现代医学多诊断为“胃下垂”。此种胃痛多表现为坠重之感,劳累后加重。脉象多为沉缓脉,舌淡或有齿痕。颜老处方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正如赵献可对补中益气汤的论述:“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太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芪,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颜老常用此方佐以紫苏、生姜、柴胡、葛根等发表药,有助于升提气机,补益脾胃中气。如遇神疲倦怠,气虚明显的患者,颜老常加入谷芽、麦芽以生发气机,促进身体机能恢复。{贺希雅,常章富,刘金涛,等.国医大师颜正华治胃痛九法[J].中医学报,2022,37(01):109-112.} *** 【例15】赫烜教授治疗寒凝气滞型胃脘痛用苏梗。认为此型患者的发生主要为情志伤肝,肝失疏泄,木郁土壅,或人们贪凉饮冷,寒积于中,损伤脾 胃,阳气被遏,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所 以,肝失疏泄,外感寒邪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寒邪凝 滞,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是病机关键。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散寒、和胃为主,以紫苏梗、枳壳、白蔻仁、草蒄仁、制香附、高良 姜、黄连、吴茱萸为基本方。此方由良附丸加疏 肝理气药以及黄连、吴茱萸这对对药。方中紫苏梗、枳壳为主药,两者 均可治疗胸腹气滞,胀满疼痛,其中,紫苏梗辛甘,微 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主 治胸腹气滞、痞闷作胀、胸胁胀痛以及胎动不安。 《本草崇原》载:“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 《得 配本草》载:“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 嗽,安胎。”{张丽娜,赫烜 。赫烜教授治疗寒凝气滞型胃脘痛的经验[J]。光明中医, 2018,33(24) :3641-3643}。 *** 【例16】朱莹教授治疗胃脘痛常用紫苏梗-香附药对。香附重在疏肝,《本草求真•温散》中载:“香附,专属开郁散气”;紫苏梗则重在调胃,《药品化义•气药》中言:“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如此二药合用,使肝气舒畅,胃气调和,肝胃同治,多收良效。{姜文彦,朱莹.朱莹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04):186-192.} *** 【例17】苗发启辨治胃脘痛紫苏梗配黄连(源自《湿热病篇》,名为连苏饮,二者合用具有辛开苦降、和胃止呕之效)。{ 韩维斌,步翠芬,苗发启.苗发启辨治胃脘痛经验[J].山西中医,2020,36(01):3-4.} *** 【例18】王霞芳从肝论治小儿胃脘痛一般气滞选用药性平和清香的紫苏梗等药。胃痛从肝论治, 诸如疏肝、缓肝、柔肝、清肝等, 与治胃法结合起来提高了疗效。对理气药的运用, 也应视其作用分别用之, 如一般气滞选用药性平和清香的紫苏梗、青皮、陈皮、香橼皮、佛手花、玫瑰花、绿萼梅等调理气机又不伤阴, 取其“轻可去实”之意。湿滞气郁, 用药性偏温燥的苍术、厚朴、木香;气滞血瘀, 用偏走血分的郁金、延胡索、丹参;胃寒气滞, 用乌药、砂仁、豆蔻;中脘痞闷, 腹胀明显或气滞而痛者, 用药性香燥善走窜的香附、川楝子、九香虫、降香等, 使气血流通, 病证得解。{李华,王霞芳.王霞芳从肝论治小儿胃脘痛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03):198-199+204}
0 阅读:49

王世杰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