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二商》这个故事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男人因缺乏主见、完全听信妻子之言而导致的可悲结局,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故事讲述了莒县的商姓兄弟,兄富弟贫,隔墙而居。康熙年间,灾荒降临,二商(弟弟)家贫如洗,朝不保夕。面对困境,二商的妻子让他向兄长求助,二商虽觉无望,但还是派儿子前往。然而,大商(哥哥)在妻子的唆使下,对弟弟的困境冷眼旁观,拒绝给予帮助,只因妻子那句 “兄弟析居,有饭各食,谁复能相顾也”。二商无奈,只能典当家中破烂维持生计。
后来,盗贼夜袭大商家,大商夫妻遭受酷刑,财物被洗劫一空。二商听到嫂子的呼救声,本欲前往救援,可妻子又以 “兄弟析居,有祸各受,谁复能相顾也” 阻拦。但二商终究不忍心,率子越墙相救,才使盗贼逃离。
大商虽被创,但金帛未失,他想分些财物给弟弟以报答救命之恩,可妻子却说 “汝有好兄弟,不受此苦矣”,大商便不再言语。此后,二商家绝食,妻子让儿子去大商家借贷,仅得斗粟而返,妻子怒而欲返之,二商却止之。
两月后,二商贫困加剧,提出鬻宅于兄,妻子同意。大商本欲反券周济,可妻子却认为弟弟是挟制他们,不如受券广宅,于是大商接受了二商的房契,付直而去,二商无奈徙居邻村。
数年后,又逢灾荒,大商被乡中不逞之徒执而酷刑逼供,所有金资悉以赎命,最终惨死。二商虽忿诉邑宰,却无果。大商遗幼子,二商妇不加青眼,但二商却暗中接济,数年如一日。后来,二商依哥哥的托梦,掘得窖金,从此弃贱业,与侄儿设肆廛间,家业渐富,最终将家产一半给了侄儿。
大商的可悲下场,皆因他一味听从妻子之言,对骨肉兄弟冷漠无情。他本是一个 “一介不轻取与,亦狷洁自好者”,却因 “妇言是听,愦愦不置一辞,恝情骨肉,卒以吝死”。他在妻子的挑唆下,抛弃了兄弟情谊,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而二商呢?他虽贫穷,却有自己的主见,并未完全听从妻子之言。在关键时刻,他选择救助哥哥,展现出善良与担当;在妻子对侄儿不加青眼时,他却暗中接济,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他的这些行为,最终也为他带来了福报,家业渐富,子孙兴旺。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男人若无主见,完全听信妻子之言,可能会导致家庭破裂、亲情疏离,甚至走向悲剧的深渊。正如古人云:“听妇言,失贤友。”
大商因听信妻子之言,失去了兄弟情谊,最终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家业。而二商则用自己的主见和行动,守护了亲情,赢得了福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如果缺乏主见,盲目听从他人之言,尤其是亲近之人的片面之词,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做出错误的决定。
因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不能被他人的言语所左右。同时,也要重视亲情和友情,不要因一时的贪念或偏见而伤害了身边的人。
“主见是人生的舵,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避免因无主见而陷入可悲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