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5年,赵、魏、韩三国已灭,35岁的秦王嬴政意气风发,决定发动了灭楚之战。
秦王嬴政
没想到,一向锐不可当的秦军折戟沉沙,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败,李信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全军覆没。
原因是作为秦军后方大本营的陈郢基地,突然叛乱,粮草被扣,李信腹背受敌,只身逃回咸阳。
造成如此局面的人,正是秦国的丞相,昌平君。
昌平君
昌平君,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详细名字,正式的史书上只有昌平君这个称呼。
《史纪》中说,他出身于楚国公子,先被秦国拜为丞相,后被项燕立为楚王。
他一生出场只有两次,一次平叛,一次叛变。
根据《史纪·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始皇登基的第九年,嫪毐叛乱,嬴政命令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平叛。
另外一次是在秦始皇二十三年,楚将项燕等人拥立昌平君为王,在陈郢起兵反秦。
李信正是在昌平君的背叛下,置于粮草断绝和楚军前后夹击的绝境。
昌平君
那么,作为楚人的他,是如何能在秦国当上了丞相高位的呢?又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背叛秦国的呢?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秦楚两国的联姻说起。
在早期秦人的眼里,晋国是中原大国,又是王室近亲,如果能和晋国拉上关系,就算是攀了高枝了,因此那时候秦国的主要联姻对象是晋国。
比如秦穆公就求娶了晋献公的女儿,晋怀公又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所以有一个成语叫作“秦晋之好”就是从这来的。
秦晋之好
后来子圉乘人之危,秦穆公通过联姻交好晋国的打算落空,继而转向楚国,与楚成王结成姻亲。从此秦楚世代通婚。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楚两国已有十七代的姻亲,楚人在秦国的朝堂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这种情况在宣太后听政时期达到了巅峰,魏冉更是被称作古来外戚第一人!
华阳夫人是另一个楚国女子的优秀代表,宣太后可以把持朝政二十年,华阳夫人可以决定谁当秦王,有关大秦的系列电视剧把这些事演绎的更为详细。
华阳夫人
那么,昌平君是什么来头?和华阳夫人又是什么关系?
据说当初,楚国在鄢之战吃了败仗,公子熊完被迫到秦国为质十年。
熊完被送到秦国当质子时,大概是心灰意冷的,这意味着他远离了楚国的权利中心,基本上与王位无缘了。于是,安安生生地定居下来,还娶了秦国的公主,生下一子。
没想到时来运转,春申君看好他,偷偷接他回国,扶他上位,当上了楚王。却把老婆孩子留在了秦国,成了弃子。
这个弃子有极大可能就是昌平君。不过没有很铁的证据啊!
春申君
因为《史记》上说:“昌平君,楚之公子”,公子就是国君之子,那么这个熊完的儿子当然算是公子喽!
有人不同意,说,去秦国当过质子后来成为楚王的多了,怎么肯定是熊完的儿子呢?楚怀王、楚顷襄王都在秦国当过人质,有没有可能是他俩的儿子?
这个不可能!时间上不对,楚怀王死于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在公元前302年就回到了楚国,熊完在公元前263年逃离秦国。而昌平君出生于公元前271年。
所以,从时间上看,昌平君只能是楚考烈王熊完的儿子。
楚考烈王
还有人拿着《战国策》说事,说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非常操心,把已有身孕的李园妹妹送给了他,才生下的楚幽王,所以昌平君不是楚考烈王熊完的儿子。
其实呢,战国策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只是一些策士的故事汇编而已,缺乏严肃的求真意识。
楚考烈王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无子,熊悍、熊犹、负刍都是他的儿子,而且这哥仨轮流当了楚王。
既然昌平君的身世确定了,那么按辈分,他应该叫华阳夫人一声姑姑。和秦庄襄王是表兄弟,比秦始皇高一辈儿。
秦庄襄王
在华阳太后的照拂下,这个本来被放弃的楚国公子被封为秦国的昌平君,成了朝堂上炙手可热的权贵,这也正常,和他同时期的昌文君也是楚国贵族出身。
嫪毐叛乱时,嬴政并没有在咸阳,他毫不犹豫地指示由昌平君,昌文君和吕不韦全权平叛,已经可见他对昌平君的信任。
后来吕不韦因嫪毐事件遭到驱逐,昌平君就做了右丞相。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按照秦楚三百年的联姻传统,秦王的王后多是楚人。昌平君又比嬴政高了一辈分,所以,在后世的大胆演绎中,他成了嬴政的岳父。
这个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就连秦始皇的王后名字也没有记录。或许是因为后来昌平君的背叛,被秦人视为污点,刻意抹去的。
秦王后
那这么说,就算昌平君不是扶苏的外公,也是铁杆的拥护者。
秦昭襄王在位时,曾打得楚国两次迁都,楚顷襄王先是丢失了鄢郢,把国都搬到了陈郢,后来在楚考烈王的手上又把陈郢给丢了,楚国王室逃到了钜阳。陈郢就成了秦国的土地。
嬴政灭了韩国后,责令末代韩王安迁徙到陈郢居住,后来韩国旧部反叛,嬴政迁怒与韩安,处死了他,调令昌平君去镇守陈郢。
至于为什么要将昌平君安排在陈郢?可能是想要借助他的楚王子身份来安抚楚人吧。也是对楚人反秦士气的打击。
意思是看看吧,你们楚王的儿子都在我秦国做官呢,尔等草民还反抗个屁呀!这件事把屈原都气的跳了江!
反过来说,如果昌平君叛秦,对秦国士气的打击也是非同一般!毕竟他不光是嬴政的岳父,还是秦国的丞相,要是这样的人都背叛了秦国,哼哼!
嬴政本来的打算是用昌平君来安抚楚人,再辅以李信的二十万大军震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没想到事与愿违,昌平君的背叛,不光坑了秦国的二十万大军,还对始皇帝统一天下的大业,造成了极大冲击!
脸打得啪啪响,嬴政大怒,嗯,很好!强令王翦再征兵丁六十万,死磕楚国两年。
先打下陈郢,昌平君随败军撤退,秦军随后攻破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昌平君被楚人拥立为新的楚王,在淮南继续和秦军周旋,最终兵败自杀,楚国灭亡。
那么,为什么昌平君放着好好的秦国丞相不做,非要反叛呢?
他是楚人,却在楚国故都,被秦国拿来安抚楚国遗民,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莫大刺激。
也许在陈郢才能看到楚国故人对国破的悲鸣,激起了他的家国情怀,毅然转身,和楚国人民站在了一起。
扶苏
只是,他的这个选择,不仅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还可能连累了长公子扶苏,失去了秦始皇的信任,被罚去北地守边。错过了皇位,白白便宜了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