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怒指王近山架子不小,王近山回怼:这是陈赓旅长害了我啊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07 01:55: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在抗日战争的激烈战斗中,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对386旅副团长王近山的战斗风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一次前线视察中,徐向前发现王近山身后跟随过多警卫员,认为这种做法妨碍了指挥和战斗效率。经过严肃的对话,徐向前强调了作为团级指挥员的责任,指出冲锋是勇气的表现,更需战略眼光和全局思考。王近山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可能影响到战斗的指挥和团队的安全,在激烈的战斗中,指挥官应如何平衡个人冲锋与整体指挥的关系呢?

在1938年4月的晋南反围攻战中,772团在团长叶成焕和副团长王近山的带领下,面临着敌军的猛烈攻击。当日,王近山一声“为团长报仇”,点燃了他心中的怒火,催动他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此时的日军已被我军围困,显得狼狈不堪,只能急忙请求增援,并调动他们有限的重武器与我军对抗。

日军的先头部队终于赶到,在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遭遇了772团的3营10连,激战再次展开,尽管日军人数众多且拥有重火力,10连仍在顽强抵抗。就在危急时刻,徐海东率689团迅速增援,激烈的交火让日军措手不及,一度陷入撤退的困境,更多的日军增援部队很快赶到,火力再次压制了772团的阵地。

在这场拼杀中,团长叶成焕不幸被敌方流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24岁,王近山在失去战友的瞬间,心中的愤怒和悲痛达到顶点,毫不犹豫地抓起机枪,发誓要为团长复仇,警卫员们试图拦住他,却无法阻挡他的冲动。他以疯子般的姿态冲向敌人,其他战士见状也纷纷跟随,呼喊着向敌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尽管战斗异常胶着,双方你来我往,难以分出胜负,但王近山在经历了一阵疯狂的冲锋后,逐渐恢复了冷静。他意识到仅靠正面攻击难以取得胜利,决定调整策略,留下部分部队防守,自己则带领主力从侧翼发起攻击。刚一冲出去,王近山便遭遇了另一波日军增援,不得不与敌人展开激烈交火。

突然,王近山感到左臂传来剧烈的疼痛,心中明白自己已中弹,但他毫不畏惧,愤怒地对着日军咆哮:“你们这群畜生,看我不将你们全部消灭!”经过一阵猛烈的进攻后,他又被流弹击中左胸,疼痛让他开始感觉力不从心。王近山依然不甘退缩,摔倒又站起,几次跌倒后,左臂又遭骨折,这才被营长尤太忠强行抬回阵地。在战斗持续进行中,772团伤亡惨重,旅长陈赓不得不下令撤退。

为了避免王近山在战斗中冲动行事,陈赓特意为他安排了六名警卫员,嘱咐他们在战斗开始后,无论如何都要确保王近山留在指挥位置上。这一安排取得了显著效果,王近山被这六个警卫员紧紧围住,连指挥所的门都无法轻易迈出,更不用说带头冲锋了。在当时,团长们一般只配备一名警卫员,陈赓身边也不过两个,而王近山作为772团的副团长,却有六名警卫员守护,这一待遇在整个军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后来,王近山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带着得意的语气说,自己当时的地位甚至比旅长陈赓还要显赫。

抗日战争的某一天,徐向前前往386旅的前沿阵地进行视察,目的地是著名的772团。在他心中,772团的副团长以其在艰苦战斗中的表现而闻名,大家都称他为“疯子团长”。徐向前渴望见到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想要了解他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希望能够借鉴他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全军。

当徐向前抵达团部时,副团长正带领战士们在前线忙于挖掘工事。他们于是沿着小路向阵地走去,快到时,徐向前突然停下了脚步,凝视着阵地上那个奋战的身影。他回过头,面露疑惑,向身边的陈赓问道:“你带了几名警卫员?

陈赓没多想,随口回答:“报告师长,我带了两名警卫员。”短暂的沉默后,陈赓又反问:“师长问这个干什么?”徐向前却神秘一笑,语气变得严肃:“你先别问我目的,如果你有六名警卫员,这算不算犯错误?

这时,陈赓恍然大悟,意识到徐向前的深意所在,他迅速回忆起刚才的场景,明白了徐向前关注的焦点。

徐向前之所以询问警卫员的数量,是因为他注意到副团长在指挥工事建设时,竟然身后跟着六名警卫员。这样的待遇对于一名副团长来说,简直是异乎寻常,而连师长都不一定能享有如此规格的保护。

愤怒之下,徐向前向陈赓训斥道:“就因为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外号‘王疯子’,就能享受这种特殊待遇,带着六名警卫员吗?这是为了什么?难道在战场上,所有人都应当效仿他吗?”他的话语里透出深深的不满,徐向前在军队中强调的向上级看齐的原则,令他无法接受这种例外现象。

王近山的心中燃起一股怒火,无法再压抑,语气严厉地质问道:“王近山,你可真是架子不小啊!” 听到这样的指责,王近山心里充满了委屈,急忙反驳:“这可真冤屈我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陈赓旅长‘害’的我啊!”他的声音里透着不满,脸上的表情也显得愤愤不平。

徐向前微微皱眉,显然对王近山的话感到疑惑:“哦?那你倒是给我说说,陈赓是怎么‘害’你的?”王近山开始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语气逐渐缓和:“其实,这并不是我主动要求的。这些警卫员都是陈赓旅长安排给我的。我也没办法啊……我就只想尽量做好指挥,但这情况让我很难受。”他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无奈与不满。

在听完他的解释后,徐向前的表情有所松动,理解了陈赓这样做的初衷。他明白,王近山虽然性格冲动,但也确实是在为部队尽心尽力。于是,徐向前开始劝导他:“王近山作为副团长,你的责任重大,今后要好好改改脾气,不能再鲁莽行事了,这关乎你自己,也关乎整个部队的安全。

王近山点了点头,心里逐渐接受了这一点,尽管他仍感到一丝不甘,但也意识到军队的纪律和团队的协作是无可厚非的。他的心情开始有所转变,想着在今后的战斗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单靠冲动和勇气。他立誓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一名更加成熟的指挥官。

徐向前听完王近山的解释,心中的疑虑终于烟消云散,随即竖起大拇指,面带赞许地说道:“不错,做得对,应该如此,给他配备这么多警卫员,完全有必要!”他的话语中透着欣赏与认可,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王近山见徐向前态度的转变,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嘴角微微上扬,似乎也开始感受到一丝自豪。他想起了自己作为副团长的责任,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他知道,正是因为自己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猛,才会让陈赓如此重视他的安全,特意安排了这些警卫员。

徐向前继续说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领导者需要勇气,还要有智慧,王近山,你必须明白,作为副团长,冲动有时并不代表着真正的勇敢,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才能更有效地带领部队作战。”他的话语像是一剂强心针,打在王近山心里,促使他反思自己的做法。

他回忆起过去的一些冲动行为,意识到在关键时刻的理智与判断对整个团队的重要性,他暗自发誓,要在今后的指挥中更加注重思考,合理利用手中的资源,而不是仅凭一腔热血。他的内心在这一刻产生了变化,变得更加成熟与稳重。

在徐向前的激励下,王近山渐渐理解了作为一名军官的真正意义,不再单纯追求战斗的快感,而是更加关注整体战局与队员的安全。这一番话让他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领导方式。王近山心中燃起了一种新的动力,他决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以更加沉稳的姿态和清晰的思路,带领772团赢得胜利。

1943年,王近山晋升为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继续在陈赓的指挥下开展战斗,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同年10月末,他接到命令,带领部队前往延安。在途经韩略村时,他获悉一支日军正在计划经过此地,立刻决定设伏,准备对敌军实施突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踪,王近山选择在10月24日凌晨3点左右带领战士们悄然进入伏击地点,确保敌军毫无察觉。

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静候,日军终于进入了预设的伏击圈,当敌人步入射程时,王近山下达了攻击命令,战士们手中轻重武器齐发,猛烈的火力瞬间将日军包围。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后,王近山的部队成功消灭了120余名敌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尽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神志逐渐模糊,但他依然低声呢喃着:“敌人打到哪里了?部队谁在那里?”他的儿子紧紧伏在床前,满怀敬意地回答:“报告首长,是李德生上去了!”听到这个消息,王近山心中如释重负,终于安心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浮现出一丝宁静。

王近山的逝世,令邓小平深感悲痛。他眼中泛起了泪光,立刻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一定要通知刘帅!”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妥善处理后事,最终郑重地说:“王近山同志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好好安排他的后事,悼词我一定亲自审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王近山一生都是一个天生的军人,五十年的光阴自少年时期参加红军至今,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战争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灵魂仿佛仍在金戈铁马的梦中徘徊,留下了无尽的追忆和感动。

0 阅读:10

元元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