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奇瑞汽车混动之夜发布会现场,当"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数值定格在48%时,就知道接下来热榜肯定跑不掉了。这一数据刷新了此前46.3%行业纪录,或许不久将混动技术的能效突破50%的新高度。
这款横置四缸发动机通过26:1的超高膨胀比设计,配合全域过量空气系数λ=1的非稀燃技术,实现了35%的EGR废气再循环率。在米勒循环与电控高效增压系统的协同作用下,其燃烧效率较传统发动机提升27%。
而此时的新能源市场一边是纯电续航内卷,一边增程油耗争议之时,混动技术正以独特的优势借机抢占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增程车型销量同比下滑42.47%,而大电混车型凭借4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和电改油架构,实现了38%的市场份额增长。
这种转变背后,是消费者既要解决续航焦虑,又要享受电驱性能,还要兼顾使用成本的利益驱使。奇瑞的技术突破恰逢其时,亦或是密谋已久。
此前上汽荣威打造的混动发动机以46.3热效率超越BYD的46.1登顶全球,从30%-46.3%背后是中国车企60年的追赶和技术攻坚。然后没想到半年时间不到榜首再次易主。更没想到的是,不是比亚迪、不是吉利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奇瑞!
早期以QQ等微型车打开市场,数万元的亲民售价奠定经济实惠的国民车形象,却也因此标签,主力车型仍保持7-15万区间征战,高端品牌市场表现欠佳,新能源转型缓慢(代表作小蚂蚁),使消费者普遍认为其技术形象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的技术派,甚至略显保守。
然而另一边奇瑞已连续22年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名,建成芜湖超级工厂已经达到70%零部件自制率,2024年奇瑞发动机出口量达130万台,发动机随整车出口累计超470万台。
并且从奇瑞发布的全球混动技术标准宣言,首次将热效率、续航里程、安全性能等指标纳入统一框架,并联合清华、同济等高校推出开源平台,共享3000余项混动专利来看。人心中的成见确实是一座大山!
这种技术普惠的理念,不仅打破了丰田THS、本田i-MMD的专利壁垒。并且与比亚迪DM-i、长城柠檬混动等技术路线相比,奇瑞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尤为显著。
其发动机+电机+电控全栈自研能力,不仅实现了48%热效率的单点突破,更通过超级黄金增程平台和高性能电动平台的协同,构建起覆盖HEV、PHEV、REEV的全域混动矩阵。这也使奇瑞在2025年推出39款混动车型的计划成为可能。
混动汽车摆脱边缘化产品标签?站在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混动技术正沿着"能效提升"与"场景拓展"两条路径加速进化。奇瑞的48%热效率发动机只是开端,其规划中的"1升/百公里"油耗目标,将彻底改写混动车型的能效标准。
而在应用场景上,混动技术正从乘用车向商用车领域渗透——中信证券预测,2030年混动重卡在中长途运输场景的渗透率将达30%,成为新能源化的一块重要拼图。
这种进化当然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而消费者对无焦虑出行的需求,将推动混动车型在2030年的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当固态电车迟迟未能量产落地,氢能技术受制于基础设施瓶颈,混动技术凭借油电协同的先天优势,正在成为新能源时代的第三条道路。
从上汽荣威的46.3%到奇瑞的48%热效率发动机,混动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这场变革中,混动技术不再是过渡方案,而是新能源时代的核心解决方案。随着奇瑞等企业的持续突破,混动技术的未来,值得期待。
77
纯电今年就已经做到充电五分钟续航四百公里了。再有几年充电五分钟续航六七百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