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被誉为“战术奇才”的将军,他曾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中的优异指挥被称作“塔山猛虎”,作为敌人的蒋介石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在我军领导人的眼里,他则是威名远播的“小库图佐夫”,林总更是将其当作“心头肉”,是最为珍视的爱将之一。
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将,却在一次战役之中,因为判断失误,葬送了2000多名抗日骨干。
然而,他的职位却不降反升,知耻后勇的他,之后凭借出色的指挥,终于一雪前耻,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开国中将。
一、寻光逐梦,永不言弃
胡奇才,原名胡其财,1914年9月出生于湖北红安的一户佃农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胡奇才从小随着父亲给地主家干活,白天他面朝土地背朝天地种地,傍晚他则跟着母亲走街串巷地卖豆腐。
年幼的胡奇才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是由于有母亲的呵护,他至少还能苦中作乐。
但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苦命人,在他5岁的那年,他的母亲因为积劳成疾而得了重病。
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掏空了家底,但依然无济于事。没有办法的父亲只好带着一家老小跪在地主家门口,求地主老爷帮忙,可是换来的只是一顿毒打。
母亲就这样去世了,年幼的胡奇才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这时他突然明白,奢求地主老爷的施舍是改变不了人生的,更改变不了世界,他要去寻求一个让天下贫苦人不再被欺凌的未来。
他将这一理想告诉了父亲,父亲虽然穷,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给了儿子绝对的支持。
为了成了儿子最坚实的后盾,他更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攒下了一点钱,把胡奇才送进了一家比较便宜的私塾。
父亲心中没有胡奇才那么崇高的理想,但他明白,孩子要实现梦想,首先就要多读书。
父亲的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胡奇才的一生。他所送进了私塾,正是共产党员张楚峰所开的。
张楚峰耐心地教导胡奇才,不光传授他文化知识,更是在他幼小的心底里种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
然而好景不长,苦楚再度降临在胡奇才的身上。
在一次上课时,胡奇才和同学们亲眼看着恩师张楚峰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走,然后押到村前的河边,残忍地杀害。
目睹恩师惨死的胡奇才被满腔的怒火填满,他立志要为师报仇。
胡奇才所在的村子地处红白交界处,他当晚就跑到了红区,加入了少先队。
第二年,红军来到村子里扩红,胡奇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那一年胡奇才16岁。
虽然胡奇才是一个毛头小子,但是他拥有比任何人都坚定的信念,在加入红军之后,他英勇无畏,总是冲在第一个,短短三个月内就连打五仗,还亲手缴获了一支“汉阳造”步枪。
由于他这股不怕死的拼劲,在胡奇才参军的前三年,他就负伤五次。
对于军人来说,每一次负伤,都是一次永生不灭的军功,他也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从一名小战士变成了红四方面军十一师三十五团政委。
年龄不到19岁的政委,领导人们知道一颗未来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之后,胡奇才随军参加了长征,凭借过人的领导才能,先后担任了十一师、十二师政委。
1937年,胡奇才进入抗日大学学习,毕业之后他听从派遣,前往山东增援,担任山东干部大队队长。
胡奇才率领着增援山东的干部们于1938年8月从延安出发,历时三个月,行程三千里,胜利到达沂蒙山根据地。
1938年11月,他被分配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任副司令员,不久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鲁中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那一年胡奇才24岁。
二、坚持抗日,战术奇才
胡奇才在鲁中坚持抗战长达七年之久,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冶源战役。
1945年,在经过长期的相持之后,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反攻的时刻,胡奇才也指挥部队一路反攻,夺取被日本鬼子所侵占的村庄。
1945年6月20日,胡奇才率部将治源县团团包围。
驻守在治源的多是伪军,他们看到八路军兵临城下,被吓破了胆,急忙给临朐城的日寇打电话请求支援。
日寇立刻派出两个支队前往支援,他们本想凭借着装备优势,击退八路军。
可是没有想到,正当他们走到一座桥的正中央时,只听轰隆一声,桥瞬间爆炸。
有的日寇被当场炸死,剩余掉落水中的日寇也被埋伏于此的八路军全歼,没有了支援的治源县也顺利被我军拿下。
虽然这场战役规模不大,但是却充满战术上的博弈,后来被我军作为“围点打援”的典范战列。
三、初入东北,沙岭受挫
1945年11月,罗荣桓奉命挺进东北,亲自点名时任山东军区第3师副师长的胡奇才随行。
到达东北后,胡奇才向南满军区司令员萧华报到,萧华对其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
南满军区改为辽东军区后,胡奇才又任4纵副司令员,主管炮兵。
1946年1月20日,廖耀湘指挥国民党新6军向辽东军区疯狂进攻。
新6军的王牌是新22师,这是一支全美械装备的部队,接受过美军的训练,战斗力极强,从秦皇岛登陆之后就连续攻陷三城,声势滔天。
见敌人来势汹汹,辽东军区决定调集3纵、4纵的主力,共计7个团的兵力,在沙岭地区围攻新22师,准备好好杀一杀全美械师的威风。
当时胡奇才主管的炮兵团共有9门山炮,都是从日寇那里缴获来的,虽然火力看上去很少,但是胡奇才却觉得足够了。
他对这一仗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当初日本鬼子那么大的装备优势,我军不也靠大刀和步枪打下来了吗?何况如今还有大炮的协助,还怕国民党军吗?
事实证明,胡奇才太过轻敌了,他面对的是国民党的绝对主力,新22师号称“虎师”,自诩“天下第一师”,极其骄横。
该师66团在占领沙岭村之后,立刻按照美军的战法构筑防御工事,不仅修得坚固,而且配置极其合理,面对东北民主联军的围攻,该团团长自信满满,他说:“不用援兵,我一个团打他一个军。”
2月17日,解放军发起了沙岭战役,胡奇才亲临战阵指挥。
当时解放军刚从游击战转变为阵地战,战法运用还很不熟练,在第一次面对敌人经过美军训练的部队时,全面暴露出了问题。
炮兵的炮弹根本没有对敌人的工事产生任何损伤,而步兵在冲锋时面对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此役以失败告终,我军牺牲两千多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老兵,而敌人仅损失600多人。
这一仗,让胡奇才终生难忘,他这才明白日寇与全美械师的差距。
此役过后,我军只能选择放弃辽阳。
四、不降反升,知耻而后勇
虽然沙岭战役失败了,但是中央军委并没有怪罪,而是选择相信,胡奇才也从副司令员升为司令员。
胡奇才知道,这不仅是中央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的考验,他一定要知耻而后勇,一雪前耻!
1946年夏,东北战火又起,国民党军凭借火力和空军的优势,攻陷四平,进占长春、吉林,解放军被迫撤过松花江以北。
10月,杜聿明亲率十万大军妄图一举荡平东北,上级下达了分兵阻击的命令。
此时,胡奇才的四纵仅1万兵力,兵力相差悬殊。
胡奇才左思右想,他认为不能分兵阻击,而是应该将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一拳打碎敌人的先锋部队,挫其锋芒!
这一想法极其大胆,即使是今天的军史学家都惊叹不已。
敌军的先锋部队是52军25师,是曾经跟红军作战的部队中,成绩最好的。
1936年,红军东渡时就受其阻击,而不得不退回陕北。
25师作战风格以速度快、机动性强出名,人送外号“千里驹”。
此时四纵已多次与美械部队交手,深知敌人的威力,大家都觉得不易吃掉。
但是胡奇才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他认为就是因为敌人对自己的火力太过自信,因此一定会冒进,而这就是破绽。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士气已经降至冰点,敌军四处攻占城池,我军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雄风,胡奇才就要拿25师开刀!
对于胡奇才的决定,4纵政委彭嘉庆看着地图研究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下定决心说:“我支持老胡。这一仗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好。此战成功,必定震动天下,给毛主席报个喜!”
1946年10月24日,随着司令员胡奇才的一声令下,4纵集中5个团的优势兵力向25师留守在马集的两个营发起进攻。
初战告捷,这两个营被我军一举歼灭,敌25师师长李正谊急率主力回援。
敌人这次回援,在胡奇才的预料之中,他可是围点打援的好手,李正谊在双岭子地域被我军团团围住。
然而,“千里驹”不是浪得虚名,我军围攻了整整一天,收效甚微。
胡奇才思考良久,认为在双岭子强攻很难吃掉敌人,必须把李正谊引诱到一个更利于歼敌的地方。
胡奇才一面命副司令员韩先楚调3个团增援,一面指挥部队假装撤退,诱敌进入新开岭。
一如胡奇才所料,李正谊果然不加思考地追击。
10月31日凌晨,李正谊所部在新开岭被我军团团围住,韩先楚也带着3个团赶到,围歼“千里驹”的战斗正式打响。
李正谊虽然被团团包围,但是他仰仗着装备优势,迅速占领陡峭的高山老爷岭,据险防守,等待救援。
由于我军是仰攻,在敌人的重火力下冲锋非常困难,我军连攻两天两夜,未能攻下。
这时敌人的增援不断向新开岭开来,有人建议还是撤退为好。
“退?绝对不能退!”胡奇才听到这样这样的建议,立即否决。
他明白李正谊是什么样的人,一旦他们撤退,李正谊必然在屁股后面穷追不舍,再加入敌人的援兵,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胡奇才一声令下:“给我打,打下去才有出路!”
胡奇才下令把预备队、警卫员、炊事员全部拉上,必须把老爷岭给打下来!
胡奇才也亲临前线,直接指挥对老爷岭的进攻。
胡奇才这样命令道:“团长、政委、参谋长带头冲锋!有进无退,一定拿下老爷岭!”
指战员们前仆后继,不断向老爷岭冲锋,第28团参谋长李书轩壮烈牺牲。
敌人从没有见过这般英勇的冲锋,无论机枪如何扫射,炮弹如何轰炸,,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的!
李正谊这下子坐不住了,他请往前线指挥作战,他的身影正好被胡奇才的望远镜看到。
本来李正谊躲在指挥所里,没人发现得了,这下子他出来了,这就是最大的机会。
胡奇才马上命令炮兵向着李正谊的方向开炮,数百发炮弹直击李正谊。
李正谊被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跑,命大的他捡回一条命,但是部下已经溃不成军。
11月2日上午10时,我军终于全歼敌25师,李正谊也没有跑掉,被我军生俘。
新开岭一战石破天惊,一举打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威名,毛主席更是指出:“新开岭战役证明,必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五,连战连捷,终成名将
新开岭之战结束后,胡奇才威名远播,东北民主联军之后连战连捷,在1948年的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中,将东北卫立煌军团正规军四个兵团,合计55万人包围,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
在9月的辽沈战役中,胡奇才更是临危受命,率部赶往塔山,凭借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牢牢守住了塔山,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塔山猛虎”!
同年11月,胡奇才旧伤复发,被送回沈阳治疗,1949年9月转到北京治疗。
建国后,胡奇才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7年7月3日,胡奇才将军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