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美国再次举起了“关税大棒”,北美大陆的贸易体系眼看着即将乱成一锅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输美商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同时对中国商品再添10%的额外关税,理由是“遏制非法移民”和“保护本土产业”。然而,美国的“经济铁幕”还未落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反应尤为强烈。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宣布启动“B计划”,对美输墨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亮出价值1550亿加元的征税清单,但很快,两国就宣布与美国达成一系列合作,换取特朗普暂时不对两国征收关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e00d618bf8a3a32efa728c0ba4d05f.png)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表面上高举“美国优先”,实则撕开了北美贸易联盟的脆弱伪装。按照《美墨加协定》(USMCA),三国本应共享供应链的红利,比如墨西哥的汽车零件、加拿大的原油以及中国的电子产品,都能通过零关税的框架自由流通。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公开驳斥美国的指责,称其“毫无事实依据”,并强调“墨西哥不会接受任何干涉内政的威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伊比更是直言,特朗普的举动是“对盟友的背叛”,号召民众抵制来自美国“红州”的商品。
不过,这场关税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局势又出现了转折。2月3日,特朗普突然宣布暂缓对加墨两国的关税措施30天,条件则是墨西哥向北部边境增派1万名国民警卫队以遏制非法移民,加拿大则承诺执行13亿加元的边境安全计划。这一“交易”暴露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可见关税并非目的,而是逼迫邻国妥协的谈判筹码。
加墨两国的反击也绝不是虚张声势。加拿大首轮300亿加元的征税清单,精准锁定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威斯康星州的乳制品,要知道,这些不仅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更是特朗普竞选资金的重要来源。墨西哥则将矛头对准美国化工和能源行业,试图动摇其工业命脉。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清楚,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用关税杠杆和“以痛制痛”的策略,来反制美国政治的敏感神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4e537f0a0798720de445da6b87cf44.png)
其实,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威风,实则每一记重击都可能反弹到美国消费者身上,而且更为棘手的是,这场博弈可能让美联储陷入两难。为压制通胀,美联储此前已经暂停降息,但关税推高的物价压力可能迫使央行再度加息,从而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特朗普自吹自擂的“降低生活成本”的竞选承诺,或许会因这场贸易战沦为笑柄。
而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是完全孤立无援的。2024年,中加贸易额突破900亿美元,中国稳居加拿大第二大出口市场;墨西哥从中方进口的机电设备和中间品增长18%,为其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备胎方案”。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切割产业链时,墨西哥汽车厂开始采用中国电池技术,加拿大龙虾通过电商平台直供中国餐桌,这样不仅缓解了加墨的短期压力,更成为两国与美国谈判时的重要筹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df5cf65f87d5246c8027050e706b78.png)
短期来看,这场关税战注定没有赢家,而墨西哥正加速推进“近岸外包2.0”,吸引中资新能源企业落户;加拿大加大对亚太的能源出口,计划五年内对华液化天然气供应量翻番;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深化与拉美、非洲的合作。反观美国,如果关税持续几个月,港口物流萎缩、制造业成本上升或迫使企业外迁,最终将反噬其产业竞争力,还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