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听说抑郁,会觉得这种事情离我们很远。但这两年,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为什么好端端的孩子会抑郁呢?原因来自于哪?
2022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抑郁症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内容显示,据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其中有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而引发学生抑郁症的原因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人际关系(77.39%)、家庭关系(69.57%)、学业压力(53.91%)和睡眠不足(45.65%)。
首先,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多都在学校进行,更多的是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所以处理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当一个孩子缺乏爱的滋养时,他在同伴关系中常常表现出自卑、孤独,并容易被边缘化,甚至可能成为霸凌的对象。这些经历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创伤,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关系。
许多抑郁的孩子来自不完整的家庭,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留守孩子或家庭关系不和睦。在这样的家庭中,充满了愤怒、攻击和冲突,孩子往往会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此外,一些父母自身存在情绪问题,无意中将抑郁、悲伤和愤怒传递给孩子。
另一方面,即使表面上家庭看起来美满,有些父母采用强势、严苛的教养方式。他们主宰孩子的一切,不允许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有些孩子在整个童年阶段都未曾观看过动画片,只能观看纪录片;他们被限制不能听流行音乐,只能听古典音乐⋯⋯这种过度控制的"爱"方式会使孩子感到窒息和抑郁。过分强调"只看成绩"或"只看分数",让孩子无法真正感受到被爱的情感。
除此之外,学业压力。
青少年因为学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都容易引起抑郁症。如今在教育上可能还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观念,这容易影响青少年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他们难以客观地对待学业上成绩的浮动,影响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一味地只追求成绩,学业压力陡增就感觉到不自在,容易烦躁,不良情绪得不到舒缓的机会就容易患抑郁症。
最后,睡眠不足。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维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脑中额叶-边缘皮层是负责调节负面情绪的中枢区域,睡眠不足时也会导致大脑中额叶-边缘皮层的连接性减弱,进而导致大脑处理负面情绪不及时。现在很多青少年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无法达到9小时睡眠,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实际上,约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孩子在内,都曾经历过一些重大的、改变他们生活的事件。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通常没有应对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因此产生了心理阴影。这些事件可能包括家庭变故、亲人离世、搬迁、学校转学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预防青少年抑郁要从这几点入手:
①保证孩子吃好、睡好、运动好;
②关注孩子的学业压力;
③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压力;
④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⑤培养孩子积极正向思维
01
保证孩子吃好、睡好、运动好
预防抑郁症首先是要保持大脑的基础健康。饮食方面要营养均衡,注意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睡眠方面,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日平均睡眠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运动方面,建议中小学生每周至少有三次户外运动,每次维持40~60分钟。
02
关注孩子的学业压力
有些孩子会受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困扰,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有些孩子由于对成绩要求较高,会背负较大的学业压力。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启发孩子,让其更多地感受学习的快乐。
03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压力
家长日常要关注倾听并接纳孩子们在社交方面的困扰,正面引导孩子学习社交技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氛围,避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也十分重要。
04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大脑当中关于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脑区,成人期才会成熟,这意味着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体会到压力情绪,但却无法表达清楚或调节它。当父母看到孩子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时,要帮助孩子保持冷静,用语言表达情绪,或在运动、绘画中去调控情绪。
05
培养孩子的积极正向思维
正向的积极思维能帮助孩子在日后克服困难。因此,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提出具体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拥有更加正向积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