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科有一种常见但被很多人忽视的疾病。
这种病以女性多见、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青壮年发病的也越来越多。
患者主诉主要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身体不适为主,可能涉及患者的任何系统或器官......
最近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半年前,50岁的尹女士经常出现吃东西时咽喉部有梗阻感,一进食就不舒服,腹痛腹胀,后逐渐发展为只喝汤汁,拒绝所有固态食物,身体日渐消瘦,最严重时体重甚至都减轻了30斤左右。同时还伴有情绪紧张,担心身体,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甚至整晚不睡等情况。 期间,其女儿陪同尹女士先后辗转就诊过各大医院多个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后均未查明原因。接诊的多名医生都告知其检查没有问题,可以正常进食。尹女士在每次就诊后的一两天内可以进食米饭,但过后又反复认为自己咽喉部、腹部有问题,反复诉说自己躯体不适,要求去医院就诊检查,并时常抱怨家里人“不理解自己,儿女不孝顺自己,不愿意花钱带自己看病”。 正当尹女士的女儿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之时,在同事的建议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陪同母亲来到了医院心身科门诊就诊。经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后,最终考虑尹女士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
01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简而言之,就是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经检查,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患者常常表现为说不出原因的疼痛,比如头疼、胃疼、全身都疼等。
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则五花八门。
有感觉嘴巴里发咸的,有感觉眼睛闭不上的,有感觉身体里有一股气在游走的,有感觉身上有虫子在爬、两条腿粗细不一样的等等。很多人有这里疼那里疼的症状,反复检查都查不出原因。
02
“为什么患病的是我?”
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这些病人中大部分通常病前有一定的,像考试失利、失业、丧亲、失恋……这些突然出现的意外负性事件,容易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由此继发强烈而持久的躯体症状。
这里要提到“述情障碍”,是指在情绪的感受和表述上有障碍,患者的情绪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所谓的“器官语言”释放出来,就会表现为器官和躯体上的感觉。另外,潜意识获益也是存在的。病人的躯体症状可以在潜意识中为患者提供两种获益,一是通过躯体症状宣泄缓解情绪冲突;二是通过患病角色,可以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并获得关心和照顾,当然这些心理过程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03
为什么要重视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身体经常出现各种的不舒服,比如头疼头晕,身体的刺痛感,疼痛部位还不固定,脸上、身上等地方发麻等等。
就医如果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就不能消除患者疑虑,患者会反复;患者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
04
躯体形式障碍如何治疗?
要想治好该病,主要还得靠,比如患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积极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进行适当运动等方式充实生活、放松身心,亲朋好友也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比如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且难以自我疏导和调控,就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方式包括专业性的心理疏导,神经、心理联合治疗,使用精神类药物等。
如果出现这里疼那里疼等躯体不适,首先要通过全面的医疗检查,排除躯体疾病。若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但患者遵医嘱治疗后仍未有明显缓解,要考虑可能是躯体形式障碍这种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