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民拍摄到了疑似“海市蜃楼”的奇景,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空中漂浮着一栋楼,和常见的“海市蜃楼”不同的是,这一次网友拍摄到的“海市蜃楼”非常清晰,楼体不再模糊不清,犹如近在眼前。
其实如果你知道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就能看出这次所谓的“海市蜃楼”图片中有3个细节:
1,拍摄的画面中,地面并不是平坦的,前面还有许多建筑物;
2,天气不好,大雾缭绕,可见度低;
3,我找到了当天的天气预报,显示昆明气温在9-21℃;
看到这三个条件,你能看出什么?
它肯定不是海市蜃楼!
为啥这么说呢?这就和海市蜃楼的形成条件有关了。
海市蜃楼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我们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下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最简单的一个案例就是将一根筷子放在水中,水中的筷子像是“折”了一样。
这是因为空气是光疏介质,而水是光密介质,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海市蜃楼分为两种: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沙漠中容易形成海市蜃楼的原因是,在高温的夏季,沙子更容易吸热,温度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近地面的气温非常高;而温度又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所以高空中的气温较低,此时就会形成“下热上冷”的空气层。
其中热空气密度小,折射率小;冷空气密度大,折射率大。有一棵树恰好反射了太阳光进入空气中,这时候也会折射全反射现象,而人眼会误以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所以就会看到海市蜃楼。一般来说,沙漠中形成的海市蜃楼都是“倒影”,也就是树梢在下方,树干在上方,好像树长反了一样。
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原因刚好和沙漠相反,在高温的夏季,虽然高层空气已经非常炎热,但是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近地面温度仍旧较低,就会形成“下冷上热”的空气层。
同理,光在热空气中和冷空气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就会形成海市蜃楼,在海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楼的景象是“正”的,而不是倒着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海市蜃楼的形成需要高温,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而昆明当天温度并不高,而且还有大雾天气,地面还有许多建筑物,从这就可以看出,这次网友在昆明拍摄的“海市蜃楼”根本就不是真的。
那它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被大雾遮挡了一部分的建筑物而已,这栋大楼后来被人们找到了,它就在这个位置,只不过大楼比较高,当天大雾遮挡住了底部的建筑物,只露出了上面的一部分,以至于被人们误以为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真的都是古建筑吗?
我们知道,海市蜃楼的形成都是光的折射,也就是说“蜃景”都是真实存在的,看不到古人也看不到古代发生的事情。
但是有人却表示质疑,表示:为何蜃景都是古建筑?
其实这属于幸存者偏差,因为很多蜃景并不是建筑物,而是自然景色,比如: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多是“湖泊”,其实原景是天空;海洋中经常出现的蜃景是小岛,原景也是周围的小岛。
只有少数一些蜃景是古建筑,不过这类蜃景更受人们关注,更能够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原景在哪里,是不是古人居住的古建筑等。因为备受人们关注,所以新闻报道就会偏多,以至于人们误认为海市蜃楼很多都是古建筑。
大家发照片时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只是形容这宛如海市蜃楼的美景。
这有点像安宁,沙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