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和王坦之忠于东晋朝廷终使大军阀桓温谋朝篡位的阴谋落空

寒松 2025-01-21 22:51:08

公元372年(东晋咸安二年),东晋简文帝身患疾病,于是赶快册封儿子司马昌明为太子。不久以后,简文帝又下诏说:“大司马桓温依照周公辅佐成王的旧例,代行皇帝的权利摄政。太子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不能辅佐,大司马可以取代他,自己当皇帝。”

大司马桓温是当时的传奇人物。他曾经带领晋军沿长江直上消灭成汉政权,收复四川。他又三次带兵北伐,但是胜少败多。当时大司马桓温手握兵权,权倾朝野,逐渐产生了效仿曹操父子和司马懿祖孙三代谋朝篡位的野心。

侍中王坦之看到诏书以后马上进皇宫,在简文帝面前亲手撕毁了诏书。简文帝对王坦之说:“天下是我无意中得到的,你对这个诏书有什么不满意的?”王坦之回复说:“天下是由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创立的,陛下怎能独断专行?”于是简文帝授权王坦之把诏书内容改为:“国家大事全部交给大司马处理,就像过去诸葛亮和王导辅佐皇帝时的做法一样。”简文帝就在当天病逝。

当时大司马桓温人没在健康城(东晋首都)。很多大臣畏惧桓温的权势,不敢处理新皇帝继位的事,打算等他到健康城以后亲自处理这件事。但是,在尚书仆射王彪之的坚持下,大臣们最终共同拥立太子司马昌明继承皇位,史称“东晋孝武帝”。

太后下诏书说:“由于新皇帝年幼,而且现在又处于守孝期,命令桓温依据周公辅佐成王的旧例摄政,处理国家大事。”太后的下诏以后,王彪之劝阻太后说:“这是异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固执地辞让,这会使国家的政务都会停滞,连安葬先帝这样重要的事也会延迟、停滞。所以臣不敢奉诏令行事,谨将诏令密封奉还。”在王彪之的劝阻下,桓温摄政的事最终也取消了。

桓温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愤怒。他原来希望简文帝临终前能够把皇位禅让给他。即使简文帝不禅让皇位,也应安排他摄政。现在愿望全部落空了,他怀疑这件事是王坦之和谢安做的,对他们俩怀恨在心。

谢安出身于陈郡谢氏这个名门望族,家境显赫。而且谢安非常有才华,精通儒学和道家学说,曾受到宰相王导的器重,在当时的上层社会很多人对他赞不绝口。

桓温带兵进入健康城

公元373年(宁康元年)二月,大司马桓温到健康城晋见东晋孝武帝。朝廷安排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健康城里人心惶惶,有人传言大司马桓温要诛杀王坦之和谢安,东晋江山就要转移到其他人手上了。王坦之听说以后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镇定地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了。”

大司马桓温入朝以后,百官在道路两侧叩拜。大司马桓温先部署重兵,再召见朝廷官员。当时有地位有名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吓得汗流浃背。谢安从容就坐,淡定地对大司马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在墙壁背后设置藏人呢?”大司马桓温笑着回答:“正是因为不能,所以才不能这样做。”于是,大司马桓温命令布署在左右的官兵撤走。大司马桓温跟谢安笑着聊了很久。

郗超作为大司马桓温的谋士,深受大司马桓温的信任。谢安和王坦之去拜见大司马桓温的时候,大司马桓温让郗超躲藏在帐中听他们谈话。突然一阵大风吹起了帐子,郗超立刻暴露在众人面前。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是入幕之宾。”谢安的镇静与幽默逐渐使当时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桓温召见朝廷官员

当年三月,大司马桓温身患疾病,又在健康城停留十四天后返回姑孰(地名)。大司马桓温病情逐渐加重,暗示朝廷授予他位加九锡的礼遇,多次派人向朝廷催讨。曹操父子和司马懿祖孙三代都曾经得到朝廷位加九锡的礼遇。这是权臣谋朝篡位的前兆。谢安和王坦之故意拖延此事,安排袁宏草拟诏书。谢安看到袁宏草拟的诏书后,就拿去继续修改,因此过了很多天以后诏书都没有最后定稿。袁宏暗地里找王彪之商量这件事。王彪之说:“听说大司马桓温的病情日益加重,应该不会坚持多久了。自然可以再晚一点回复。”

大司马桓温最后还是没有等到朝廷给他位加九锡的礼遇。他在当年七月病逝。一代枭雄谋朝篡位的阴谋终究还是落空了。

当时东晋孝武帝年纪小,朝廷的力量也非常弱。东晋朝廷内部无人可以跟大司马桓温正面抗衡。幸好有谢安、王坦之和王彪之这样忠于朝廷的官员辅佐东晋孝武帝,竭尽全力守护东晋政权。当时的东晋政权能够顺利延续下去,他们功不可没。(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0 阅读:17
寒松

寒松

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