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启充:明朝中期官员,为人耿直,因李福达案被贬到边卫戍守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2025-02-09 03:58:56

程启充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嘉定州。于正德三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三原知县,后来进入朝廷担任御史。

当时,一些受宠信的人的子弟和家人,正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军功,甚至有人被封为都督,还被赐予蟒袍和玉带。

程启充上奏说:“按照规定,军职授官应该根据首功来评定。但现在这种情况被严重破坏,出现了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等弊端。”

“有权势的人用金钱贿赂军士,换取他们获得的军功,这叫买功;冲锋陷阵、斩杀敌军的人是甲,但乙却冒领了功劳,甚至有人杀害平民冒充贼人来报功,这叫冒功;”

“本人没有出门作战,但名字却列在军队名单中,这叫寄名;通过贿赂官员,篡改文册来获取军功,这叫窜名;”

“甚至有人在同一天,身处京城,却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报功,按名字累计军功,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官职,这叫并功。这些行为都破坏了祖宗的法度,削弱了将士们的士气,请求陛下严加查处和改革。”

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十一年正月初一,群臣在黎明前就等候在宫外准备朝贺,但直到下午才完成礼仪。等到散朝时,已经天黑了。

众人急忙奔出,互相践踏,甚至将军赵朗也在宫门内被踩死。

程启充将此事详细奏报皇帝,请求皇帝在黎明时分上朝,以实现清明的政治。

当时,都督马昂进献了一位怀孕的女子给皇帝,程启充等人极力反对。

此次,称启充还详细陈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请求全面革除,但皇帝都没有理会。

当时,腾骧四卫的军队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卫所,但奉皇帝的诏令又撤回原地,而其他卫所的花名册上仍然保留着这些士兵的名字,继续支取粮食,浪费了八十七万多石的仓储粮食。

程启充极力上奏说明这一问题,杜绝了冒领粮食的弊端。后来他因父母去世回家守孝。

嘉靖即位后,程启充被重新起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立即参与争论关于兴献帝的皇号问题。

嘉靖元年正月,郊祀刚刚结束,清宁宫的小房间就发生了火灾。

程启充说:“这场火灾发生在内宫,主要是因为陛下所遵循的情理违背了天理,僭越的名分严重违背了典章制度。”

“辅佐的大臣坚持己见,礼部官员也提出了建议,但却无法抵制经生的邪说和佞臣的谄媚之辞,还动不动就假借母后的名义来钳制天下人的嘴。”

“我认为,如果不端正大礼,不排斥邪说,那么所谓的反省和改革都只是表面文章。何况最近旨意直接从宫中发出,内阁却毫不知情;奸党之狱已经定案,却还被曲意庇护。”

“谏官被斥责驱逐,陛下的耳目就有被蒙蔽的危险;大臣被疏远,国家的支柱就有瘫痪的隐患。司礼监的权力比宰相还大,中枢要职却交给宦官。”

“近臣贪婪腐败,却屡屡得到升迁;边疆的将领作战失败,却没有受到谴责。赏赐的庄田过多,潜邸(皇帝即位前的府邸)的乞恩也没有停止。”

“希望陛下敬畏天命,体察民意,亲近大臣,严肃治理政务,以挽回这场灾难。”

嘉靖皇帝对此,只是回复说知道了。

不久,程启充出任江西巡按。他发现了宁王朱宸濠与萧敬、张锐、陆完等人往来的私信,信中提到要尽快除掉孙燧,并说如果孙燧的继任者是汤沐、梁宸就很好,其次王守仁也可以。于是,程启充上奏论处萧敬、张锐等人的罪行,并且说王守仁与叛逆有关,应该追回他的官职。

给事中汪应轸为王守仁辩护,说:“宁王的私信,皇帝已经下诏焚毁了。程启充轻信被罢免的知县章立梅收集的材料,才有了这样的奏章,这不是鼓励有功之人的方式。”

主事陆澄也为王守仁上奏辩解。御史向信因此弹劾汪应轸和陆澄。

嘉靖皇帝说:“王守仁一听说宁王叛乱,就仗义起兵,平定了大难,特别加封他爵位,以酬谢他的大功,这件事不需要再讨论了。”

嘉靖皇帝听从太监梁栋的请求,派遣宦官去南京监督织造。

程启充和同僚以及科臣张嵩等人极力劝谏,但皇帝没有采纳。

程启充向来耿直,张璁、桂萼都很讨厌他。

正巧郭勋庇护李福达案件,被程启充弹劾,张璁、桂萼于是指责程启充挟私报复,将他贬到边卫戍守。

嘉靖十六年,程启充遇到大赦回到家乡。

后来很多人推荐他,但朝廷没有再起用他,他最终去世。隆庆初年,追赠他为光禄少卿。

0 阅读:7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